早讀 | 波蘭進一步擴張軍備,「天空之眼」和「太空之眼」同步規劃中

2023-06-19     看航空

原標題:早讀 | 波蘭進一步擴張軍備,「天空之眼」和「太空之眼」同步規劃中

「一周熱點」

6.12-6.19

在這裡

看全球航空

5月22日,波蘭國防部在社交平台上援引波蘭國防部長馬里烏什·布瓦什恰克(Mariusz Błaszczak)的講話稱,「我首次公開宣布,我們在有關瑞典預警機的談判中取得了進展,現在我們正在進行詳細談判,希望能儘快成功。」

對於波蘭這又一筆軍購,外界起初普遍認為將引進瑞典薩博的最新預警機「全球眼」(GlobalEye)。該機以龐巴迪「環球」6000/6500遠程公務機為平台,使用薩博的「愛立眼」增程雷達和任務系統。

但5月25日,波蘭軍備局發言人克里斯多福·普拉特克(Krzysztof Płatek)中校通過社交平台宣布,波蘭軍備局正與瑞典談判,希望引進2架薩博340AEW預警機

一款老機型,薩博的初代預警機

薩博340AEW預警機以薩博340B雙發渦槳支線客機為改裝平台,在機背上架設「愛麗眼」(Erieye)ASC-890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

這一預警機系統的核心就是「愛麗眼」系統了,名字來自於早年的研製方愛立信微波系統公司,該公司在2006年併入薩博電子防禦系統公司。

20世紀末誕生的薩博340AEW,身上帶有瑞典機型別具一格的特色。比如它最初並非一架預警機,即便機上有空間但也沒有設置指揮控制席位(即沒有預警機AEW&C中C所代表的「指揮控制」control),也就是說,這架飛機只有純粹的飛行雷達功能。

薩博340AEW作為瑞典空軍的「飛行雷達」,會將任務中探測到的信息通過Link16數據鏈即時傳送回地面指揮中心進行處理分析,然後再由地面指揮中心來指揮、控制空中的飛機或地面防空部隊作戰。

「愛麗眼」雷達系統是S波段雷達,尺寸約9米長、900千克重。「平衡木」外形的優勢是能夠降低載機平台的飛行阻力,但也在預警機的前方和正後方留下了探測盲區,只能在機身兩側各有一個120°(在後續雷達改型中提高到了150°)的掃描區域。

不過隨著電子掃描技術的發展,這方面的短板也得到了彌補。薩博340AEW在任務中飛行高度6千米,具備對戰鬥機、直升機、巡航飛彈以及水面小且高速快艇等目標的探測與跟蹤能力,探測距離這一指標的數據雖有不一,但基本是300餘千米。

薩博340是薩博公司的第一個民機項目,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末停產,產量459架,是民航史上頗具代表性的雙發渦槳短途支線客機。

薩博「愛麗眼」雷達系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模塊化系統,它作為預警機的眼睛,可以兼容多個不同的機體平台,從薩博340,到薩博2000,再到巴航工業R-99、龐巴迪「環球」6000等。

買二手老機的好處:立等可取

因此,既然波蘭言稱要採購薩博公司早已停產的初代預警機薩博340AEW,目前看來更大的可能性是買入 「二手機」。2架二手薩博340AEW該從哪裡來?

回溯2021年10月,當時有一則新聞報道稱,瑞典空軍現役的2架薩博340AEW-300將會被「全球眼」所取代。另據突破防禦(BreakingDefense)網站的報道,瑞典目前有2架閒置的薩博340 AEW,它們是此前阿聯空軍接裝了新一代「全球眼」後淘汰下來的。

報道稱目前薩博公司存有立等可取的二手薩博340AEW,所以雙方談判順利的話,波蘭空軍應該很快就能接裝首架預警機。

所以,這或許就是普拉特克在推特發布中著重強調「這將確保在短期內形成探測和預警空中威脅的能力」的原因。

如果雙方很快簽署協議,波蘭可能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就能等來屬於本國空軍的預警機。不過目前薩博公司並未就波蘭的採購做出回應,確切信息依然有待後續。

薩博340AEW也被稱為S-100B「百眼巨人」(Argus),雖然最初它是一部飛行雷達,但在後續升級中還是引入了「指揮控制」能力,即機艙內布置了1套多功能工作站和最多3名指揮控制席位。

如果波蘭引進薩博公司更暢銷、性能更全面的新一代預警機產品「全球眼」,那麼起碼要等到2027年才能用上,實屬遠水解不了近渴。

面對當下的俄烏衝突、日趨複雜的東歐時局,波蘭「反其道而行」地選擇薩博340AEW這款舊機型,或許是更務實的選擇。同時,普拉特克也表示「不排除在未來購買技術更先進預警機的可能性

薩博公司的最新一代預警機「全球眼」以龐巴迪「環球」6000/6500遠程公務機為平台,任務載荷類型更為豐富、性能提升、續航能力、機上可容納下的指揮控制人員。

在預警機之外,波蘭還買了別的

除了預警機,波蘭國防部長以及波蘭軍備局發言人普拉特克都在社交平台上宣告,波蘭已經向美國提交了4套系留浮空器的採購申請,「與預警機一起,它們將增強波蘭武裝部隊監視領空的能力」。

他們並未明確說明,波蘭將採購的是哪款系留浮空器,是早期雷神公司的JLENS還是洛克希德·馬丁的TARS。不過不論如何,這倒是為近年來市場降溫的系留浮空器概念造了一波勢。

在社交平台上,與這一消息配合發布的配圖均為TARS系留浮空器雷達系統。

從這2位波蘭官方人士的社交媒體發布中引用的配圖來看,波蘭軍購的目標指向目前依舊在役的TARS系留浮空器雷達系統(Tethered Aerostat Radar System)。

TARS是在輕質聚氨酯塗層、聚氟乙烯織物製成的外殼內充滿氦氣,上升到1.5萬英尺(約4600米 的任務高度,同時由一根電纜拴住系留,它的任務載荷能力可達一噸,所掛載的洛馬L88廣域監視雷達的探測範圍為275千米,可探測跟蹤低速飛行的飛機、海上的水面目標等。

TARS的長處是相比於其他偵察和監視系統來說有著超乎尋常的留空時間。

目前美國部署使用TARS,也是將其作為雷達平台,提供下視、低空的探測和監測功能,主要由美國海關來運營,部署在美墨邊境、佛羅里達海峽和加勒比地區,以探測和攔截越來越多向美國偷運毒品的低空飛行的小型飛機,並輔以為北美防空司令部提供低空空情監視。

可見,波蘭這位發言人所言非虛,採購此類設備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波蘭軍隊的偵察和監視能力,以便能夠準確監控領空,提供早期預警能力。

目前波蘭空軍沒有裝備預警機,仍需要北約「支援」。

那麼,在預警機和系留浮空器全面交付後,波蘭空軍也將擺脫目前對北約預警機系統的依賴,甚至後續還能與其他歐洲國家共享空情數據,進一步增強北約東翼的空中防禦能力。同時,波蘭還將具備以往地面雷達站所不具備的對低空突防的巡航飛彈或戰鬥機等低空飛行目標的遠距離探測能力。

從「天空之眼」到「太空之眼」

另外,突破防禦網站還在報道中特別關注了波蘭對「天空之眼」前所未有的重視——也就是說,波蘭不單單要構築空中預警監視能力,還將從空中上升到太空之中。

今年初,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和波蘭簽訂協議,將為後者提供地理空間情報系統,其中包括2顆高性能光學地球觀測衛星的開發、製造、發射和在軌交付工作。

這些衛星將提供精度為30厘米的衛星影像,在2027年發射後波蘭可直接接收到衛星傳回的圖像。此外,該協議還包括最早在今年向波蘭交付空客Pléiades Neo星座的甚高解析度 (VHR) 影像。

只是,以薩博預警機、浮空器為代表的「天空之眼」升空之後,再加上空客衛星的「太空之眼」,這個中東歐地區大國能否心滿意足地獲得無死角的本國空防監測預警能力嗎?

廣告: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鄭宇航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有空軍卻無自研飛機,波蘭密集採購背後的」投名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a1cc3950769bd936e9785ba9850f4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