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群眾訴求服務工作,創新推動形成了主要領導「周四大接訪」、黨建引領小網格、矛盾糾紛「三前移」、建設工程領域「工長」制度等一系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鹽田實踐,「楓橋經驗」工作法在鹽田遍地開花。這些「面對面辦實事」「面對面解難題」的做法受到群眾歡迎。(1月15日《法治日報》)
「面對面辦實事」「面對面解難題」是鹽田區為落實「四下基層」工作要求而建立的一項創新工作機制,區委書記、區長、街道書記、辦事處主任每周四依次在各自轄區群眾訴求服務大廳公開接訪。活動將以往實行的「部門選案,領導約訪」改為「群眾預約,來訪就接」,真正做到信訪訴求「不拖不塞」「即辦即走」。
如今網絡越來越便捷了,各地都開展了「有事網上辦」「有話網上說」,著實方便了群眾訴求的收集、問題的解決。但有了「網上見」、「屏對屏」,還需不需要「面對面」和「線下見」?「網上見」「屏對屏」自然有其方便快捷的優勢,但是,有些事情「面對面」「線下見」才能得到更深度的解決,不能因為有了「網上見」而就丟掉了「面對面」。
「面對面」解決問題,依然是百姓所需要的。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為了保留「面對面」的處理模式,開通了「書記直通車」。縣委、縣政府將「書記直通車」平台訴求辦理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各級「一把手」對每一例訴求都要落實「四個親自」:即親自過問、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督辦。「書記直通車」通過進企業、進社區、進村莊,2023年受理民意訴求超7000件,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及時就地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面對面」解難題的好處在於,幹部和群眾之間,可以通過「面對面」的直接對話、直接交流、直接反映問題,讓問題的處理更便於「理解」而不出現「誤解」。大家可以做到「當面鑼、對面鼓」,群眾反映問題「更直接」,幹部處理問題「更清楚」。
網絡時代,我們確實需要暢通網絡渠道,但是網絡渠道再暢通,也不能取代「面對面」,這既是溝通的需要,也是走近的需要。不能讓「一張網」隔開了干群的關係,「面對面」解難題的傳統需要保持下去,別因有了「屏對屏」而丟了「面對面」這個法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a180d33cb194501849f1f6596c5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