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庫公路:阿克蘇旅遊的「黃金道」

2019-09-28   新疆是個好地方

庫車小龍池。


天山網訊(記者呂娜 段小毛 通訊員王建強攝影報道)夕陽撒下燦爛的餘暉,金色的光芒斜射在陳光學身上,他奮力蹬著單車。趁著餘暉消失前,他要完成此次的獨庫公路騎行。

陳光學是新疆克拉瑪依市的退休幹部。這次他從獨山子出發,騎著一輛單車穿越整條獨庫公路,一路走一路游,用時一周,最終抵達庫車,共騎行561公里。「獨庫公路的美只有去過的人才能有切身體會,也是去一次還想去很多次的地方。」陳光學說。

一面傍山,一面臨河,獨庫公路被稱為「英雄之路」。

橫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獨庫公路被稱為「最美公路」。

縱貫天山南北,帶動新疆天山南北坡旅遊資源,也被稱為「黃金通道」。

今年以來,阿克蘇地區加強獨庫公路庫車段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配套公共服務,消除安全隱患,著力將其打造成庫車旅遊、阿克蘇旅遊甚至是全疆旅遊的「金字招牌」。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遊客滿意度

今年獨庫公路的旅遊有多火?旅遊旺季時,獨庫公路沿線日均車輛達1.2萬餘輛次。

據了解,獨庫公路沿途有三分之一的路段緊鄰懸崖,有五分之一的路段地下是高山的永凍層,翻越了4個終年積雪達坂,跨越近10條河流。獨庫公路於1974年開始動工修建,1983年建成通車。在建設過程中,有168名解放軍戰士因為雪崩、泥石流等原因犧牲在這裡。

因為獨庫公路沿途有崇山峻岭、深山峽谷、河流草原等,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眾多自駕遊客。

今年4月,為全面解決「三難兩不暢」問題,阿克蘇地區交通、公路、旅遊、通信部門聯合啟動獨庫公路庫車段風景道提升工程,改擴建風景道停車場10個、觀景台2處,完善設施1處;新建通信基站12處、國家旅遊項目廁所3個、移動式旅遊廁所10個,並增加沿線道路路肩、道牙、部分觀景棧道等工程,對隧道進行修復加固。項目涉及大小龍池、紅山石林、天山神秘大峽谷、布達拉宮山地景觀、雅丹地貌等10處景點。

今年,庫車縣重點打造八大旅遊項目,包括天山龍池生態旅遊區、天山神秘大峽谷、紅山石林戶外探險公園、依迪克村民俗旅遊、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公園、鹽水溝景區、康村研學旅遊、庫車老城歷史文化街區。

同時,阿克蘇地區按照自治區黨委「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和「旅遊興疆」戰略布局,深入實施「76331」戰略,進一步統一思想、突出重點。以打造區域性全域旅遊高地為目標,聚焦聚力打造最具新疆特色的國家風景道建設,相關單位各司其職,齊心協力,精準發力,全面深化整改提升工作,切實解決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督導檢查、深化專項治理,推進各項整改措施全面落實。

「網紅公路」帶火自駕游

陳光學今年62歲,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騎行。「這是我第二次騎著自行車游獨庫公路。」陳光學對記者說,獨庫公路使他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氣候,欣賞到變幻莫測的風景。

抵達庫車後,陳光學當晚住在縣城一家賓館。第二天一早,他又騎著自行車前往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遊玩。「我要在庫車休整三天,打算去庫車王府、大饢城等景區轉轉,然後再返回克拉瑪依市。」

「我們是駕車從獨庫公路來阿克蘇遊玩的,阿克蘇的風景真是名不虛傳!」9月初,在阿克蘇市英阿瓦提路一家酒店門口,記者看到一輛掛著山西牌照的車輛,車主正在整理後備箱的行李。記者了解到,車主劉先生來自山西大同,這次和兩個朋友專門自駕游新疆。

「自駕游獨庫公路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這次終於實現了。獨庫公路上的美景獨一無二,一路上我們都處於興奮狀態。」劉先生說,南北疆的景色各有各的美,真是不虛此行。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們自駕抵達阿克蘇後,首先選擇品嘗當地美食,如烤肉、抓飯、大饢、酸奶等。然後,奔赴各個景區、景點遊玩。「阿克蘇的風景很美,各族群眾熱情好客,是充滿活力的城市。」

記者採訪了解到,獨庫公路自今年6月通車以來,受到各方關注,現已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網紅公路」,連通了南北疆的旅遊景區、景點,自駕游火爆。

記者從阿克蘇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了解到,今年阿克蘇地區以公路路網建設為依託,以大小龍池、天山神秘大峽谷等重點景區和具有發展潛力的沿線景區景點為關鍵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消除安全隱患,積極推進G217線獨庫公路旅遊風景道建設,實施「交通+旅遊」示範工程,促進道路建設與生態環境、文化遺產、旅遊遊憩、產業扶貧等深度融合,提高阿克蘇旅遊服務質量和遊客的舒適度、滿意度,提升阿克蘇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獨庫公路南端第一村致富有門路

由於獨庫公路擁有著震撼人心的美,來這裡觀光旅遊的疆內外遊客越來越多,而作為獨庫公路南端第一村的庫車縣阿格鄉康村依託資源優勢,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走進康村,仿佛置身一座花園,鄉間道路上花團錦簇,蝴蝶紛飛;農家院裡鮮花綻放,花香四溢。在陽光照耀下,白牆、紅頂的新居整齊劃一。遊客、村民笑容燦爛。

「以前我們住的都是土房子,現在我們住的磚房乾淨整潔,村裡也越來越漂亮,這些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康村農民祖拜衣旦·卡依木說。

康村離縣城50多公里,曾經是自治區級深度貧困村,這兩年隨著獨庫公路旅遊熱度持續上升,作為獨庫公路最南端的康村是遊客的必經之地。看到這一優勢,阿格鄉黨委把康村作為旅遊服務基地來打造,鼓勵農民通過「吃旅遊飯」增收致富。

阿格鄉黨委書記張靚說:「康村地處庫車縣北部深山,只有把現有的資源開發出來,才能幫助農民脫貧,所以我們就幫助農民辦農家樂、民宿等。」

今年,在鄉黨委的鼓勵下,康村農民艾尼瓦爾·依米提把自家原來的小餐館擴建成了農家樂,從8月1日開業以來,每天都有七八百元純收入。

「以前我賣烤肉,路過這兒的遊客很喜歡吃,生意雖然不錯,但收入不算太高。這兩年我們這兒的遊客越來越多,我一心想著把生意做大,今年辦起了農家樂,生意和獨庫公路的旅遊一樣火爆。」

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34戶835人,已脫貧201戶750人。利用獨庫公路南大門的優勢,現在村裡已有三個農家樂,在農家樂上班的村民有十六人,人均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

「以前到我們村來,別說住宿了,連個商店都沒有。現在,來我們村的遊客越來越多,村裡人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康村農民白克熱木·艾尼瓦爾說。

依託獨庫公路南端第一村的招牌,康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鼓勵群眾將閒置住宅承租給村集體,用於民宿改造;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發展特色餐飲,圍繞旅遊做文章,讓村民依靠旅遊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