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的「歐超」,一種賺錢方式

2021-04-20     三聲

原標題:豪門的「歐超」,一種賺錢方式

結合這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歐超聯盟成立,光靠各界名流,各國球迷的反對浪潮是起不到實際效果的,參考G14的「被招安」,歐足聯想平息這次的大地震最好的方法還是「加錢」。

作者 | 黃澤正

編輯 | 周亞波

「我不聽你們這幫老東西瞎扯淡!我自己搞,新和聯勝!」電影《黑社會》當中,「大D」的發言,似乎映射了今天歐洲足壇發生的故事。

北京時間4月19日凌晨,搶在歐足聯即將宣布歐冠改制方案之前,歐洲12家豪門俱樂部先後發表宣言,宣布成為新成立的「歐洲超級聯賽」(以下簡稱歐超)的創始成員。歐超的計劃開賽時間是2022/23賽季,創始人們希望,能從那個賽季開始繞開歐冠,另立門戶。

01 | 比任何一次都真格

關於歐超聯賽的設想可以追溯至1998年,為了改變歐足聯壟斷歐洲足球市場利益的局面,傳媒大亨默多克、基爾希、貝盧斯科尼就先後提出,要讓豪門球隊影響力自立門戶,擺脫歐足聯控制。當時,為了安撫各豪門球隊情緒,歐足聯歐冠收入的現金分成,暫時平息了這一事件。

之後在2000年9月,以皇馬、巴薩、曼聯、利物浦為首、代表豪門球隊利益的G14聯盟成立,14支豪門球隊的參與(2002年新加入4支後達到18支),只有獲邀請的球隊才可以加入成為新成員的組織形式,「建立一個共同的聲音與UEFA及FIFA談判及爭取共同利益」的目標,這些都刺激著歐足聯脆弱的神經。

經過長期談判,歐足聯終於以談判的方式瓦解了G14這個眼中釘:UEFA及FIFA將支付球員因入選世界盃及歐國杯名單,參加國際賽而受傷的賠償,讓步的結果是G14在2008年2月15日的正式解散,新成立的歐洲足球會協會(European Club Association)成為代表豪門球隊利益的這種方案,也一直擔當著當中的平衡。

歐超聯賽的故事就像現實版的「狼來了」,長期以來被視為改善各俱樂部在利益分配上弱勢地位的有力砝碼,確實收效顯著。而現在,當曼聯CEO艾德伍德沃德、尤文圖斯話事人阿涅利先後推出ECA,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一次比任何一次都要真。

02 | 變量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很簡單,豪門球隊的收入降低,讓此前的分配問題更加現實地擺在眼前。儘管歐洲足球五大聯賽相繼重啟,但依據防控要求必須空場比賽,讓各大足球俱樂部失去了數額龐大的門票收入。

德甲巨頭多特蒙德年內跌幅高達50%,市值縮水至4.06億歐元。曼聯在2020年一季度營收1.27億英鎊,同比下滑18.7%;凈虧損2280萬英鎊,負債規模維持在4.29億英鎊,同比上升42.2%。曼聯執行副主席埃德·伍德沃德表示:「現在是這家有著142年歷史的球隊最艱難的時刻。」

參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與此次疫情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在2009年,時任皇馬主席的弗洛倫蒂諾就宣稱:「應該建立一個新的歐超聯賽。」目的是,獲得比歐冠更高的分成,維持球隊運營,當時也確實為皇馬等豪門球隊向歐足聯爭取到了更大的利益。

如果說疫情的影響和各豪門球隊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是歐超上線的內因,那美國資本的入侵則屬於強幹預的外因。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曼聯執行副主席埃德·伍德沃德的前僱主,美國大型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正在為歐超聯賽進行債務融資。歐冠新轉播合同的年收入為24億歐元,而據《泰晤士報》報道,大通公司可以提供總額為35億歐元的基礎設施補助,按照預計的15家創始俱樂部平分,平均每家可以拿到兩億多歐元。除了基礎設施補助之外,各創始俱樂部每年還要平分32.5%的轉播和贊助收入,另外32.5%由所有20支球隊平分(包括創始球隊在內),另有20%的收入按成績和贊助分配。

美國資本的介入毫無疑問能解各球隊的燃眉之急,據英超發布的數據,英超聯賽在疫情的第一個財年就虧損了8億英鎊,對於比賽日收入只占到收入總額13%左右的英超尚且如此,其他轉播收入不及英超的聯賽虧損程度可想而知,美國資本就像一汪活水,有望終結這場資金大幹旱。

其實美國資本的入侵併非偶然,更多的是蓄謀已久。以英超俱樂部為例,曼聯、利物浦、阿森納等著名豪門是被美國資本絕對控股的,水晶宮和伯恩茅斯也有美方資本持股。對於耕耘於職業體育聯盟的美國資本家來說,美式商業邏輯才是歐超未來的方向。

以阿森納的擁有者斯坦·克倫克(Stan Kroenke)為例,作為美國體育巨頭,他還擁有NBA的丹佛掘金隊、NFL的洛杉磯公羊隊。參照NBA勞資協議規定,球員有工資帽,在超過一定數額後會觸發高昂的奢侈稅,同時還有硬工資帽(球隊薪資不得超過一定數額),從多角度杜絕了豪門壟斷局面的出現。

在北美商業聯盟體制下,克倫克可以更加自如地經營自己的球隊:相比之下,他旗下的阿森納在克倫克拒絕投入又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逐漸入不敷出,滑出第一梯隊。

現在NBA最炙手可熱的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目前效力於傳統豪門洛杉磯湖人隊,他的薪資為一年3922萬美元,在NBA並不鶴立雞群,顯然,現行歐足聯的性質、商業化運營的水平,並不能讓足球世界的球星也達到這樣的收入,更不能讓足球球星達到這樣的收入時,還能保持健康運轉。

歐足聯坐擁頂級豪門球隊的關注度,卻遠未發揮其商業價值。阿涅利曾在2016年表示,「歐冠的電視轉播收益是15億歐元,NFL『超級碗』的轉播收益達到了70億歐元,世界上有16億的足球迷,只有1.5億的NFL橄欖球球迷。」

但需要注意的是,NBA有NCAA和一系列成熟的大學籃球作為人才補充,歐洲足球俱樂部則是從社區化和底層俱樂部上長出來的。按照美式的全封閉聯賽形式,歐洲俱樂部的底層與頂層關係將出現動盪,也意味著需要全盤改革。美國模式運營歐洲足壇的想法很美好,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

03 | 反對

對歐超的不宣而戰,歐足聯表示極度憤怒,聯合歐洲各國足協大加抨擊,據英、西、意三家足協的聲明,參加超級聯賽的球隊將被禁止參加本國聯賽,球員也將無法代表國家隊出戰。在周日晚9點半,歐洲俱樂部協會(ECA)發表了反對歐超的聲明:「我們致力於與歐足聯共同發展歐足聯的俱樂部賽事,強烈反對封閉的超級聯賽模式。」

ECA的主席是現任尤文圖斯主席阿涅利,曾公開支持歐足聯的歐冠改制計劃,如今又成了歐超的主要倡導者,反覆橫跳的行為讓他在ECA於周日晚召開的緊急會議中沒有被邀請,但同時12家歐超計劃創始俱樂部均未出席該會議,僅有拜仁和巴黎聖日耳曼作為豪門代表參會。

歐足聯主席切費林甚至評價:「我這輩子都沒見過像阿涅利一樣愛撒謊的人,周六我跟他溝通時,他還告訴我歐超聯賽只是謠言,沒這回事,然後他手機就關機了。」

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發推表示:「歐洲超級聯賽的計劃對足球運動有害,我們支持足球管理部門採取措施。相關俱樂部在進行下一步舉動之前,應該對他們的球迷和更廣泛的足球社區負責。」

據路透社報道,查普曼·弗格森爵士(蘇格蘭已退役足球運動員及主教練,在1986至2013年間擔任英格蘭豪門曼聯主教練)說:「歐超是在背叛歐洲俱樂部足球70年的歷史。全世界球迷都熱愛歐冠,我在曼聯期間,4入歐冠決賽,那些永遠是最特別的夜晚。」

對於小球市以及老牌球迷來說,對歐超具有先天的排斥感。據英國《每日郵報》組織的民調顯示,有超過7成的普通民眾反對歐超,理由是創始俱樂部自動入圍,只有少數席位開放給其他球隊的比賽模式違背了足球精神。

考慮到創始俱樂部都為實力強勁的豪門球隊,更有可能損害各國國內聯賽的根基。例如,如若真少了阿森納,曼聯,熱刺等豪門,英超的價值也會因此受損,這也是12支球隊握在手裡的基本籌碼。

英超BIG6球迷的反應十分激烈,切爾西球迷信託基金會稱此舉「不可原諒」,並表示他們的成員和「全世界的球迷都經歷了終極的背叛」。阿森納球迷信託基金會稱阿森納同意加入歐超聯賽是「作為體育機構的阿森納之死」。熱刺球迷信託基金會表示,歐洲超級聯賽是「受貪婪和自我利益驅動的概念,但它卻損害了我們所珍視的比賽的內在價值」。

04 | 切口

托尼朱特曾說:「能把整個歐洲聯繫起來的只有足球。」

對於球迷來說,足球是屬於社區的,從小時候跟著父輩去球場支持自己的主隊,到為人父母后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支持,球迷文化的代際傳承讓主隊球迷堅持「球隊是我們的,不是資本家的」這樣的觀點。在歐洲,即使是小球市,底層俱樂部也一定會有死忠球迷,歐超的成立意味著豪門球隊將拋棄歐洲足壇自下而上的傳統,利用已經成熟化的球隊為球隊老闆盈利,這是堅持傳統的本土球迷無法接受的。

據ESPN披露,豪門俱樂部將向歐洲其他國家或地區支付「團結付款」,這筆款項將超過歐足聯賽事提供給中小球會的獎金。

從球隊角度來說,面對疫情期間收入銳減,而歐足聯計劃從2024年開始將歐冠增加至36隊。對於一直在「倒貼熱度」給普通球隊的豪門俱樂部而來說,增加的賽程負擔、各類孫豪並未轉化成實際的經濟效益。在承擔著巨額虧損的情況下,球隊老闆需要尋找新方法增收,組建歐超聯盟的計劃因為虧損被按下了加速鍵。

離開歐冠對球迷,球員和球隊來說都是對傳統的背離,在以往歐洲足壇經濟穩定的前提下,豪門球隊反哺社區,服務於當地球迷尚可實現。但當現在豪門球隊自顧不暇,急需「強強對話」的比賽製造話題與流量,刺激球隊收入之時,球迷要求俱樂部繼續對球迷群體負責已經不再現實。從對為本地球迷服務到為美國老闆服務,是在疫情時代的生存之道。

在俱樂部眼中,腐敗的歐足聯已經淪為了依附於自己影響力的寄生蟲,依靠歐洲冠軍聯賽收入頗豐,但對各豪門的分成存在不公。按照目前歐冠的賽制,豪門的成績一旦起伏,就將遭受巨大損失——聯賽要拿到歐冠資格,歐冠小組賽要出線,不然就拿不到分成。而在歐超聯賽,15家初創俱樂部可以保證每年都參賽,小組賽至少可以打18場,這個數字超過了目前的歐冠冠軍賽。

對歐足聯來說,一方面需要回應球迷需求,讓豪門球隊繼續呈現社區化,保持自下而上的歐洲足壇發展傳統。一方面美國資本的純粹商業化考量,一旦歐超以美國模式自立門戶成功,辦的有聲有色,本就處於財政危機之中的歐足聯更將腹背受敵。

在狹義體育產業的「賽事+版權+平台」的三要素當中,賽事本身的變化最小,頭部格局難以撼動。大多數的商業推拉,都在版權和平台這兩個層面進行,都以第一個要素不變為前提。而「歐超」的出現最值得琢磨的點,恰恰是賽事本身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RnC7XgBrsvY2_Uu29b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