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詩意象的準確凝練與實現詩意抒情的可能

2019-12-29     北極星文學

【詩思維】讀覓青的詩《稻草人》及其他/文/阿伯

原創: 北極星文學 北極星文學 今天




簡介:阿伯,本名張昌軍。現居大連。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軍轉幹部。原陸軍上校,做過沈司工教大地爆教研室主任,陸軍學院特種兵教研室副主任等。轉業後做過某企副總、紀檢委書記等。獲2013年度大連市十大環保人物入圍獎,獲2017年度《海燕》作家人氣獎。有作品發表在詩刊、詩歌月刊、詩潮、海燕、遼寧詩歌大典、綠風、詩探索等刊物,有長篇小說《紅樹之戀》發表,有短篇小說在《海燕》《天池小小說》《河北小小說》等期刊發表。有詩歌等文學作品評論在《南風》《海燕》《遼寧詩界》《香稻詩報》等刊物發表百餘篇

詩思維

本期推出詩評家 阿伯

北極星文學辟設「詩思維」專欄,重點推出著名詩人、作家的評論文章。來稿請註明「詩思維」。

欄目主持 阿伯

推薦 魯風


談談詩意象的準確凝練與實現詩意抒情的可能

讀覓青的詩《稻草人》及其他

文/阿伯

近年來,詩的創作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詩人覓青以她的視角和手法,創作了一系列短詩。她的詩意象飽滿、清新、精確,既有生命的體驗,又有較大的思考空間。讀她的詩,總能在瞬間,追隨詩人的腳步,或思考、或展望、或俯仰人世間的生活原野。其中通過意象到達抒情是她的詩主要創作手法。這讓她的詩,更接近詩的本真。這較之目前泛散文化詩、空洞抒情詩的高調抒情更有詩的味道;讓人感到,通過意象抒情,會更舒緩、更貼切、更具詩的真實、更別有洞天。新詩在其發展進程中,現在的詩人越來越不贊成空洞的抒情,這是對的。現在空洞的假抒情詩大量的存在於網絡,極大地破壞了詩的真實感,還有那種直抒胸襟式的假抒情,實際上讓詩在逐步走向空心化、邊緣化,它也是詩人缺乏藝術魅力和智慧的表現,同時也是詩人疏于思考的人的惰性在詩的創作上表現出的一種陋習定勢,這是很危險的。覓青的詩,讓意象成為抒情的載體,即是詩的創作文本的必要,也使她的作品更具詩元素的必然表達。如她的新作《稻草人》就是這樣一首詩作。這首詩,共五個自然段17句。

這首詩的意象,雖為人們所熟知,但詩人用得準確且恰到好處。她通過「父親」「筋骨」母親「「格調」 「爺爺」「帽子」「血緣」「繼承者」「故鄉」「輪廓」「清晰」「秋雨」「白雲」「遠親」「稻穀」「金秋」「田野」「王者」「麻雀」等一系列意象,以水到渠成的動賓詞組相互連接和貫通,給人一種豐滿而生動的體認,從而在完成她的詩的創作同時讓詩意抒情成為可能。

這樣寫詩的一個很重要的好處是:開口很小,立意卻清晰深刻。她的詩常常是打開一點點,然後,開始挖掘,一點點的挖掘,一點點的釋放,直到挖出寶石,看到光芒。而不是像一些詩人那樣一下子打開那麼多,哪個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就自己把門關上了。自說自話,誰也沒有看到寶石和它的光芒,急匆匆走來,急匆匆而去,如彗星那樣,拖著疲憊的身軀和長長的尾巴。

在目前,即使我們不倡導意象主義寫作,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詩人,首要的是要弄清注重詩的意象,是十分重要的。詩人不知道意象對於詩的創作相關性,詩肯定是寫不好的。

我們寫詩也好,欣賞詩也好,都有一個入口。那麼,從哪兒入手呢?怎樣來鑑別和評價一首詩呢?在政治抒情時代,高喊幾句口號,以為就是詩,其實不是;在口語入詩的時代,也就是當下,為什麼散文化傾向這麼嚴重?而且一些詩人還在堅持詩的散文化寫作,以為是詩,其實不是。龐德說,有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麼樣的思想。覓青用她的詩告訴我們,詩人是應該有詩的思想的。

在這方面覓青的詩這種重意象、輕說教的寫法,對於我們重新認識新詩,的確有獨到的現實和深遠的意義。至少在當下,雖然意象不代表詩的全部,但是,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開關和按鈕。有了這個開關和按鈕,詩的寫作就會不再是山寨式的調侃。《我想香麥兒了》是她近期寫的一手新作。她從大家都來看海了,開始切入她的詩意的主題,寫得自然流暢,聲情並茂,生動感人。可以說是字字含情脈脈,然詩人之間的友情躍然紙上。這就是詩人作品準確選擇意象的功力,也是詩人藉助意象表達詩情的一種功夫。

詩作為一種動態文學載體,意象的精準不僅是對創作者要求,也是詩在其自身發展中一個必然要求,這無論對詩人還是新詩的研究者、欣賞者和批評家們,這個要求是一致的。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個別,統一和同一的標準。也就是說,順著時代的發展脈絡,對新詩標準的認同也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只有跟隨時代的發展,才能對詩藝的標準,獲得同步的認知。否則我們就會因為落後於時代,而只能盲人摸象那樣得到的是片面的、局部的認識。我們在經歷過早期意象詩、早期浪漫抒情詩、政治抒情詩、朦朧詩、口語詩、民間寫作和知識分子寫作等等,經歷這些新詩的不斷發展的N個階段以後,回過頭來再讀讀中外各個時期的新詩作品,我們會十分自然地感到,新詩發展也是一個由幼稚到成熟再成熟的過程。詩的意象創作也是新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曾有過其輝煌期。我們知道,在世界新詩發展史上

意象派(Imagism)曾是1909年至1917年間的一個文學流派。意象主義運動是一些英美詩人發起並付諸詩的創作實踐的文學運動,它是當時盛行於西方世界的象徵主義文學運動的一個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詩人以鮮明、準確、含蓄和高度凝鍊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並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它反對發表議論及感嘆。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一種反撥,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等詩人。龐德是美國現代主義詩歌運動的創始人和前期領袖,他所倡導的意 象派詩歌運動注重以「意象」的營造表現詩歌的美感。龐德關於詩歌創作的理論影響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略特的創作。當然也對中國新詩的創作產生了積極地影響。「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在一個地鐵車站》埃茲拉·龐德)」這是他的一首著名意象派寫法的代表作。龐德曾經主張,鮮明乾脆的意象,猶如一個輻射的核心或旋渦,壓縮於其中的多重意義不斷地由此擴展出來。在這首詩中的意象,就有廣闊的輻射意義。

隨著新詩的發展人們發現,意象主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而不是詩的全部。但是,它對於推動詩的發展尤其對破除舊格律詩的禁錮枷鎖,促進新詩獲得完全意義上的解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儘管,現階段人們在詩的創作上,各種清規戒律都取消了,一切有礙詩意表達的陳規舊俗、庸脂俗粉,都不那麼重要了。甚至不十分看重詩的意象,有否定意象的傾向,當然詩人也不主張直通式的假抒情(如朗誦詩的高調抒情)。但是,我認為,無論怎樣變,詩人通過意象的介入和轉換,實現詩的抒情,還是可取的而不應廢棄。覓青的詩在這個方面的出新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除了意象的這一特色外,覓青的詩中對動詞的選擇和使用也有自己獨到的之處。如「以為自己咬住了美夢」「提醒我的人生也應該變紅」等等,詩的創作不同其他文學樣式一個重要區別,是它的在場性和藝術審美上的真實性。在這個意義上說,更需要及物動詞與動賓詞組在詩中的巧妙構成。覓青以她的短詩逐步而謹慎地走向了詩的動態現場,究其實質源於詩人對生活和詩的真誠,這是值得祝賀的。

總之,新詩創作歷百年,寫得好的雖不多,但每個時期都有其代表作品和人物。胡適「蘭花詩」為第一首白話新詩,戴望舒的《雨巷》一詩,以小巷、油紙傘為意象完成的作品把新詩向前推進了一步,卞之琳「我在樓上看風景」,讓新詩有了哲學意蘊,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新詩的直式抒情收到了感人效果,一直被當做新詩的典範。以後有賀敬之等信天游體的一系列讚美詩,文革後期又有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等,至舒婷致橡樹,在革命式抒情基礎上又揉進愛情的元素,讓詩面目可親,為詩人情調得以人文關懷。余怒《立方體》和《一隻蝸牛的羅曼史》等詩的出現對新詩創作作了一次不小的刷新,以及湯養宗《秋風辭》及陳先發的詩寫法,還有遼寧詩人劉川的詩,都做了一些積極而重要的探索,包括這個時期出現的于堅、伊莎等詩人,也做了很多嘗試。到目前為止,新詩在眾多詩人的手裡,寫法在與日更新,這表明新詩的創作,不只是內容上的也是形式上的同步創新。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進步和語言寫法的進步。我們不能再重複過去的手法。在遼寧詩人群體里,近年出現的玉上煙、劉川、寧明、李皓等詩人,所做的新詩創作手法上的創新,都有不錯的表現。概括起來說:這個時期的詩作品已經結束過去的敘述上單一的經驗,而是一種多維的詩體。特點是:注重意象細節。以細節代開詩意的拓展。注重意象細節也是新詩的靈魂和生命。二是白話口語方式寫作。看似如說話,其實每句都有詩人的詩思在遊走。再是詩的意識性強,卻不被人輕易發現。還有完整內容而簡練的敘述給人以美感等等。要實現創新,我們應該向他們和覓青學習。在覓青的手裡,她的詩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應該說覓青所完成的每一首詩幾乎都有詩學意義上的思考。詩的每一句都應該是一個具有意象意義的終結,能一句說完你的一類思考,就不用兩句。下一句不是上一句的繼續,而一個暫新可連貫的轉折,這若干意象轉折所構成諸多要素必是詩完整元素的表達的完結。朋友們一定要知道古詩是單一式的表達,而新詩發展到今天已不是當初的單一式的推進了。讀覓青的詩宛如走進人間花園景點,可以瀏覽,也可以閒庭信步,讓你的遼闊感、詩的元素那種凝聚感、細節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體驗,被詩人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你會感到豁然開朗。她的敘述已不再是單一式抒情,而是總體式的有序敘述的轉換;也不是碎片的並貼,而是具詩的意象的風景線。覓青的詩,儘管在意象創作上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視野稍窄、語言曠度後勁不足的缺點。但是,我相信,在詩歌創作至少在現階段覓青能夠注意這一點,這些不足對她來說都是有能力克服的。我們通過她的詩,看到詩的意象的準確凝練與實現詩意抒情之間的可能,就已經具有心曠神怡足夠的力度。

覓青的詩

香麥兒退群之後

漲潮了。大家都來看海了

唯獨香麥兒沒有來

我突然想她了

想她扮青衣的樣子

想她如果來看海

肯定會頑皮地朝海面投擲石子

想她會把整個下午

都毫不猶豫地摁在水裡

漂洗得鋥明瓦亮

想同題中她別致的名字

總之,我想起了香麥兒

不分早晨還是傍晚

有時也會和香奈兒安琪兒混淆

那我也寧願她是香水和禮物

我想香麥兒了

在構思秋風麥穗飄香的時候

醫院門口

風很大

北方厚重的棉門帘

不停地掀起 落下 掀起 落下

救護車的汽笛聲

在醫院門口戛然而止

急匆匆的擔架

分解著車上抬下來的表情

所有腳步緊張 急促

病房裡有多少個床位

就有多少個輸液瓶問寒問暖

今天我看見一雙老女人

八成新的老布鞋

安靜地躺在醫院的垃圾桶旁

其餘的鞋子還在電梯里

忙著上上下下

稻草人

你的身體里

豎起父親的一根筋骨

流淌著母親經年的格調

爺爺的帽子

在你頭上高高聳立

你是沒有血緣的繼承者

每走近你一步

故鄉的輪廓就清晰了

我的眼裡替你畜滿秋雨

不讓它們淋濕你

你不必移動腳步

縱橫的阡陌橫跨南北

白雲的探望如你的遠親

你站在田野之上 稻穀之間

儼然金秋的王者

所有的部下都是你

歸巢的麻雀

菱角灣所見

海的吼聲

灰濛濛的天空

遠處忽明忽暗的漁火

壩上的秋風

海是黑的 柵欄是黑的

鎖鏈是黑的 魚竿是黑的

燒烤的炭火也是黑的

所有堆在壩上的魅影

長線甩進海面

那條最小的魚

或許是海里最小的孩子

以為自己咬住了美夢

悽慘的夜

魚的世界一片混亂

秋風頌

若不是柳梢動了一下

若不是牽牛花搖曳幾下

若不是我的長髮遮住眼睛

我一直不信秋風會來

涼爽穿透手心

天格外的藍

父親的麥垛高過屋頂

向日葵齊刷刷地低著頭

所有的鳥兒傾巢出動

秋的風聲越來越緊

有幾粒黑白分明的種子

忘記了當初的諾言

不小心落下了秋天的病根

就等著在春天裡發作

落葉撲面而來

我撿一片帶回家

夾在一首詩的扉頁里

提醒我的人生也應該變紅

那一片藍

藍是你的主色

你藍得浪漫多姿

藍得冷酷通透

藍得沒有理由又理所當然

我的心融到你的藍里

酷暑立即奄奄一息

閃電撕開你的胸口

浪花便一朵一朵盛開

你的潮汐每漲一次

我的傾慕就更加徹骨

雨點打在你的心上

思念一層層泛在我的眼底

每一個雨過天晴的早晨

我都遠遠地望著你

注入我朝陽般的深情

慢慢沉入你的藍中

5、半池荷風,是誰招惹一簾秋色

月光有點詭異

荷塘的盛裝

在一簾秋色中隆重地褪下

那朵粉紅的荷花

仿佛比夏天更耀眼

一個攝影師走過來

他沒說話

相機舉過頭頂

把真善美記錄下來

一個畫家走過來

他也沒說話

只是照著荷的樣子

臨摹了一池清風

一群詩人走過來

詠荷念荷唱荷

荷塘立刻忙碌起來

那條躍過龍門的鯉魚探出水面

那個點水的蜻蜓飛過來

那絲寫意的秋風飄過來

一朵白蓮舞動著羽翼

飛向佛龕

在搖曳的燭光里聖潔地綻放

忽略了所有的季節

半池荷風,是誰招惹一簾秋色

月光有點詭異

荷塘的盛裝

在一簾秋色中隆重地褪下

那朵粉紅的荷花

仿佛比夏天更耀眼

一個攝影師走過來

他沒說話

相機舉過頭頂

把真善美記錄下來

一個畫家走過來

他也沒說話

只是照著荷的樣子

臨摹了一池清風

一群詩人走過來

詠荷念荷唱荷

荷塘立刻忙碌起來

那條躍過龍門的鯉魚探出水面

那個點水的蜻蜓飛過來

那絲寫意的秋風飄過來

一朵白蓮舞動著羽翼

飛向佛龕

在搖曳的燭光里聖潔地綻放

忽略了所有的季節

作者簡介:劉雅華,筆名:覓青。大連作家協會會員。居大連,先後在《遼寧詩界》《海定根》等發表詩作。

北極星文學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R7_UW8BMH2_cNUgec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