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法寶,然而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多人卻不知道溝通其實主要是傾聽,認真聽聽他人在說什麼也需要智慧。過去認為口若懸河的人才聰明,現在的普遍看法則是能夠提出恰當問題、善於傾聽的人才是明智的。善於溝通的人懂得如何耐心傾聽,竭力避免下面5個司空見慣的錯誤。
1、不等對方講完就在思索應該如何回應
人從本質上講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聽他人說話的時候,我們的天性是根據先入為主的想法加以概括,並在此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去認真聽聽對方真正在說什麼。
顧客這樣開口:「我有問題要找你們客服……」與此同時,你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答覆了,或是不容分說馬上開口辯解,或是不問青紅皂白把客服推出去,充作擋箭牌討客戶高興。
可是,顧客接著說的卻是:「因為我還不能確定這個產品怎樣使用。」你剛才還蒙在鼓裡想著如何應對,卻沒想到原來是件好事,這是個真正要購物的人啊。
所以,聽的時候要頭腦開放,用半分鐘深呼吸,穩定心態,心中默念:「傾聽不僅是我自己的事,要放鬆下來,不要急於得出結論,而要先弄清楚對方說什麼。」
2、不等對方說完就搶過話頭
在繁忙喧囂、競爭激烈的社會裡,人的思維很容易落入求生模式,甚至對於事關重大、必須靜下心來慎重考慮的問題,也急於做出結論,有的人甚至口無遮攔地打斷對方。這樣的做法不僅說明缺乏教養,還會火上澆油把事情弄得更糟。
還是繼續上面的例子:「我有問題要找你們客服……」你馬上衝口喊道:「客服怎麼了?」因為你成天都在應對關於服務質量的投訴,習慣性妄猜來者又是個找麻煩的刺兒頭。
所以不論任何時候感到自己在想「這樣的話我已經聽過幾百遍了」,都要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在推斷或心存偏見。
所以要克制自己,儘量用商量、探討性的口氣提問,徹底弄清楚對方真正想要說什麼。
3、精神溜號想其他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我們都扮演多種角色同時肩負不同的責任,這在當今的工作環境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很多科學研究表明,一心二用,也就是同時做多件事情,效率並不高且效果也差,特別是談話過程中精神溜號、心不在焉的時候,更是如此。
有的時候,確實對方有些重複嘮叨,很令人厭煩,但是他也會覺察到你的不耐煩和心神不定,看得出你沒有認真聽,所以他才會不斷重複,而且你的左顧右盼會讓對方變得更加不耐煩。
相反,認真注意對方在說什麼並及時反饋,他就會知道你聽進去了,逐漸學會說到點子上,這對雙方都有好處。所以要全神貫注傾聽對方在說什麼,自己真正聽明白了嗎?
傾聽不是個競爭而是個互動的過程,需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探索對方的想法。
4、不等對方徵求意見就搶先進言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提意見是向對方表明自己認真聽他說完並願意提供幫助的好辦法,然而,除非對方向你徵求意見,你的意見就不過是證明自己的看法,讓對方感覺自己略勝一籌的方式,給人留下好為人師的印象。
注意,你的經驗只對於你個人來說是獨特的,並不一定適合他人的實際情況,你的意見也同樣建立在你自己的經歷基礎上,很可能受到先入為主想法的歪曲,或是沒有把你不知道的情況考慮進去。
同事、朋友分享你的看法,並不意味著他們是想要向你徵求意見,很多時候只是希望你能夠聽他們把話說完。如果想要徵求你的意見,他們會開口要求的,所以恰到好處的提問才能幫助你更好地懂得對方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感覺必須提出意見的話,那就先問問對方是否需要,如果對方回答「不」,那就把自己的意見留給自己吧。
5、批評對方而不是對方的觀點
就我個人而言,最令人沮喪的一件事就是娶了個心理醫生當老婆,每次我提出問題,她都會把談話變成針對我的批判會,弄得我談話興致頓時煙消雲散。
我在業務會上也見過這種情況,曾經看到一群推銷員在會上對某個銷售員橫挑鼻子豎挑眼,只是因為他的表述有些笨拙,而想法其實是很不錯的。
所以,把矛頭指向對方而不是想法的話,其實就是在以貶低他人的方式抬高自己,真實想法是要證明自己比對方高明,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策略,其實非常愚蠢。
首先,你攻擊的對象會對你心生反感。
其次,也更加重要,只要對方沒有智力缺陷,立即就能意識到,如果你的想法真的有什麼好,你就不會這樣肆意發起人身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