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 相 山 萬 千 群 眾
繪 就 民 生 幸 福 圖 景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
十三五期間,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民生辦的精心指導下,相山區民生辦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民聲」出發,打造民生工程「升級版」,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穩穩托起品質相山的「幸福感」,交出了一份溫暖答卷。
五年來,相山區相繼建成29081套棚戶區改造住房,城鄉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得以有效緩解;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處,8000名農村群眾告別了飲水難;全區「四好農村路」完工48.7公里,改善了40萬城鄉群眾的交通狀況;農村改廁10726戶,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建成農產品食品快檢室20個,擴挖塘壩13處,新打機井132眼,整治河溝8條……透過數字我們看到,一個個民生工程讓相山更加宜居,提升著幸福指數,百姓生活也變得更踏實。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區委、區政府
牽掛的大事。
為讓百姓更安居,相山區將老舊小區作為重大民生工程、發展工程紮實推進。按照「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的工作標準,建立健全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真正讓居民滿意。經過持續的努力,49個老舊小區全部舊貌換新顏,正如居民劉秀蘭所說:「把咱的破房子變成了好房子,把髒亂差的環境變得乾淨整潔靚麗,讓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實惠,大伙兒念黨恩、知黨情。」
老舊小區改造惠民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民生的源頭活水。對農民而言,「有尊嚴地生活」,基礎就是要有充足的就業崗位、寬鬆的創業環境,確保勞有所得。針對百姓「飯碗」問題,相山區委、區委政府時刻掛在心上:由政府「埋單」進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退役軍人培訓和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等工程,共培訓50歲以下農民4.7萬人,培養了一批觀念新、懂科技、技能強、善經營的生產能手和致富帶頭人,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於此同時,生活補助類工程保障有力,五年來累計發放五保供養、城鄉低保、孤兒基本生活補助、生活無著人員救助、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困難職工幫扶等各項補助類資金10815.6萬元,每年都提前通過「一卡通」發放到供養對象手中,相山民生的春風溫暖著越來越多的人。
新型農民培訓進農場
教育是關乎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也是寄託群眾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五年來,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所,給孩子們營造了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對26所中小學校進行校舍維修改造,支持抗震加固、改擴建校舍及其附屬設施;全區18019.3萬元義務教育經費全部撥付到位,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經濟困難學生得到資助,貧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補助,16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受益。從農村到城鎮,從本地人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更均衡教育的夢想正在實現。
教育民生惠民心
醫改惠民,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醫療衛生類工程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行即時結報制度,參合農民只要看病,不出醫院就能報銷醫藥費,初步實現了「住院有保障、門診有補償、看病花錢少」的醫療服務新格局;城鄉醫療救助水平顯著提高,五年來共開展大病和門診救助16080人/次,發放救助資金5023.4萬元;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有序開展,五年累計救助13000人,支出救助資金195.6萬元;家庭醫生簽約累計約75萬人;免費婚前健康檢查44640人;產前篩查 10975人;並為400名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為25名殘疾兒童適配假肢矯形器,為20名殘疾兒童適配輔助器具。
家庭醫生入戶履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五年來,相山區民生工程累計投入89.93億元(其中區級投入3.62億元),各項工程資金到位率均為100%,數字代表的不僅是變化,是區委、區政府的為民情懷,更是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的體現。
卻顧所來徑,豪情滿胸懷。翻開相山民生事業的成績單,發展速度快、破解難題多、惠民效果好是最大的亮點。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經濟新常態下,相山區民生辦將繼續保障好、改善好、發展好民生,不斷提升充實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朗讀者
葛蔚蔚,淮北市傳媒中心主持人,國家一級播音員,淮北市演講與朗誦協會會長,朗誦作品端莊、大氣。
監製/王宣
編輯/ 姚弘 合成/ 姚靜
微信編輯/ 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