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紅繩今猶在,不見當年林正英,殭屍片的時代就這麼過去了嗎?

2019-10-26     勵志最TOP

林正英(Ching-Ying Lam),原名林根寶,1952年12月27日出生於香港,香港藝人。

1963年,跟從創辦香港春秋戲劇學院的粉菊花師傅學習京劇。1969年,17歲的林正英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隨後與韓英傑一同成為李小龍的左膀右臂。1971年,參演了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並擔任武術指導。1973年,李小龍辭世;隨後,林正英進入洪金寶組建的洪家班。1982年,林正英憑著電影《敗家仔》贏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1983年,林正英因喜劇電影《奇謀妙計五福星》而再次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1985年,在電影圈發展多年的林正英憑藉一部靈幻恐怖片《殭屍先生》走紅香港和東南亞影壇,並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8年,林正英因電影《七小福》而獲得了第二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林正英開創了一個經典殭屍片的美好時代,林正英對香港電影殭屍片的貢獻永不磨滅。他的殭屍道長形象深入民心,但遺憾的是他在1997年因患肝癌晚期病逝,他的離去也標誌著香港電影一個經典黃金殭屍片絢爛時代的終結。隨著《河神》《無心法師》的相繼播出,鬼怪類型的網劇似乎更受觀眾歡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鬼怪類電影,尤其是殭屍電影,更是陪伴很多人的回憶。

最經典的當是林正英拍攝的殭屍系列電影、電視劇,1985年的《殭屍先生》奠定了之後殭屍和道長的形象,公映後大受歡迎。

銅錢劍、黑狗血、紅繩糯米、卦象走位,這些電影元素都極具中國特色,它讓我們能夠想像那些疑惑卻又未知的東西,比如降妖除怪、殭屍的另類生活。

毫不誇張,林正英是殭屍電影的始祖,剛才所說過的電影元素現在的殭屍片仍在遵從,殭屍的設定更是分別於西方喪屍的區別。

身穿清朝官服、雙手伸直跳著行走、吸人血怕糯米、屏住呼吸便能躲避等等細節,都已經成為殭屍電影的經典與正統。

在看到殭屍電影的商機,跟風熱潮便出現了。然而跟風總歸沒有林正英拍攝的經典,更沒有他的堅持與獨創,熱潮退去,王晶的賭片與徐克的武俠片紛紛熱映,那些跟風的人便有去模仿賭片與武俠片,唯有林正英獨自撐起殭屍電影的未來。

模仿跟風的電影很多以至於觀眾對這類影片失去了熱情,甚至連林正英都無可奈何,但亞視聘請林正英拍攝電視劇《殭屍先生》讓殭屍類影片又回到了觀眾視野。

不過,英叔的去世宣告殭屍題材影視的終結,如今的殭屍電影幾乎已經消失,儘管偶爾出現幾部,但大多粗製濫造、新瓶舊酒。《殭屍》大概是近年來最好的殭屍電影,但也找不回之前正經又搞笑的感覺了。

現在凡是出現口碑較好的殭屍題材電影,便有很多自來水支持,這是對殭屍電影的支持,更是一種對英叔的思念。

林正英

半碗清水照乾坤,一張靈符命鬼神。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捉鬼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Po6Bm4BMH2_cNUgAU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