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帥氣,性格溫厚是人們對譚凱的第一印象。可如果你以為他只是這樣,那就錯了。
曾是設計師的他,1997年時工資就達1萬4,換做別人,一定會安安穩穩的做一個別人眼裡羨慕的上班族。
可生性自由的他卻毅然決然的辭職,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踏上演員這條路。
曾是設計師 每月能拿幾萬塊的工資
譚凱,1972年出生於山東青島,受做木匠的外公影響,譚凱從小就開始學習畫畫,對色彩和構圖很有天賦。
初中畢業後譚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青島六中美術班,高中畢業後,譚凱又以專業第一名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設計系。
1996年,譚凱大學畢業,為了有個北京戶口,譚凱到了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廣告設計工作。
老闆對他很賞識,不僅給他配了手機和車,給他安排的宿舍還是一套兩居室。
在那個物價很低,工資也很低的年代,譚凱一個月就能拿到1萬4的工資。
當時北京的用人單位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大學生畢業留在北京,需要工作五年,戶口才能給你落下來。
但譚凱呆的這家公司卻因為信任他,沒跟他簽任何條款,所以譚凱的戶口只要轉過來,他隨時就能走人。
90年代,戲劇學院畢業的學生工作機會還不像現在這樣,機會一抓一大把。譚凱曾回憶過,當時剛畢業那會,他們學校很多表演系畢業的同學都沒有戲拍,有的寄宿在女朋友家,有的去開飯店。王千源就曾在中戲的胡同里開過飯館。
譚凱班上八個舞美系的畢業生,沒有多少是從事本行的。有的同學去考研了,有的下海做生意了,和這些同學相比,已經拿到高工資的譚凱絕對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
可對於心性自由慣了的譚凱來說,他忍受不了這種看似規律,卻實際使他疲憊的工作。
所以即使待遇好,譚凱對這種生活很快產生了厭倦。2001年,譚凱與公司的五年合約結束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
辭職後,他在北京電視台做了半年的主持人,先後主持了《天下天天談》和《世界你好》等欄目。
當演員靠的是偶然 優湛演技為他贏得名氣
之所以會進入到演員這個行業,完全因為一次偶然。
剛畢業那幾年,大家手裡都沒多少錢,譚凱的那輛車在當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有一次,有個朋友要去跑劇組,就讓譚凱送他去,譚凱說行。
把朋友送到賓館見了副導演後,副導演看他們是兩個人,就對他們說:「這剛好兩個角色,一個演政委,一個可以演團長。」
譚凱問導演多少錢,導演回道:「一共十集,兩千塊錢一集,兩個月。」譚凱想了想,一個月一萬塊錢,也還可以。
於是就這樣,譚凱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戲《苦菜花》,並由此進入到演藝圈。
之後,譚凱又接連出演了電視劇《別動我的抽屜》、《好想好想談戀愛》、《案發現場》等作品。
雖然這時候的譚凱已經接連演了很多戲,但真正讓他走入人們視線中的,還是2009年胡歌版的《神話》。
《神話》是譚凱首部接演的歷史穿越愛情電視劇,他在劇中飾演西楚霸王項羽。
儘管飾演的項羽雖然不是主角,他卻依舊在有限的戲份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把項羽的霸氣與柔情掌握十分自然、到位,江邊自刎的那一段更是被稱為經典。
即使前面有各種版本在前,譚凱這版的項羽也並不輸於任何人。
入行近20年了,譚凱塑造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角色,產量之高在同階段演員中也排在前列,甚至有些角色,譚凱本人就是導演的「靈感繆斯」。
導演陳思誠就曾直言,《北京愛情故事》和《遠大前程》里的吳巍、沈達這兩角色都加入了譚凱的影子。
譚凱很少演「小人物」一類的角色,身上自帶的超強氣場讓他註定成為許多導演心中「大哥類」的不二人選。
也正是因為這獨一份的辨識度,讓30歲才入行的他可以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娛樂圈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時至今日,譚凱塑造了許多令觀眾喜愛的角色,他是《神話》中的項羽;《來不及說我愛你》中的許建彰;《何以笙簫默》中的應暉和《我的真朋友》中的穆雲平。
他也在電影中做更多嘗試,榮獲柏林銀熊獎《長江圖》中的羅定、《毒戰》中的黎樹昌等等。
有人說譚凱是大器晚成,但與其說是大器晚成,不如說是與戲結緣。
在一份穩定安逸、待遇不錯的工作面前,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轉身走進演員行業,這份勇氣註定了他不平凡。
譚凱曾說「演員像流浪歌手,是類似漂泊的生活,但我喜歡漂泊不定。」一成不變的生活磨滅了他的熱情,而永遠在演繹不同人生的演員讓他重拾對生活的熱愛。
所以比起出名,譚凱更在乎演員所帶給他的樂趣。
在如今「出名要趁早」的娛樂圈中,大齡出道、非表演專業出身的譚凱,是一股清流,他也走出了一條「非典型演員」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Pi0mXIBnkjnB-0zFO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