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造車經:資本運作下,造車只是小算盤,手握王牌穩賺不賠

2019-07-22     東南財富網

新能源造車,如今是一個風頭,資本市場紛紛入駐,就連搞空調的董明珠也爭相入行,可是新能源造車真的這麼簡單嗎?目前國內發展新能源車的企業比比皆是,可是屬實有點成就的,恐怕也就比亞迪還能看了,但是為什麼資本大佬卻縷縷不絕呢?

要說造車界名氣最大的,或許就是賈躍亭了。這個為了造車夢,將自己一手打造的樂視網都賠了的資本大佬,在造車路途上,獲得了多位資本家的援手,其中融創的孫宏斌可謂虧得最慘,但是仔細想想,孫宏斌傻嗎?並不是,對於孫宏斌這樣的地產大佬來說,造不造車無所謂,他更在乎的是拿地,馳援賈躍亭造車,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低價拿地而已,至於其他的,他並不在乎。

除了孫宏斌之外,今天又一位地產大佬進軍新能源造車行業,而且看上去勢頭更猛,他就是新任中國首富許家印。論起資本來,許家印肯定是更勝孫宏斌,而且許家印對於造車的興趣更大些。在與賈躍亭分道揚鑣後,許家印也沒有閒著,為了證明自己的造車決心,恆大狂投1200億進來,大有不造出車不罷休的意思。

很多人都好奇,恆大放著好好的地產不搞,為什麼要來造車?首先,地產行業目前算是較為低迷了,不僅因為高房價,而且還因為土地太貴,拿地成本高就意味著建造成本高,而恆大本身的負債就很高,這樣緊繃的資金鍊會讓恆大自身處於危境。而新能源造車則不同,不僅是未來的發展前景,而且有著國家大力扶持,所謂跟著政策走,總不會吃虧。於是,許家印打起了小算盤,決定另闢蹊徑。

要造車,首先要選一塊地建工廠吧,這不,近期恆大集團就豪擲8.43億,拿下了三塊地,其中兩塊住宅用地,一塊工業用地。看上去好像大出血,但是再看地帶,原來在江蘇南通園區,具體一分析,住宅地均價只有5700元每平米,算上容積率後,造樓成本只有3500元每平米,這個單價幾乎很難出現了。即便是唯一的一塊工業地,也是以最低價1.38億拿下。換言之,即便是造車不成,恆大也已經賺翻了,更何況工業地還可以再轉手,只要恆大不讓他爛在自己手中。

如今,中國地產行業波折不斷,各大房企都在高呼「活下去」,而造成這個局面的根本則是土地太貴,隨著中國地產發展幾十年,稀缺土地逐漸變少,進入2019年更是樓王頻多,即便是恆大這樣的巨頭房企,也只能偏安一時,這時候另闢蹊徑,從新能源造車風口切入,不僅能夠吸引社會關注,而且還能實現低價拿地的目的,對於許家印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不得不說,每一個成功的人都不簡單,許家印能夠從一個車間主任成長為中國首富,絕不僅僅是抓住地產紅利這個機遇,能夠在資本市場上靈活挪騰,才是他崛起的根本原因。新能源造車,對於恆大來說就是一個噱頭,造的好固然很棒,即便是造不成,也是手握王牌穩賺不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PENGmwBmyVoG_1ZcS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