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利奇馬"已使417萬人受災,這種颱風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2019-08-11     呦呦科學館

昨天8月10日凌晨1點多,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登陸浙江溫嶺沿海,這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

"利奇馬"颱風的受災面積和受災人數還是挺多的,相關數據顯示:

直到昨天8月10日下午5點,颱風"利奇馬"已經造成浙江、上海、江蘇3省26市79縣417萬人受災,10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700餘間房屋倒塌,1.4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03千公頃!

其實,早在前幾天,浙江、上海、江蘇等地消防救援隊伍已經開始了抗台的工作了。

水利部、自然資源部、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參加會商,會議視頻連線了浙江、上海、江蘇颱風"利奇馬"登陸強度強,波及範圍廣,大風持續時間長、風力大,累計雨量大,可能會是今年最大的颱風,而且颱風"利奇馬"經過的地區基本上都是沿海發達地區,因而人口密集,風險隱患多。

颱風不光會產生暴風大雨,還會造成一些特殊地區的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

那颱風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何每年都會有很多颱風出現。

有些小夥伴會問,"颱風"和"颶風"有區別嗎?

其實颱風和颶風就是一回事,只是發生的區域不同,因此稱呼不同。

颱風和颶風都是指風速達到33米每秒以上的熱帶氣旋,"颱風"是指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而"颶風"則是生成於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東部的強烈氣旋。

颱風的形成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1、颱風需要的自然環境是,需要有足夠寬廣的熱帶海面,這個基本都沒啥問題,處於熱帶大洋的面積非常寬廣,不過溫度要求有點高,要求海水60米深的水溫度高於26.5攝氏度以上。

2、因為颱風是一個超強的能量輸出機器,它要形成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會需要大量的能量來維持,而它的能量來源就是熱帶海洋上空的水汽,空氣上升運動給颱風輸送能量,所以颱風形成前,該地區要有強烈的上升氣流運動,也就是熱帶漩渦。

3、地球自轉偏向力也是形成颱風的因素之一,因為遲到的地轉偏向力為0,向兩級逐漸增大,所以颱風發生地如果離開赤道5個維度時,就會由於地球的自轉偏向力,開始移動,北半球的話,一般都是逆時針旋轉運動。

這幾個因素的共存,導致了颱風的形成,而且颱風形成還是很頻繁的,畢竟這些因素在熱帶洋面上還是很容易觸發的。

颱風天氣里,大家還是儘量不要外出,特別是受災嚴重的地區,更應該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生命才是最寶貴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FM_gWwBvvf6VcSZ-en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