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蘇
很多女人婚後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有婆婆存在的家裡,自己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外人,無論自己多麼賢惠,勤快,還是用心的對公婆好,婆婆都很難對女人真正的接納和認可。
兒子在家裡懶散是因為他工作累了,媳婦在一旁忙來忙去做家務是應該的。
我一個朋友和我抱怨,她結婚不到兩個月時有一次和老公抱怨,他老公太懶,她一個人每天忙碌很累時,婆婆從臥室衝出來,沖她陰陽怪氣的說:
「我們家娶你回來,就是讓你照顧男人和家庭的,女人不都在家這樣忙碌嗎,你做點家務怎麼了?」
「我們家」三個字,讓這個朋友心裡難受了許久。
雖然婚禮上很多婆婆都會說,婚後一定把兒媳當成自己的閨女一樣看待,但是當婚禮結束,雞毛蒜皮的生活開始的時候,婆婆們總是不會忘記兒媳是後來的,會在生活里磕磕碰碰的時刻對女人排擠,諷刺,甚至是故意嫌棄。
我有一個讀者和我講述了她的故事,她剛結婚那幾年就是被婆婆一路嫌棄著走過來,無論她怎麼對婆婆好,在家裡表現多麼勤快和賢惠,婆婆都挑出她不好的地方,不是冷臉給她,就是明目張胆的護兒子,婆婆甚至還對她說過,「你永遠都是外人,咱倆不適合做一家人。」
但是後來,她卻成了婆婆心疼卻尊重的女人,成了婆婆心裡的寶貝,她在結婚的十年里做了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她的故事。
她姓陳,今年38歲,嫁到這個家整整十年了,回顧這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其實有些事情在她心裡一直沒有忘記,只不過她選了原諒,其中大部分都是她和婆婆之間發生的事情。
陳女士嫁給自己的丈夫孫先生時28歲,在孫先生生活小縣城,陳女士已經算剩女了,別管男人年紀多大,女人過了二十五六,在婚姻市場上就被貼上了廉價的標籤。
陳女士的丈夫孫先生是她朋友的朋友,比她大兩歲,兩個人在結婚前戀愛了一年的時間,所以談結婚的時候顧念彼此都到了結婚的年紀,又有感情,陳女士就沒有太多要求,彩禮和婚禮其他的事情都選擇了從簡。
陳女士要了5萬的彩禮,婆婆找她談話說家裡這些年經濟壓力大,先少給她點,明面上說是給陳女士5萬,實際上只給兩萬,剩下的錢等婚後她慢慢會補給陳女士的。
陳女士同意了,她以為自己對孫先生的理解,對婆婆的理解會讓她婚後成為家裡人都認可的好妻子好媳婦。
可是結婚後不到半年,她就委屈的哭過好幾次,婆婆婚前看似對她很客氣,結婚之後對她可一點不客氣。
陳女士和丈夫的生活婆婆管,每次婆婆還不會忘記數落陳女士一通,
「我們家的生活習慣和你的不一樣,你既然嫁到我們家,就得按照我們家的規矩來,我們家裡女人做家務,男人負責在外工作,你平時對你丈夫好一點,用心點照顧好他。」
陳女士結婚時少要的彩禮,婆婆不但不感謝她,還覺得她就是不值錢,年紀大了嫁不出去,要不是他們家要她,她就只能等著嫁二婚的了。
婚後陳女士一面帶孩子一面忙家務,結婚時的兩萬彩禮生孩子時就花的差不多了,孫先生的工資也不高,每個月他們還要給婆婆交伙食費。
她就和婆婆提了之前說過的彩禮是5萬,剩下的3萬婆婆慢慢給,她想問婆婆先要一點,給孩子買奶粉和尿不濕用,
誰知婆婆翻臉不認帳,說:「那三萬不是已經還給你了,你們在家裡免費住房子住了三年,一年一萬房租,我都沒和你要取暖費和水電煤氣費,你還和我要錢?」
結婚後最初那三年,陳女士真的是要多苦有多苦,每天像家裡的保姆一樣,還各種被瞧不起,就連陳女士的家庭都被婆婆瞧不起,覺得她是農村的,嫁給她兒子真的是高攀。
而她老公孫先生就是一個悶葫蘆,也知道她委屈了,卻總是告訴她忍一忍吧,畢竟他們買不起房子,父母年紀也大了。
陳女士為家裡付出那麼多,孩子也生了,但是依然還是婆婆眼裡的外人,家裡的活該她做,好吃的的卻沒有她的份,每次吃飯,婆婆都會讓自己的兒子多吃肉,說他辛苦了,陳女士在一旁低著頭,心裡落著淚。
孩子能上幼兒園時,婆婆還不讓去,說陳女士不上班就在家裡多帶孩子一年,送幼兒園又浪費錢,又可憐孩子。
不過這次她沒有聽婆婆的意見,從娘家父母那裡借了一些錢,這面把孩子送去了幼兒園,那麼就找了店面做起了她在心裡籌劃好久的水果生意。
她和做水果生意的親戚了解進貨渠道,每天起早貪黑的在水果店裡忙,每個進店的人,她都熱情招待,還會給對方一定的折扣,每天的帳她都一筆一筆記下來,有時候中午都沒有時間吃飯。
她這麼辛苦這麼努力,就是不想自己在家裡在被婆婆瞧不起,好像她一個外人靠著他們家生活,連在家裡吃飯都沒有勇氣夾塊肉。
陳女士的水果店生意越來越好,進帳的錢多了,她回家後婆婆對她的態度也不一樣了,開始的每天晚上婆婆氣她不做家務了,也不管孩子,連飯都不給她留,然後慢慢的婆婆開始給她留點飯,到特意準備一個她愛吃的菜,放在鍋里溫著。
婆婆對她的態度也不再那麼輕蔑和刻薄了,偶爾還會關心她別只顧忙生意別太累,甚至還自告奮勇的要中午去給她送飯,有幾次婆婆竟然還開始訓斥自己的兒子,「別每天就只知道下班玩手機,去媳婦的店裡幫幫忙。」
陳女士的婆婆為什麼會變化這麼大,因為陳女士的選擇是對的,她的水果店不到一年就翻回了本,借娘家的錢還了不說,還盈利好幾萬,眼看著當初管她要錢的兒媳婦,靠著自己的能力賺了大錢,不僅覺得媳婦能幹,還覺得媳婦有頭腦,是他們家娶回來的好女人。
女人在婆家人眼裡的是不是一家人,是不是有位置,其實真的和女人自己的能力分不開,女人有了能力,就不會被瞧不起,就不會被婆婆排擠,女人有了能力,給家裡創造的價值高了,就會贏得家裡的地位和尊重。
陳女士的水果店開了七年,這七年間她一直很忙很累,但她心裡過得很開心,
她的水果店擴大了三倍,還在旁邊多開了一個超市給公婆,他們一面養老一面有零花錢賺,
她賺回來的錢送孩子去了比較好的學校,也給家裡換了大房子,孫先生現在每天下班都會轉進廚房做好了飯,給陳女士送過來。
公公婆婆也把她當成寶貝一樣疼著,他們兩口子鬧矛盾,婆婆總會罵兒子,讓著媳婦點,她每天夠辛苦的了。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女人在婆家的地位是自己賺來的,人心都是一樣的物質和勢力,不想一輩子被瞧不起,就只能靠自己站起來,成為婆家人眼裡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今年春節後,陳女士的父親病了,得了腦血栓,他們住在農村,陳女士離得遠,為了照顧父母方便,她就想拿出30萬給父母買房子,縣城的房子30萬全款可以買一個小兩居。
陳女士的想法剛剛在飯桌上說出來,婆婆就舉手同意,婆婆再也不是過去那個對她刻薄,處處嫌棄她,嫌棄他們家的樣子了。
婆婆十分同意陳女士的想法,她說,「一來當初你做生意是你父母給咱拿的錢,這件事我心裡一直覺得我沒有臉見他們,二來,咱們家的錢都是你賺回來的,你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你孝順你父母也是應該的,咱們家的錢你說的算,我們沒意見。」
陳女士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在婚姻里的命運和地位,從婆婆眼裡的外人成了婆婆心裡的寶貝。
當然這些年她有錢後對婆婆沒有以德報怨婆婆心裡知道她是好媳婦,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她用自己堅持獨立這一件事,贏得了自己在婆家的地位。
聽完陳女士的故事,我十分的感慨,婆媳關係緊張的家庭太多,婆媳矛盾也是很多女人糾結在心頭的噩夢,那麼想改善婆媳關係的女人,不妨換一換方向。
不要用委屈自己示好的方式,去求得婆婆的笑臉,也不用處處和婆婆針鋒相對,斤斤計較。
把時間和努力都用去給自己提升價值,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給婚姻和家庭創造價值的人,讓自己優秀獨立起來。
讓婆婆抬頭看你時眼裡有認可,欣慰和佩服,讓婆婆因為你的能力而覺得,你值得她用心對待和尊重,讓婆婆覺得家裡有你是她們家的福氣時,婆媳之間的矛盾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