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菜:黃陂三合

2019-06-17     木秀僧

黃陂三合是武漢市郊縣黃陂民間的傳統佳肴,已經流傳數百年。三合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看合而為一的統稱。

武漢市黃陂區有一句流行語:「鯿魚肥美菜薹香,黃陂三合圖吉慶。」來木蘭山旅遊,這三樣美食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黃陂三合」也稱「黃陂三鮮」,由魚圓、肉圓和肉糕組成,製作工藝繁雜。這三樣菜合燒雜燴,肉有魚香,魚有肉味,色香味美。 [1] 崇禎年間,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取了黃陂城,捉了縣官。當地百姓拿出過節才用的魚丸肉丸肉糕招待起義軍,並將其合燒,一菜三鮮,味道極美,深受喜愛。此後黃陂三合盛名遠揚。

黃陂有「沒有三合不成席」之說。逢年過節的家宴,結婚、祝壽的宴席上,「黃陂三合」是壓軸菜。這道菜具有吉祥喜慶的寓意,觀其名,「魚」與「余」諧音,蘊涵了「年年有餘」的美好嚮往;「糕」與「高」諧音,象徵著「步步高升」;「圓」字更簡單,意寓「花好月圓」、「團團圓圓」。將「三合」連起來,則充滿了年年有餘、合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吉慶色彩。如今,「黃陂三合」已躋身於漢派名菜之列。

木蘭山據稱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里。木蘭山上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探幽覓勝之餘,品嘗醇香味美的「黃陂三合」,真是不虛此行。

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魚丸選用鰓魚剁茸,配上蛋清、蔥白、薑汁、豬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選用豬腿夾肉剁碎,配上魚茸和各種調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狀,蒸製而成。三菜合 燒,魚有肉味,肉有魚香,別有風味。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余諧音,丸的方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三合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寓意,為圖吉慶,年節必備。

1941年黃陂人在漢口打銅街開設黃陂合記餐館,把黃陂三合傳到武漢,把鄉土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使得魚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軟柔,頗受歡迎。

一般選用三到四斤的草魚,斬殺洗凈之後切下背側厚實的 [2] 魚肉,而後片成薄片,用清水洗凈。這個過程就可洗去「魚紅」,魚肉變得白嫩細膩,而後切茸,加入適量的水、蛋清、澱粉、鹽等調味,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胡椒一定要用白鬍椒,否則丸子就不白了。」做好的魚丸入冷水鍋升溫氽熟,漂起就要撈出,萬不可等水沸騰,那嫩丸子就煮老了,裡面有了氣泡,就不滑嫩了。

「在黃陂當地,人們做三鮮里的肉丸喜歡用較多的肥肉,如今的人逐漸注重養生和健康,我們在用料上就做了些調整。」肉丸仍採用五花肉為原料,但肥瘦搭配大約三七開,以瘦肉為主。切好的肉餡同樣加水鹽等拌勻做成丸子,而後入油鍋炸至金黃即可撈出備用。

肉糕的做法則用「蒸」,把調好味的魚肉和肉餡拌勻,放進方形的不鏽鋼蒸格里,用刀把最外面的表皮抹平,而後蒸製。至七八成熟時,倒上一層去除蛋清攪拌好的蛋黃液,再繼續蒸至成熟。

最後就是把這些魚丸肉丸肉糕合燒。砂鍋中加入高湯,高湯一般由大骨和母雞肉慢火熬制而成,湯白味濃。把切片的肉糕、魚丸、肉丸進鍋「灌湯」,稍調味,加入發好的黃花菜、黑木耳、小白菜、切花的胡蘿蔔。一道用了氽炸蒸燒四種技法、融合了新款七種顏色的黃陂燒三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BWOY2wBUcHTFCnfjr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