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真正需要喝多少水?科學家對口渴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建議

2019-07-21     量子科學論

眾所周知的喝水「8×8」法則,你每天應該按時喝8杯230ML的水,這個量讓人感覺有些吃不消,我整天在電腦旁坐著,喝這麼多水很顯然不合適!這個硬生生的規定而且毫無科學根據。我們總是聽說喝水好多喝水,但是從來不去擔心今天是否攝入的水過量了。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教授麥可•法雷爾(Michael Farrell)研究了大腦對口渴和其他感覺的反應。同樣,「在口渴前喝水」這一古老的建議也被最新的研究反駁了,因為科學家們終於弄清楚大腦是如何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渴了,什麼時候已經喝夠了。

喝水量因人、因環境而異

人體有55-60%的水分,因人而異(肌肉的水分比脂肪多)。血液里含83%的水,而大腦含70%的水。水有助於消化,清除肝臟和腎臟中的毒素,清除血液中的多餘鈉,調節體溫和血壓,保護皮膚和其他組織,保持關節的潤滑。

一個人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存活數周,但是沒有水我們幾天都堅持不下來。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數小時內輕微脫水,也會影響情緒、認知功能和行為表現。

通過呼吸、流汗和上廁所,我們不斷地流失水分。但是水分的流失也跟你所處的環境有關,在涼爽的天氣里,當一個人不活動時,八杯水可能遠遠超出了身體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鈉等重要物質會隨著水排出體外。另外,一個人在炎熱的天氣或者在運動,可能八杯水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不應該按死規定去喝水,我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去喝水。那我們到底要按照啥要求來呢?科學家已經給出了建議!

我們的身體知道什麼時候渴了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神經科學教授克里斯多福·齊默爾曼(Christopher Zimmerman)說,當人體血液變得鈉離子含量過高時,人們會感到口渴,這是大腦中專門負責口渴神經元接收到來自身體的信號。尿液清澈是你體內水分充足的標誌。尿液會變黃,尤其是當它變暗時,是身體缺水的標誌。其他嚴重的脫水症狀包括嘴唇乾燥或發藍、皮膚有斑點、呼吸急促、疲勞、發燒和頭暈。

齊默爾曼說,在正常情況下,身體和大腦會協同工作,在以上任何症狀發生之前,身體會告訴我們需要喝水了,在沒有特別炎熱和高強度運動的時候,我們按照身體的要求來,不必勉強自己去喝水。

但是每個人『感覺口渴』的閾值可能有點不同,類似於疼痛閾值,所以在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在極度炎熱或勞累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喝水,即使你不覺得渴,也能保證你不會脫水。

「這是看待口渴的一種全新方式,因為我們表明,在你的血液被攝入的水稀釋之前,喉嚨和腸道在解渴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飽足背後的科學

一杯水下肚進入胃,水先流入腸道,然後在肝臟被靜脈吸收,通過血液進入身體的其他部分。這些水喝下去以後想改變身體整體的水合作用大約得10分鐘,所以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想知道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口渴的時候快速喝完一杯水,就能立刻感覺到十分解渴,甚至是令人感到心情愉悅。要知道此時喝下去的這些水並沒有被我們身體完全吸收。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一項針對人類的小型研究發現,口腔和胃都會向大腦發送口渴和飽腹信號,其機理一直是個謎。直到三年前,也就是2016年齊默爾曼和研究負責人扎卡里·奈特(Zachary Knight)在老鼠身上做了一項實驗,老鼠的口渴機制與人類相似。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稱,當口渴的老鼠喝水時,感覺信號會迅速傳送到大腦的下丘腦,下丘腦會立即關閉口渴神經元。下丘腦負責調節食慾和其他重要功能。

齊默爾曼說:「來自口腔和喉嚨的快速信號似乎可以追蹤人喝了多少水,並與人身體需要的量相匹配。」對老鼠的研究說明,我們在口渴時快速喝水,檢測到信號後大腦會立即關閉口渴神經元,所以我們就會頓時感覺很解渴!那麼我們在口渴的時候,咔咔喝了一頓鹽水,我們為什麼沒有突如其來解渴的感覺?我們的大腦是怎樣瞬間辨別出喝進去的水不對呢?

研究人員在2019年的早些時候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表明,老鼠喝鹽水時,它們大腦中的口渴神經元會暫時失去活性,但隨後又會重新激活,這說明大腦檢查到接收到了錯誤的信號。接下來,科學家們將淡水直接注入老鼠的胃中,發現,口渴神經元被抑制了。注射鹽水並不會使神經元失去活性。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喝水的時候,大腦接收到信號,立即關閉口渴神經元,但隨後會立即在腸胃中檢查喝進去的水的濃度情況。

這是看待口渴的一種全新方式,在血液被攝入的水稀釋之前,我們的的喉嚨和腸道在解渴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口渴時,攝入了足夠的水,喉嚨和腸胃檢查無誤後會立即向大腦發送止渴信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快速飲水後立刻會有解渴的感覺!

2019年5月29日《神經元》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口渴時喝水還能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多巴胺這種物質會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覺!跟那啥一樣,但是這份愉悅是大腦獎勵我們的。

結果就是是:喝水不僅能讓人身體得到滿足,還能讓人的心理得到滿足。

找到正確的平衡,我們應該怎樣飲水

我們要知道,萬物皆毒,只要量足!喝太多的水也會中毒,水中毒稱為低鈉血症,過度稀釋身體的鈉水平,導致細胞膨脹,也可能會危害生命。根據2015年發表在《運動醫學臨床雜誌》(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這種情況確實很少見,但已知至少有14名運動員死於這種疾病。該雜誌向運動員提出了一條新建議:口渴時喝水

我們的身體是高度複雜的有機體,如果我們口渴,身體會主動告訴我們,我們喝了足夠的水,身體也會主動告訴我們喝飽了。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教授法雷爾(Farrell)領導的研究發現,當人們並不口渴去主動喝大量的水時,會發生「吞咽抑制」反應,就是感覺喝不下去,要使勁往下咽,這是身體對過量攝入的抑制反應。

總的來說,老年人和進行高強度鍛鍊或應對酷暑的人可以提前補充水分,沒有這些需要的人,法雷爾建議:我們順其自然,想喝的時候就喝,不要逼自己喝水!這種科學的方式會讓我們體液保持平衡。

參考:

2016年8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腦研究對口渴的新認識》

2019年3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液體滲透壓對大腦的信號控制口渴和飽腹感》

2018年2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口渴調節的層次神經結構》

2015年發表在《運動醫學臨床雜誌》上的《預防因運動引起的死亡-相關低鈉血症:2015年共識指南》

2019年5月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時間和空間上不同的口渴滿足信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9N3MWwB8g2yegNDGt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