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無訟社區」 糾紛在家門口就解決了

2024-10-30     西安新聞網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困擾了我很久的漏水問題終於解決了,鄰里之間再也不用整天吵來吵去了!」10月30,碑林區長樂坊街道李建村矛盾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了一起因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讓原本矛盾重重的兩家人重歸和睦。這也是碑林區長樂坊街道長樂社區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打造「無訟社區」的縮影。

房屋漏水引糾紛 社區調解解民憂

市民蘆女士家裡的廚房漏水許久了,每次找到樓上張先生理論,都是一頓爭吵。碑林區長樂坊街道長樂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建議他們到社區的人民調解庭現場進行調解。

碑林區長樂坊街道長樂社區副主任、人民調解員李建村憑藉前期了解掌握的情況,耐心講事實、擺證據、講解相關法律規定,苦口婆心地勸導他們遠親不如近鄰,最終當事居民同意定責並維修,現場簽訂了協議書。

「老百姓身邊的『小事不小』。」李建村說,人民調解員承擔著為民解困的重要角色。如何化解基層矛盾,創造良好的居民生活氛圍,作為社區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需要重構自己的智慧和思維方式,重構法律知識、道德情懷等,因地制宜地開出一個矛盾化解的良方,讓「楓橋經驗」落細落實,回應群眾關切,才能有效防範矛盾化解。

人民調解員李建村整理調解卷宗

在李建村辦公室的柜子里,放著十餘個文件夾,裡面詳細記錄著他全程參與調解的各類案例。翻閱今年的調解卷宗,記者注意到,這些案例涉及贍養、婚姻、人身損害賠償、租賃合同糾紛、相鄰糾紛、業主與物業糾紛等矛盾糾紛,經過調解後當事人達成協議,實現糾紛不出社區,矛盾化解在基層。

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提升群眾獲得感

說起調解過的案例,李建村如數家珍。「每個案例都是一個家庭的故事,我都記得很清楚。」李建村拿起一摞卷宗說,「這個是拖欠收費的協調工作,這個是產權繼承的問題,這個案例是醫療糾紛……除了調解轄區居民矛盾糾紛外,其他區縣有需求的當事人也前來求助,我們都竭盡所能為民解困,定分止爭。」

「以前居民碰到問題先投訴,解決不成就打官司。有時候官司打不贏,還會導致積怨加深。現在社區有警務室、調解室,法官也經常到社區坐鎮調解。」長樂坊街道轄區居民楊秋紅說,如今遇到難事,她第一時間找社區,協商多了,訴訟少了,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斷增強。

記者了解到,長樂社區自去年3月「無訟社區」授牌以來,每周五下午定期開展現場調解,先後化解矛盾糾紛20餘起,這些矛盾糾紛的及時化解為基層奠定了良好的穩定基石。

發揮街道統領作用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通過開展『無訟社區』創建,讓司法和社會治理落地社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碑林區長樂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長樂坊街道不斷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搭建「三級平台」、建立「1+10+N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發揮街道統領作用,做到主動排查、主動化解、主動防範,全力將隱患消除於萌芽,將矛盾消除於未發。今年以來,長樂坊街道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0餘起。

同時,長樂坊街道將排查矛盾糾紛與普法宣傳相結合,把提高群眾法律意識作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關鍵環節,主動入戶開展普法宣傳,通過發放宣傳單、上法治課、解答法律諮詢等方法,對易發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用群眾聽得懂、易理解的方式進行法律知識講解,把法律「硬道理」變成「家常話」,以案說法、以案明理。截至目前,街道已創建2個「無訟社區」。

下一步,長樂坊街道將統籌力量資源,強化網格管理,抓實做細暢通訴求、多元調解等環節工作,推動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新格局,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難事妥善解決。同時,不斷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民生服務為導向,傾心解決好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落實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全面助推基層治理工作提質增效。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曉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84ddf82fc2a533a096695715009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