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練就「鐵肩膀」,做「自找苦吃」的年輕幹部

2023-05-09     光明要聞

原標題:【地評線】練就「鐵肩膀」,做「自找苦吃」的年輕幹部

孫書田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強調:「你們在信中說,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麼是實事求是、怎麼去聯繫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生力軍的年輕幹部要學會「自找苦吃」,在苦難中練就「鐵肩膀」,扛起新征程的使命擔當。

「自找苦吃」的「苦」,源自艱苦奮鬥的精神血脈。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共產黨人從井岡山鬥爭艱苦卓絕、萬里長征九死一生、抗日戰場硝煙瀰漫、鴨綠江畔徹骨嚴寒中一路走來,歷盡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櫛風沐雨見肝膽,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堅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甘用「多少青春換取,華夏全新天地」、無畏「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不論條件如何艱苦、外部環境有多惡劣,憑藉這種「不怕吃苦,甘於吃苦」的精神,革命紅船在歷史的長河中劈波斬浪,成為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支撐著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用短短七十多年時間實現全面小康。做「自找苦吃」的新時代年輕幹部,就要不斷加強黨史學習,激發信仰、汲取力量,築牢愛國愛民的思想根基、把好艱苦奮鬥的精神之脈。

學會「自找苦吃」,才能「苦盡甘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曾說:「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正如溫室之花不見風雨嬌貴易折,不願跳出舒適圈的年輕幹部則難以成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會「自找苦吃」,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經歷艱難困苦的環境、化解矛盾突出的風險、迎接前人未做的挑戰,讓自己在攻克難關、抵禦風險、化解矛盾中領悟真諦、增強本領、實現價值,終將收穫自我才幹的增長和人生意義的升華。

把握青年成長的核心要義,詮釋「自找苦吃」的時代內涵。青年突擊隊的「自找苦吃」是「向荒原進軍」,焦裕祿的「自找苦吃」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孔繁森的「自找苦吃」是「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今天,「自找苦吃」不是追求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皮肉之苦,是北斗團隊苦心鑽研攻克科技難關,是黃文秀訪貧問苦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魏巧夫婦吃苦耐勞辭職返鄉科技興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新時代對青年人的呼喚。當代年輕幹部要將個人小我融入民族的大我,在接燙手山芋、與百姓並肩、訪基層實情、解群眾難題的過程中「自找苦吃」,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練就適應形勢需要的十八般武藝,接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跑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

[ 責編:王宏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7f9b8206a68eea2ccae959ed8df7b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