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流程挖掘,數字北極星 3.0 開啟流程智能新紀元

2023-10-09     InfoQ

原標題:革新流程挖掘,數字北極星 3.0 開啟流程智能新紀元

作者 | 桑紅妍

2023 年初,Gartner 發布了年度「流程挖掘魔力象限」,指出 2025 年全球流程挖掘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約 10 億美元增長到 23 億美元。然而,很多企業對流程挖掘的概念仍然感到非常陌生。什麼是流程挖掘?企業流程如何轉化為具備生產力的資產元素?在中國市場的客觀環境下,企業怎樣使用流程挖掘技術改造現有的流程管理體系?最終,改造過的流程管理模式真的能為企業帶來可見收益嗎?這些問題困擾著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讓他們在選擇流程挖掘技術改造企業架構之前疑慮重重。

9 月 22 日,國內流程挖掘行業備受矚目的企業望繁信科技召開了數源·聚力 2023PRO_ 大會,展示了自身在流程挖掘領域的建設進展和最新成果。望繁信科技在會上發布了數字北極星流程智能平台的 3.0 版本,結合大模型為企業的流程管理繪製了全新的圖景,讓更多企業能夠以較低的門檻從流程智能化改造中獲得切實收益。會後,InfoQ 採訪瞭望繁信科技 CTO 李進峰博士,就流程挖掘技術的現狀、本地化進程、數字北極星 3.0 平台的創新和優勢,以及企業部署應用流程智能平台的方式與收益等話題做了深入交流,也對企業關心的上述問題給出了頗具價值的闡釋和見解。InfoQ 將本次訪談的內容整理成文,供讀者參考回顧。

流程自有黃金屋:流程挖掘的背景與現狀

流程挖掘是一項關注企業內部流程的數據挖掘技術。簡而言之,該技術通過數據挖掘過程,將企業流程轉化為數據項目,再通過算法輸出可視化圖像,從而得到真實的業務流程圖。相比傳統的人工繪製流程圖,流程挖掘輸出的結果是隨著業務流程實時變化調整的,並且具有很高的數據精度和深度展示能力。通過流程挖掘,企業能夠快速判斷現有流程中存在的瓶頸、障礙,並精確計算新老流程之間的效率差異,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目標。

表面上看,流程挖掘為企業降本增效帶來的收益並不是特別直觀,讓國內很多管理者面對該技術時持觀望態度。本世紀初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傳統的粗放式經營策略依舊可以帶領企業快速成長,因此管理層更加偏好能夠快速獲取回報的"硬實力"投資,對流程優化、精益方法等"軟實力"投資興趣索然。然而近年來,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使各個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現有的經營方法已經難以應對新時期的市場和競爭狀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設法提升軟實力才會成為企業維持競爭力的必經之路。管理者開始意識到,只有充分利用前沿技術成果,挖掘內部的每一處增效空間,完全轉向精益和敏捷管理,才能讓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在愈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傳統的粗放式經營策略引導下,企業的內部流程普遍存在大量空洞、冗餘和不合理的路徑組合。這些缺陷彙集在一起,一方面拖累了企業對外部需求的響應速度,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很多額外成本和人力資源負擔。然而,由於研發、運營等部門對數據的依賴和需求不斷提升,僅憑管理人員的知識和經驗很難釐清現有流程存在的諸多問題,更遑論制定優化的流程方案與過渡計劃了。正因如此,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開發的流程挖掘技術才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遠超人工方法的效率和高質量的優化結果輸出為企業的流程改進工作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

因地制宜,適合中國企業的流程挖掘技術體系

雖然流程挖掘技術起源於已開發國家,但在歐美流行的流程挖掘方法進入國內後往往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歐美企業通常會先行建設流程標準,再基於這一標準建設 IT 系統。中國企業普遍的做法恰恰相反,是在部署 IT 系統之後才會逐漸固化流程。在這樣的環境中引入流程挖掘,就沒有歐美企業那樣的標準化流程體系作為基礎。由此以來,中國企業需要通過流程挖掘來重構、顛覆整個流程管理體系;僅僅優化少量流程,指望漸進式的改進可以收到預期效果對中國企業來說往往是不現實的。

從流程圖本地化到流程資產

望繁信科技在開發數字北極星流程智能平台時,正是基於以上理念來設計架構的。本質來說,望繁信所做的事情是針對中國企業的需求重新定義流程挖掘,將原本只適用於歐美企業的流程問題 X 光機改造為中國企業自己的流程挖掘技術。以常見的企業流程為例,歐美企業按照流程標準制定的流程圖一般如下所示:

這樣的流程雖然符合國際標準,但結構是比較複雜的,只適合有著完善流程資產管理體系的企業,但和中國企業員工的認知習慣有著很大差異。更為重要的是,在一般的企業架構中,流程設計和執行分別位於完全不同的系統中,這就導致了流程設計內容與流程的實際執行操作截然不同,俗稱流程「兩張皮」。在中國企業中這種現象尤其嚴重,這也是流程挖掘技術在國內推廣面臨的最大挑戰。

針對這個難題,望繁信科技在剛剛發布的數字北極星 3.0 平台中引入了全新的模塊:流程資產。流程資產的本質,就是將流程設計與流程執行之間的鴻溝填平,從根本上解決流程部門與業務部門關注點不一致、協作困難、流程設計不準確、流程疊代成本高昂等痛點。

數字北極星 3.0 會通過人工智慧分析歷史業務數據,挖掘出最真實客觀的流程並沉澱至流程資產中。與此同時,平台會同時監控流程指標和業務指標,分析流程與業務之間的真實關係,提供數據給流程優化模塊,對流程資產進行快速疊代。最終,整套系統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減少了大量人工需求,精度、可靠性也大幅提升。

以下圖為例:

數字北極星 3.0 利用歷史數據,找出了實際採購流程中存在的真實流程節點,自動放置在全新格式的 Prothentic Process Diagram 流程圖上。在這樣的流程圖基礎上,設計人員可以為每個節點添加應該負責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也是平台自動挖掘得到的。再通過分析和優化過程,這一流程圖就可以納入流程資產了。為了輸出這樣清晰易懂的,符合國內企業文化管理和業務協作習慣的流程資產圖,數字北極星 3.0 引入了很多完全自主研發的算法模型,如節點分層算法、錯層排序算法、泳道相鄰節點算法、跨泳道交叉最小化算法等。通過這些算法模型,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關聯到具體的部門或責任人,每一個部門對應的環節也有了清晰的圖像。這樣一來,企業員工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職責與對接的上下游,業務部門也可以快速判斷實際存在的業務瓶頸並進行針對性的優化。

流程資產圖生成後,可以作為企業流程標準來檢測 IT 系統中的各個環節,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規範。數字北極星 3.0 引入了創新的流程合規分析算法,能夠對非常複雜的流程資產圖快速執行合規分析,使運維人員能夠快速了解哪些環節不符合標準,該如何調整和改進。這樣,企業就能迅速建立和落地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流程資產體系,實現內部各個系統和環節的規範化管理。

流程數據中同樣存在很多與業務緊密關聯的關係,流程根因分析正是為此而生。數字北極星 3.0 的流程根因分析能力,可以匯總每項業務流程中潛藏的有價值信息並給出直觀的報告,使管理者準確發現流程中存在的瓶頸、可改進環節、風險點等信息。

在基於現有的分析結果改進流程時,決策者會希望能夠提前看到新的流程方案帶來的收益。數字北極星 3.0 平台的流程仿真能力可以滿足這一需求,通過歷史數據統計擬合,結合排隊理論等方法輸出新方案的仿真結果,幫助決策者挑選最優的流程改進策略。

除上述能力外,數字北極星 3.0 平台還加入了當下熱門的大模型能力,將流程平台的智能水平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大模型助力,流程挖掘向智能化邁進

流程挖掘引擎通過分析企業流程數據,在流程資產中涵蓋了企業全方位的研發、運營等信息。企業各部門人員可以通過流程資產圖來查看這些信息和對應的指標,隨時把握企業的流程變化情況。而數字北極星 3.0 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引入了大語言模型來學習流程挖掘引擎收集到的信息,從而建立一個能夠用自然語言交互的平台。員工只需要直接詢問這一平台就能獲得覆蓋全面的流程數據。

由於流程資產中包含的數據類型非常多樣化,加之當前企業缺乏完整描述端到端業務流程的文本信息,望繁信科技研發了大模型語料智能歸納系統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分類過程依據的是規則挖掘引擎總結出來的分類規則。分類過的數據輸入大模型後,望繁信科技還通過精調將模型支持的單次對話字數上限從 2k 提升到了 8k 的水平,運算速度也有了顯著提升。此外,數字北極星 3.0 還可以對接市面上流行的業務大模型,如百度文心一言、華為盤古、騰訊混元等。在大模型的支持下,原本只是輸出流程資產數據的平台變身成為專業級的流程管理專家顧問,更加適合企業各個部門以較低的門檻獲取、管理和利用流程信息。

靈活部署,解決企業數據保護挑戰

流程信息對任何企業而言都屬於高度敏感數據,因此企業在部署流程平台時一般選擇私有雲方案。然而,由於流程平台軟體更新疊代較快,私有雲方案在獲取更新的速度方面是存在天然缺陷的。為此,數字北極星 3.0 做了重大更新,將關乎企業敏感數據的核心計算引擎保留在私有雲端,而將平台上與數據無關的部分遷移到公有雲上。這樣後者就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望繁信科技最新的更新,同時不影響敏感數據的保護能力。為了進一步增強安全性,望繁信科技還加入了數據審計模塊,實時監控私有雲到公有雲之間的數據流動,並對接企業審計系統,確保企業管理者沒有後顧之憂。

通過一系列自主創新,數字北極星 3.0 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真正本地化、適合本土運營環境的流程智能平台。在此基礎上,望繁信科技還希望基於開源和生態共建理念,建設流程挖掘領域的中國自主標準。

以開源理念,建設流程挖掘的中國標準

在實際業務層面引入大模型是當前 IT 領域的一大挑戰。雖然大模型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但模型存在的"幻覺輸出"等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業務模型在實踐中對用戶給出了模稜兩可甚至錯誤的答案,用戶不僅需要額外的精力來驗證答案,甚至可能因為驗證不足而採納錯誤輸出,造成損失。為了解決這一挑戰,望繁信科技一方面加強了模型訓練集的精度,提供了大量非常精準的數據供模型學習,另一方面收集了足夠的中文專業語料來確保模型的輸出符合中國企業的專業需求。大模型實際部署時需要從企業收集大量信息,望繁信科技還為此專門開發了一個圖資料庫,通過圖的方式歸納和總結企業流程和架構信息中存在的各類依賴關係,進一步提升大模型的輸出質量。

數字北極星 3.0 平台的流程大模型不僅降低了企業用戶使用流程挖掘技術的門檻,讓各部門不熟悉專業知識的人員也能快速利用流程智能平台解決業務流程相關的各類問題,還為企業的流程資產管理機制開闢了新的發展方向。在流程大模型的支持下,企業就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流程變化,改變以往經常存在的流程約束業務的狀況,轉向流程配合業務、流程推動業務的全新機制。例如,當業務人員需要為新增業務改變原有審批規則,或者政策變化導致現有福利制度需要更新時,部門一級就可以快速調整現有流程,選擇最佳新流程,同時不必擔心流程變化會存在不合規、收益下降等問題。對於發展時間較久、人員流動較快、業務拓展迅速的企業而言,這樣的變化無疑是對抗常見的"大公司病"的最佳解藥。

目前,望繁信科技已經將自研的流程資產平台技術的開源計劃提上了日程。在望繁信科技看來,流程挖掘僅僅是數字北極星 3.0 的一部分。數字北極星 3.0 扮演的是企業流程智能化平台的角色,而開源流程資產圖代碼後,行業就有希望在這一領域建立一個流程挖掘的中國標準,對中國自主技術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數字北極星 3.0 在大模型方面的創新也可以為行業起到引領和榜樣作用,使得更多企業將流程挖掘的關注焦點轉向大模型交互,讓流程挖掘成為最早大規模應用大模型創新的業務領域之一。

在企業級大數據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望繁信科技 CTO 李進峰博士非常看好中國自主流程挖掘技術的發展。在他看來,望繁信科技的目標是打造適合中國企業的業務流程標準,而數字北極星 3.0 就是向這一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未來,望繁信科技也會在流程智能領域持續探索,重點研究大模型的更多應用場景,為企業帶來更多可見、可量化的業務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7edf9f3dee3af4121d3d983c861db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