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靜寧打造「歸雁工程」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01-15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甘肅靜寧打造「歸雁工程」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甘肅靜寧打造「歸雁工程」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靜寧縣將「歸雁工程」作為人才興縣的戰略品牌,瞄準本土籍在外人才,全方位、多領域地展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

人才是強縣之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人才之爭,是新發展階段的制勝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決勝之竅。甘肅省靜寧縣將「歸雁工程」作為人才興縣的戰略品牌,瞄準本土籍在外人才,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提高要素保障,全方位、多領域地展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兩年多來,共洽談實施「歸雁工程」項目137項179.7億元,落地建設109項,完成投資40億元,為加快新時期產業轉型、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成功走出了一條招商引資的實踐新路徑。

打好「親情牌」,「一把手」上門親自請才

從2021年中秋開始,每逢傳統佳節,天南地北的靜寧籍在外人士,都能收到由靜寧縣委書記、縣長具名的一份別樣「家書」——《致靜寧老鄉的一份家書》。

據統計,自恢復高考40多年來,靜寧縣累計培養輸送優秀人才高達12.3萬人以上,這意味著教育大縣靜寧育有一座大型人才寶庫。而這些在外闖蕩發展多年的優秀人才,有著豐厚的人脈資源、雄厚的財力資源和廣泛的社會資源,可為靜寧帶來全新的發展理念和先進的經營模式。

為了吸引在外的靜寧籍人才回家發展,靜寧縣謀劃制定了全民式招才計劃,動員全縣1.72萬名幹部及部分群眾擔任「引才大使」,通過打好「親情牌」、拓展「關係網」、廣發「引雁貼」,成功登記入庫科技、教育、醫學、藝術等領域人才3.2萬多名。

為了儘快落實技術引入和項目孵化,上到縣委書記、縣長,下至各局局長及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各級「一把手」主動「上門請」,亮需求、表誠意,對接有創新創業和合作意向的專業技術類登記人才,謀劃項目合作、成果轉化、技術入股、創辦試驗園等事項,積極爭取支持和合作。

推進「放管服」改革,讓優秀人才回得來、留得住

常格不破,人才難得。為讓四散如星的靜寧遊子們感受到家鄉的誠意,義無反顧地奔赴而來,靜寧縣實招頻出,落地有聲,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保障措施。

靜寧縣在工商准入、稅收減免、創業用地、住房保障、金融扶持、人才獎補、產業扶持、創業補貼、技能培訓、社保醫保、戶籍管理、子女入學、權益維護等12個方面制定出台了優惠保障政策,以解決雁歸項目落地實施和雁歸人員後顧之憂。

擴大「一網通辦」「一窗受理」等改革成果,健全「一站式」服務體系,完善訴求收集、分析、解決、回應全流程閉環機制,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完善領導包聯責任制,不折不扣兌現承諾和優惠政策,確保返鄉人員回得來、留得住、辦成事、能發展。

與此同時,把「歸雁工程」納入部門和鄉鎮績效考核,將考核結果與獎懲兌現有效結合。定期舉辦家鄉發展論壇、「歸雁工程」座談會、「歸雁工程」表彰會,適時舉辦「歸雁工程」成果展、歸雁成果觀摩等活動,創設功德榜……對優秀典型企業,由縣委、縣政府表彰獎勵,落實政策、資金、精神等多方面激勵措施。

壯大縣域經濟,「人才引領」「投資拉動」齊發力

「歸雁工程」實施兩年多來,贏得了在外靜寧遊子和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高度評價和積極參與,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直在外從事建築行業的尹喜生,在「歸雁工程」號召下,投資1.8億元建設了占地240畝、養殖規模達5000頭的昊康牧業肉牛繁育基地,帶動甘溝鎮19村3000戶農戶種植優質飼用玉米2萬畝,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中國餐飲門診」創始人王星回鄉創業,開發生產的「甘小星」蘋果脆、蘋果茶、蘋果粉、蘋果蛋糕等綠色食品,通過「西物優品」線上全域電商平台、短視頻、直播帶貨,銷售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營收已達170萬元以上,帶動107戶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

甘肅保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熟肉製品加工、春林餐飲有限公司中央廚房供應鏈建設、肉牛深加工冷鏈物流建設、靜寧京首福種子研發加工基地建設、仁大鎮興達機磚廠年產1億塊機磚生產線建設、北京恆源利通電力技術等10多個「歸雁工程」項目目前已落地生根,34個意向項目正在推進中,涉及靜寧蘋果、平涼紅牛、特色蔬菜、綠色建材及製造、文旅康養、生態環保等六大重點產業,極大地發揮了補鏈、強鏈、延鏈作用。

「歸雁工程」的實施,有效激發了廣大靜寧籍人士回報桑梓、奉獻社會的內生動力,部分靜寧遊子也通過各種形式推進家鄉文化振興。由縣委宣傳部和縣委統戰部牽頭組織開展的「歸雁工程」書畫作品展,展出「歸雁」作品300多幅;三合鄉段渠村鄉賢、致富帶頭人,以及在外工作、創業關心支持家鄉發展的熱心人士組成段渠村振興發展促進會,籌資出版了全縣首部村志《段渠村志》,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孫明君創作了歌曲《葫蘆河》,積極宣傳推介靜寧......隨著越來越多的靜寧人為家鄉發展出力,全縣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

(分析師 何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