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內臟是健康殺手?不一定,這5種很值得吃!

2023-11-12     科普中國

原標題:動物內臟是健康殺手?不一定,這5種很值得吃!

在很多國家,人們並沒有食用動物內臟的習慣。但在咱們國家,動物內臟可以做出各種美食。什麼夫妻肺片、干鍋肥腸、老北京的炒肝、燒烤中的腰子、火鍋里的毛肚……

動物內臟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是,關於內臟的各種說法也爭議頗多。內臟到底會不會威脅健康?應該吃多少比較合適?哪些內臟又是值得推薦的呢?

圖片來源:Pixabay

內臟是非多,到底好不好?

動物內臟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它們含有毒素、高膽固醇和高脂肪,不利於健康。然而,這些觀點並不完全準確。

1

渠道正規的內臟,不用擔心毒素的問題

動物的肝臟、腎臟會幫助代謝藥物、重金屬等有害成分,但這並非代表它們會儲存這些物質。另外,國標對於生鮮食品的有害成分都有限量要求,只要是正規渠道購買的動物內臟,經過了檢疫,可以放心食用。

2

膽固醇、脂肪、嘌呤高?得具體部位具體分析

確實有一些內臟膽固醇高、脂肪高,但這並不代表所有內臟都有這樣的情況。

(1)大部分內臟的脂肪並不高,不足 5%。比如雞胗、毛肚、豬肝、豬肺等,脂肪含量不到 5%,和奶類脂肪含量相媲美。心、腎、腦、肥腸,這些部分相對高一些,大部分的脂肪含量在 7%~12%,比豬肉的平均脂肪含量 30.1%要低很多。

(2)大部分內臟的膽固醇含量不足蛋黃的 1/7。除了腦、肝和腎,其他品種的內臟(腸、胃、心等)每 100g 的膽固醇含量,大多不到 200mg。即使是膽固醇含量相對高一些的動物內臟,對於健康人群也不用過於恐慌。在 2015 年美國膳食指南里,取消了對飲食中膽固醇的限制。

(3)內臟確實是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指的是每 100g 食物中嘌呤含量大於 150mg,嘌呤在體內會被代謝成尿酸,對尿酸高或者患有痛風的朋友來說可能會加重症狀,儘量不吃或少吃內臟;痛風急性發作期,一定要避免內臟。對於健康人群,我們自身有能力代謝嘌呤,所以可以偶爾吃內臟。

總的來說,對於內臟的「中傷」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動物內臟的營養價值遠超我們的想像。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毫無顧忌地享用,到底吃多少是比較合適的量呢?

圖片來源:Pixabay

內臟雖好,也不能多吃

動物內臟富含優質蛋白質,含量與瘦肉不相上下。另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突出,在各類食物中名列前茅。

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建議:內臟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 族維生素、鐵、硒和鋅等,適量攝入可彌補日常膳食不足,多數內臟產品膽固醇含量偏高,建議每月可食用動物內臟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過多。

這 5 種好內臟,建議優先考慮

中國好內臟,需要滿足其中一點:

1.有突出的營養。

2.有良好的口感且無明顯營養短板。

想知道哪 5 款內臟能入選?先來看這組數據:

數據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 6 版/第二冊

看不懂?別著急,這就上結論!

1

第一名:豬肝

突出特點:營養的六邊形戰士。

️營養優勢:蛋白質、維生素 A(比如 11g 豬肝就可以滿足成人一天的維生素 A 需求)、維生素 B1、葉酸、鐵含量突出。

營養劣勢:維生素 A 含量高,過多食用可能會超過耐受量。每周建議不超過 50g(哺乳媽媽每周建議 85g)。

口感:口感綿密,有一定彈性,越嚼越香。

特別適合的人群:嬰幼兒、孕婦、哺乳媽媽、貧血及維生素 A 缺乏者、主食過於精細者。

2

第二名:雞心

突出特點:瑕不掩瑜(營養整體不錯,也有小缺點)。

️營養優勢:維生素 B1 含量豐富,蛋白質、鈣、鐵和維生素A含量也較豐富

營養劣勢:熱量高、脂肪略高。

口感:軟嫩又不失韌性。

特別適合的人群:孕婦、哺乳媽媽、缺鐵性貧血者、主食過於精細者。

3

第三名:雞胗

突出特點:口感好&營養適中。

️營養優勢: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好吸收的鐵。

營養劣勢:無。

口感:Q 彈有嚼勁。

特別適合的人群:孕婦、哺乳媽媽、缺鐵性貧血者、健身愛好者。

4

第四名:毛肚

突出特點:營養平平口感好。

️營養優勢:低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鈣含量在內臟中較為豐富。

營養劣勢:無明顯 bug。

口感:爽滑脆嫩。

特別適合的人群:火鍋愛好者、健身愛好者。

圖片來源:Pixabay

5

第五名:豬腎(俗稱:豬腰子)

突出特點:長短板都很突出。

️營養優勢:硒含量突出,100g 的豬腰子含有 157mg 的硒,吃幾口就能滿足全天的需求。另外,維生素 B1 含量也不少,是細糧的好搭檔。

營養劣勢:膽固醇含量高,有膽固醇血症的朋友要少吃。

口感:如果處理不好會有較重的腥臊味。

特別適合的人群:孕婦、哺乳媽媽、缺鐵性貧血者、主食過於精細者。

這步沒做好,內臟白瞎了

內臟如果沒有做好去腥的處理,可能會有腥味甚至騷味,影響口感。內臟的腥味主要來自周圍的脂肪、筋膜、血液等地方,有些部位因為是消化腺或者排泄等器官,也會存在一些味道。所以在烹調時,要注意去腥。這裡分享去腥的 3 個步驟,給內臟的口感加分!

1

去除內臟附近的脂肪和筋膜。比如腰子的白色筋膜、雞胗的黃膜都需要撕掉,否則會有騷味或腥味。

2

泡/腌

處理完脂肪、筋膜的內臟,可以倒入料酒,加上薑片等,腌制 20 分鐘左右。也可以放在冷水中浸泡 20~30 分鐘,並放入薑片、白醋或檸檬片等來去腥。

3

焯水

將水燒開,放入大料、蔥段或薑片。將處理好的內臟清洗後,放入沸騰的水中,去除血水和雜質。時間不用太長,以免將內臟煮老,不宜咀嚼。

以上步驟根據需要自行選擇,無論是爆炒還是涼拌,都有各自的風味。

看到這兒,相信你饞到流口水了吧!營養又美味的食材,趕緊試著做起來吧。

策劃製作

作者丨李純 中國註冊營養師

審核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策劃丨鍾艷平

責編丨鍾艷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73d524a7eb1f62f65eae1decf6e5b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