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加想打場「復活賽」,可鮮花電商真沒故事可講了

2023-12-06   三易生活

原標題:花加想打場「復活賽」,可鮮花電商真沒故事可講了

兩個多月前,鮮花電商平台Flowerplus花加(下文將簡稱為花加)突然發布全員信,宣布公司因銀行帳戶被封、無法正常履約,並進入停業整頓階段,也標誌著這家2015年創立的電商企業正式進入「死亡倒計時」。但外界沒有想到的是,12月5日花加居然「起死回生」了,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公司並沒有倒閉、創始人也不會跑路,目前最首要的目標是恢復經營,最快預計將在12月中旬開始履約新訂單。

短短70來天就迴光返照?這對於一個已經走到懸崖邊緣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要知道花加當時在宣布停業整頓時情況可謂是糟糕透頂。「能拿走的,都拿走了」,這是彼時去花加上海總部的消費者看到的畫面,為了彌補損失,被欠薪的員工以及被欠款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幾乎將其辦公室搬空了。花加當時的情況,可能也就比如今已找不到辦公地址的ofo要好那麼一點點。

所以外界推測,花加或許是找到了白衣騎士。不過這家公司的困境可能不是只靠錢就能解決的,畢竟錢只能解燃眉之急,但花加作為鮮花電商本身的底層商業模型,所遇到的困難已經不是錢的事情。

在直播電商興起之前,或者說在此次疫情前,花加其實也過了幾年的好日子。作為新消費的一員,花加所代表的「悅己經濟」和「她經濟」也順勢乘上了時代變革的浪潮,鮮花消費更是成為小資、新中產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得益於冷鏈物流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飛速發展,疫情之前的花加基本是將線下的花店搬到了線上。而鮮花的悅己屬性也使得這類產品被附加了情緒價值,而後者則為其帶來了溢價空間,這也是販賣鮮花作為一門生意,以花店的形式在城市中得以長期存在的原因。但與線下的花店不同,在強大物流能力的加持下,鮮花電商平台直接將鮮花從花田送到了消費者手中。

比如,花加就從2016年起,獲得了包括真格基金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連續4輪、總計數億人民幣的投資,使其在雲南擁有兩萬畝鮮花種植基地,還在全國建成了7大倉儲基地,擁有三萬五千平方米的鮮花工廠,能夠0.3秒完成一束花的包裝,並做到0℃冷鏈配送全國。與此同時,鮮花電商還開發出了「預購+周期購」的銷售模式,不僅保障了現金流的穩定,甚至還讓消費者建立起了復購的意識。

然而關於鮮花電商的好時光,被定格在了2020年5月20日。在這一年的「520」前夕,鮮花電商「花點時間」聯手前「抖音一哥」羅永浩直播銷售紅玫瑰,結果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的驚喜最後卻變成了「驚嚇」,未在規定時間送達、產品品質殘次、包裝與宣傳不符等問題集中爆發,也使得諸如C級花當B級花賣、B級花冒充A級花,以及鮮花電商供應鏈建設不足的問題,一下子被暴露在了大眾面前。

緊接著,直播電商的興起也給了鮮花電商當頭一棒。由於鮮花電商原本是靠著提供情緒價值來獲得溢價,結果在抖音、快手的直播間裡,鮮花卻被賣出了「白菜價」,諸如「9.9元十朵玫瑰包郵」一下子就讓鮮花電商高大上的定位,瞬間變得尷尬了起來。要知道鮮花本來就是以提供情緒價值為核心,並且絕大多數消費者難以分辨鮮花的品質差異,直播間裡的白菜價鮮花解決了一個「有無」的問題,就足以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要。

可比拼價格,鮮花電商顯然不是電商直播間的對手,比拼服務又難以媲美擁有地理優勢的線下花店,結果就是鮮花電商無奈被捲入了價格戰。以花加提供的年包套裝為例,該套餐售價2198元、並且是充一年送一年,甚至在大促活動時還有495元包年的套餐,相當於每周還不到10元錢。

通過燒錢打價格戰來占領市場,這雖然是網際網路廠商的典型打法,可問題是如今投資機構手裡也沒有閒錢,指望著資本市場的支持來燒錢換市場已經不現實。例如花加最後一輪拿到錢的融資還是在2019年10月,所以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打價格戰,結果就是短短兩年時間花加就把自己的現金流給打崩了。

那麼花加還有沒有可能自救成功呢?答案或許是希望渺茫,因為導致其陷入困境的因素如今似乎一個都還沒有消失。例如鮮花的非剛需屬性與當下消費主義退潮的時代顯得格格不入,消費者對於鮮花的購買頻次一路走低、且難以恢復,同時抖音和快手上賣鮮花的直播間更是一茬接著一茬。

如果不打價格戰、改走品質路線,可曾經停擺的前科要如何讓用戶相信花加呢?那麼繼續靠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花加的錢還夠燒嗎。所以發一個重新出發的聲明雖然很簡單,但想要真的重新上路,花加或許要先面臨左右為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