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弟弟們也就是王爺,王爺在封建王朝中官位僅次於皇帝的最高品級,比一品大臣的官還高,地位很高。
那麼,王爺與宰相相比誰的官大呢?我們都知道,王爺屬於爵位,而宰相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一定的決策權。王爺一般都是皇帝的叔伯兄弟,且對國家有過貢獻的人才能當,但一般王爺都很少參與政治的,所以比較清閒自在,沒有宰相那般忙碌。
基本上王爺與宰相的地位是相同的,如果王爺有實權,再加上他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宰相有時候也需要看王爺臉色的,但一般情況下,王爺不會管理國家政治,他們要麼經商做生意,要麼在家裡享清福啥也不幹,要麼聽戲看劇,要麼遊山玩水。
清朝的王爺權力很低,和其他朝代不一樣,清朝的王爺沒有自己的封地,無法領導自己底下的官員,所以只能和皇帝一樣,一起住在京城內,皇帝可以削弱他們的權力,讓他們少參與政治,這樣一來,他們就只能乖乖的當他的王爺,沒有資本自然就無法對皇權構成威脅,也沒有造反的資本了。
只要他們在京城內或者出去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大事,皇帝也不會管他們,每月給予他們俸祿,那麼清朝王爺一年的俸祿是多少錢呢?
我們都知道,在農耕社會,土地就是金山銀山,擁有土地的人要麼是貴族,要麼是地主和一些有權有勢的人,有了土地就會有權力分層,有女僕有下人。但是這樣也導致了國家的土地不夠用,皇帝以下的王爺諸侯都會因地位的高低而分得的土地就越大,貴族分完了土地也就沒有多少了,而且這樣也容易引起諸侯的造反。
因此,到了康熙王朝時期,康熙皇帝就已經下令任何人都不能圈地占地了,可是呢,康熙這一招顯示了百官之間的公平,但是也引起了皇親國戚之間的不滿,作為王爺,沒有自己的領地就等於削了他們的權力,不給他們財路和活路。
當然了,皇帝親自下的命令,就算是身份顯貴的王爺也必須要服從不啊,違命不得。不過,王爺們自然也不會這麼傻,明面上不能圈地,暗地裡可以占地啊。所以,康熙執政期間,也有很多的清朝王爺背地裡搞圈地。
康熙也不傻,知道有很多的王爺背著他偷偷圈地,為了讓王爺們放棄圈地,康熙皇帝還給他們很高的俸祿。根據地位的不同,拿到的俸祿也不同,年俸最高的是親王,年俸達到10000兩,祿米10000斛;下來是郡王,年俸5000兩,祿米5000斛;在下來是貝勒,年俸2500兩,祿米2500斛……
你別小看10000兩銀子,這在康熙年間可是天文數字,要知道康熙年間國庫一年的收入也就幾百萬兩銀子,而且這麼多的王爺,一年下來也分區不少,所以說,康熙為了解決王爺圈地問題,可謂是下了大手筆的。10000兩銀子換成人民幣,大概有600萬元左右,所以這個錢足夠王爺包括傭人下人在內的所有人逍遙快活了。
王爺每年國庫中領走不少銀兩,他們也從此過上了靠工資過日子的時代,領著國家的錢有不用工作,日子過得越來越瀟洒自在,但是有一點,王爺他們需要住在京城裡,沒什麼事不能離開京城。
不用參政,又不能離開京城,這些王爺們是怎麼消遣時間的呢?
王爺們消遣時間的方式可就多了。
第一點就是吃喝玩樂,除了那些手握重權的王爺比較特殊之外,其他的王爺都是無所事事的,他們基本上不用替皇帝分擔工作,只要不做犯法的事情,隨便怎麼做怎麼玩。每年拿著國家發下來的工資吃吃喝喝,日子可謂舒服極了。
第二點就是忙著經營家族生意,雖然當官的人不允許經商,但是基本上每一個王爺都有自己的家族生意的,所以在閒余時間裡他們就會忙著自己的事情。
第三點就是除去打獵和遊山玩水,和朋友和夫人打發時間,在街市上閒逛。
第四點就是如果有別的興趣的,比如喝啥聽戲和吟詩作對,有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的,他們也可以和茶友和詩友們一起消遣時間。
還有就是,實在無聊的也可以請戲班子或舞妓到自己的府上表演,和自己的妻妾一起觀看,皇帝要是沒有事找他,王爺他們一年不上朝也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