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今年上半年歐盟通過了對俄羅斯煤炭能源的禁運協議,該協議在四個月後延遲生效。從8月中旬開始,歐盟國家不得再從俄羅斯購入任何煤炭能源,這個占有歐洲三分之一以上進口煤炭數量的國家自此關上了大門;儘管外界早就警告過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將使歐洲能源供應進一步緊張,甚至讓他們冬季取暖困難;但歐盟為了切斷對俄「輸送資金」還是非常果決地通過了協議,結果並不如他們所想像。
消息稱,歐洲不再購買俄羅斯的煤炭並沒有讓俄開採煤礦的行業吃緊,反而還在有條不紊地運行。10日,俄羅斯聯邦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出面表示,在歐洲之前宣布停止購買俄煤炭後,現在大約2500萬噸(煤炭商品)正在隨時準備從西部運往東部,包括通過亞速-黑海盆地的港口;諾瓦克認為,歐洲從這場混亂中收穫的是運輸成本增加、需求增加、市場混亂以及價格上漲,反而俄羅斯還在向「富有希望的出口方向」上繼續發展。
那麼這些煤炭都去哪了?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印度正在加快向俄羅斯購買煤炭的步伐。僅在7月份單月時間裡,中國進口的俄煤炭高達742.1萬噸,創下近5年來的單月新高。此外俄羅斯已經連續三個月成為中國石油第一大出口國家,俄政府還稱未來將集中力量提高遠東地區的鐵路運力以及海上運輸的可用性,諸如煤炭碼頭之類的建設將大量增加。俄媒認為「遠東方向」以及前文提到的「富有希望的客戶」指的就是中國。
英媒路透社根據「內部消息」披露了俄煤炭的價格,他們稱中國此前主要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熱值為5500千卡的煤炭售價大約是210美元;而相同質量的煤炭俄羅斯賣給中國的價格大約在每噸150美元左右,便宜了28%以上。在這種價格的巨大差異上中國對於進口的選擇對比非常明顯,所以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可能會有更多俄煤流入中國,持續刷新紀錄;路透社還預計中國會為進口煤炭「建立庫存儲備」,為以後的需求做準備。
值得一提的還有,雖然沒有具體記錄但英媒表示俄羅斯賣給中國、印度等國家的石油相較於國際標準應該也有比較大的折扣,以至於印度政府無視美國的警告大量進口俄石油,也拒絕參加所謂的「限價協議」。總的來說,俄羅斯的煤炭銷路問題並不大,根本缺乏的是遠東地區的開發以及俄運力限制;所以不排除未來俄羅斯會邀請「東方客戶」直接去其國內參與能源投資,俄方對華另一條天然氣管線「西伯利亞力量2號」也正在建設中。對此有評論稱:「一邊是『餓得發抖』的西方鄰居,另一邊是低價進口溢出的東方客戶,從根本上來說歐洲沒有能力『封死』俄羅斯的銷路,那麼他們的制裁就是在制裁自己,能源賣家最後沒有受到太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