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歷史,漂白德軍,他們很認真

2023-09-03     抽屜電影

原標題:篡改歷史,漂白德軍,他們很認真

如果不是特別狂人的人,在面對戰爭的時候,總是會有著一種天然的恐懼的,這種恐懼即使是戰勝國也是如此,雖然是戰勝了,但失去的是什麼,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這是他們不要願意提起戰爭的原因,當然,這種情緒戰敗國也有,但畢竟作為戰爭的發起者,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個是非對錯作為界定,我們討論的戰爭就沒有了基礎選項,沒有了基礎選項的戰爭就可以「百花齊放」了,當然,這種百花齊放是一種貶義,因為歷史虛無主義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一定要給戰爭界定對還是錯,因為當戰爭的發起者與戰爭的最終勝利者之間並不是同一個的時候,我們對於戰爭的理解早已有了對錯,在這個對錯的基礎上再去深究戰爭的本質云云,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反倒是會讓旁觀者的思想困惑,模糊了對錯的界限之後,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渾沌的,也是可以被隨意更改的,沒人願意處於一個隨意被更改歷史的世界裡,這就是原因。

《一九四四》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本片講述的是1944年愛沙尼亞人面對的戰爭,與他們的戰爭冠,為什麼本片比較特殊呢?原因還是在於本片所選用的主體並不表示盟軍或者是蘇軍,而是在二戰期間戰爭的發起者德軍以及他們的僕從者。

在經過了二戰的洗禮之後,愛沙尼亞人似乎並不應該出現在主流的戰爭語境中,因為說一千道一萬,在1944年,愛沙尼亞被德軍占領後,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成為僕從者跟隨德軍作戰。這就好比抗戰時期那些向著日本侵略者倒戈的偽軍們,這個時候將這些偽軍放在檯面上來個歌頌他們與抗日將士的對抗的慘烈,這多少有點噁心。

然而本片的創作者是並沒有這樣覺得的。在本片中我們所看到的依舊是一種正向的姿態,這種姿態將矛頭指向了蘇聯紅軍,因為在愛沙尼亞人看來,蘇聯紅軍是侵略者,德軍是拯救者。

當然,我們無意去指證愛沙尼亞人的思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在一個已經蓋棺定論的問題上反覆橫跳,他背後的推手並不一定是愛沙尼亞人。本片著重闡述的是愛沙尼亞人作為德國與蘇聯之間戰爭的犧牲品,然而即使是這樣,也掩蓋不了愛沙尼亞人倒戈德國的事實。如果拋開事實不談,而去空談內心的掙扎的話,那麼偽軍投敵自然也有合理性,問題是這種合理性讓普通民眾們怎們看?對不起,我背叛了你,但我背叛的有理有據,請你原諒?滑天下之大稽。

本片背後的推手並不是愛沙尼亞人,因為這個地方的人沒有話語權,如果不是這部影片,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這麼一群人在二戰中投敵了。然而本片卻上映了,卻以一種大書特書的方式來解釋愛沙尼亞人為什麼投敵,原因是他們與蘇聯的歷史糾紛等等,但這並不能影響或者改變,愛沙尼亞人投敵的事實,即使是蘇聯被當代的輿論描繪成魔鬼,惡魔,但在二戰期間,蘇聯任然是最核心的參戰國且是戰勝國。

拋開事實去談論某一個觀點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觀點的來源要有一個基礎,如果沒有事實作為基礎,那麼這個觀點就與歷史虛無主義無異。愛沙尼亞人與蘇聯人的糾紛絕對不是愛沙尼亞人投敵的主要誘因。因此,在今天的輿論推手之下,愛沙尼亞人的洗白可以作為是一個探路石,探什麼路呢?自然是德國的侵略之路。

今天的愛沙尼亞人作為偽軍可以被洗白,明天的二戰德國就會成為受害者站在歷史舞台上,而今天的蘇聯在被刻意的詆毀之後,明天就可能成為二戰的發起者。這一切的原因也不是愛沙尼亞人有自己的苦衷,也不是美國等西方價值觀的純潔無暇,反思人性,而在於蘇聯沒了,沒了的蘇聯自然不會再說話了。那麼話將會由誰來說,自然是掌控輿論的美國人。

篡改歷史看似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日積月累的不斷努力,一點點得而切香腸之後,即使是歷史的大山在宏大,總有被侵蝕乾淨的一天,到這個時候,我麼該怎麼了解歷史,是通過《一九四四》這樣的洗衣粉嗎?二戰過去還沒有百年,二戰的歷史就已經被修改的七七八八了,很難想像那些歷史發明家們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的修改中,再過幾百年,我們的世界將會被哪些輿論所把控?

正視歷史,我們需要的並不是說同一種聲音的絕對性,但對於本質問題本身就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抹黑別人來強調自己的合理性,這種所謂的合理性就是一種陰謀論。當侵略者也能成為座上賓而被施以洗衣粉,那麼我們對於歷史產生的就不只是疑問。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60d622c215c31236e2bf3be87e2bf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