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評分最高8部諜戰劇,《懸崖》僅第7,《潛伏》位列榜首

2022-09-09     電影七

原標題:過去30年,評分最高8部諜戰劇,《懸崖》僅第7,《潛伏》位列榜首

在眾多題材中,諜戰劇一直是電視劇領域的「另類」。

儘管市場對於諜戰題材的需求很大,但是作品實在少之又少。

面對這樣的處境,許多優秀的導演和演員,都投身到這個領域,為諜戰劇打出了一片天。

一部優秀的諜戰劇,往往必須具備兩個標準:

一是,故事要符合邏輯,且情節一波三折,藉此引起觀眾追劇的衝動,而不是感到索然無味。

二是,對演員的演技要求過硬,不能有絲毫破綻,還要與角色高度吻合,最好能夠一人多面。

所以,能夠同時達到這兩個標準的諜戰劇,更是如鳳毛麟角。

借著這個機會,七哥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過往評分最高的諜戰劇。

8.《和平飯店》,評分7.8

在一定程度上,《和平飯店》重新定義了諜戰劇的新形式。

該劇設定了一個密閉空間,並且限定了故事時間。

這樣巧妙的布局,以小見到對人性進行深度的挖掘,具有明顯的新時代性。

在短短10天之內,將各方勢力的博弈和對峙,放在了和平飯店這個封閉空間。

故事所展現的「歷史的想像」,帶有輕鬆活潑的氛圍。

正因為如此,這種氣質成就了《和平飯店》對歷史的玩味思考,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

雷佳音扮演的王大頂,從第一集開始就帶著鮮明的東北喜劇文化色彩。

台詞詼諧詼諧,人物造型生動形象,很適合年輕觀眾的口味。

這種設置,也突破了傳統的人設。

不過,該劇在劇情上略顯有些拖沓,故事的邏輯性有待推敲。

但是整體框架還算清晰,看著劇中的人物如何步步為營,贏得最終的勝利。

對於那些看慣了套路的觀眾,該劇的突破與創新,令人眼前一亮。

7.《懸崖》,評分8.5

相比之前,《懸崖》一度被一些媒體認為,它超過以往所有的諜戰劇。

整個故事沒有出人意料的情節,更沒有緊張壓抑甚至詭異的氛圍,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人內心深處。

劇中的間諜塑造,與普通人相比內心更加複雜,經常會面對情感和矛盾的雙重摺磨。

每一天看似平靜的生活,卻隱藏著未知的危險。

與此同時,觀眾可以從這部劇中,看到隱蔽戰線那群勇敢的人最真實、可愛、可信的一面。

正因為如此,《懸崖》的淚點很多,劇中比比皆是。

不過,該劇的瑕疵也很明顯。

一方面,情節漏洞多,結局很粗糙。另一方面,鏡頭拖沓,整部劇虎頭蛇尾。

所以,在我看來,《懸崖》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並不阻礙它是一部還算不錯的諜戰劇。

6.《偽裝者》,評分8.6

作為一部諜戰劇,《偽裝者》卻有著偶像劇的底子。

光是演員陣容,這部劇就集聚了靳東、王凱、胡歌、劉敏濤、劉奕君、王鷗等一大批實力派演員,各個演技精湛、顏值耐看。

不過,愛情戲並非是這部劇的重點,真正精彩的部分還是諜戰戲。

在劇中,明家四姐弟都擔當得起「偽裝者」這個名號,而且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兩種以上的身份和面孔。

四個人之間的身份的博弈,使得他們無法站在同一個立場。

可是偏偏血溶於水的親情,讓他們深愛著彼此,體現了在家國情懷面前的兩難抉擇。

正是在這樣的人設鋪墊下,《偽裝者》的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觀影的整個過程,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讓人看得欲罷不能。

5.《風箏》,評分8.8

在我看來,《風箏》就是諜戰劇最後的巔峰。

首先,在角色層面上,該劇改變了諜戰劇中正面角色的設定和敵人的臉譜化形象,真實還原了那群將身處黑暗,卻在不斷尋找光明的英雄。

其次,在思想層面上,該劇試圖探討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並通過深刻的內涵,拔高了故事的同時,也讓故事有意味。

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活躍的大小人物超過百個。

劇集的開篇,就亮明鄭耀先的身份,把他放在危險的境地,把濃厚的筆墨著重展現了間諜對自我身份認同以及人性的掙扎。

於是緊張熾烈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帶給了觀眾沉浸式的觀感。

劇集的結尾處,鄭耀先從車站走出來,見到大姐的場景,不盡讓人潸然淚下。

該劇的撕裂感,不僅在於鄭耀先的個人命運,還在於故事背後體現了隱蔽戰線那段鬥爭史的殘酷,以及地下工作的犧牲與不易。

大結局,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鄭耀先,向紅旗敬禮的場面,瞬間升華了主題。

然而,像這樣一部既寫實又有深度的好劇,從籌備到開拍,再到送審可謂是一波三折。

最終,歷時4年才完成這部佳作,卻是一個刪減版。

時隔多年,在看完了完整版後,我才徹底明白導演柳雲龍真正的意圖。

不過,儘管存在著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並不影響《風箏》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4.《北平無戰事》,評分9.0

在眾多諜戰劇中,《北平無戰事》無疑是格局最大的一部,有著巨大的歷史恢弘感。

該劇將偌大的諜戰風雲,都聚集在1948年至1949年這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平鋪整個時代的歷史背景。

一方面,極大地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為故事提供了懸念。

整部劇描述牽連不清的眾生相,明線反腐暗線潛伏。

兩條故事線相互糾纏嵌套,為觀眾呈現出一幅盤根錯節、險象環生的歷史諜戰畫卷。

而在這幅畫卷里,集齊了陳寶國、劉燁、焦晃、倪大紅、程煜、王勁松、馬少驊、畢彥君等眾多老戲骨。

看著他們同台飆戲,讓人感到大呼過癮。

雖然前半段這部劇的各方面表現還算不錯,但是到了後半段,劇情就暴露出了一些「硬傷」,如節奏緩慢、劇情拖沓。

一些情節的設計,破壞了原本的敘事節奏,也減弱了戲劇的衝突。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北平無戰事》的整體質量。

3.《暗算》,評分9.1

儘管《暗算》並不是國內第一部諜戰劇,但卻是導演柳雲龍的開山之作。

通過這部劇,柳雲龍將諜戰劇推向了一個高峰,引發了一陣難以想像的追劇熱潮。

該劇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原書共有5個故事,且獨立成章。

柳雲龍自從看完這本小說後,便對它愛不釋手,一心想著將其搬上銀幕。

起初,原著作者麥家不願意,柳雲龍只用了一個想法就打消了他的疑慮,那就是創造一個全新的人物來貫穿全劇。

在劇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將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與之前的諜戰劇相比,《暗算》的內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

整個故事扣人心弦,懸念設計非常巧妙,劇情發展出人意料。

一個接著一個危機和轉折,讓很多觀眾無法預料,如果不看到結尾,是無法揭開謎底的答案。

在我看來,《暗算》絕對是同類型國產劇中的佼佼者。

也正因為如此,讓這部諜戰劇有別於同類題材,成為不可替代的經典之作。

2.《黎明之前》,評分9.2

《黎明之前》在播出後,很多觀眾評價它比《潛伏》更好看。

無論是劇情發展,還是人性描繪,又或者情感刻畫,《黎明之前》不同於一般的諜戰劇,而是風格突出,打破了觀眾的刻板印象。

一般的諜戰劇,人物關係層層剝離,臥底通常都是先隱藏,最後一刻才被識破。

而《黎明之前》開篇直接亮出了底牌,講述諜報人員怎樣在危局下保護自己和同志,最終贏得勝利全身而退。

正是如此,整個故事就像一場撲朔迷離的棋局,懸疑迭生、一波三折、多線敘事,等待著觀眾去自行破解。

隨著,懸念一個接著一個,直到最後一集才會真相大白。

當你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面貌也不同,最終的結局也不盡相同。

1.《潛伏》,評分9.4

在2009年,《潛伏》和《團長》無疑是最火的兩部國產劇。

最終,白玉蘭獎卻毫無懸念,《潛伏》大勝《團長》。

評委們給予《潛伏》極高的評價:「《潛伏》影響巨大,受廣大觀眾喜愛,將諜戰劇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彼時,孫紅雷剛剛拍完《征服》,雖說火了一把,但是前途依舊未知。

而姚晨也才拍完《武林外傳》,自己卻被「郭芙蓉」束縛住了戲路,迫切尋求一次轉型。

沒想到,孫紅雷、姚晨在《潛伏》里,奉獻了超一流的演技。

當然,劇中還有像吳敬中、陸橋山、李涯、謝若林、馬奎、穆晚秋、姚剛等實力派演員。

在我看來,《潛伏》簡直就是一場精彩紛呈的人物群像。

除此之外,該劇令一大看點,就是緊張刺激的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看,《潛伏》打破了以往諜戰劇的一貫嚴肅作風。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並融合了懸疑、愛情等諸多元素。

開場情節緊湊,孫紅雷的身份反差和懸念迭起,迅速帶著觀眾進入了主題。

隨著劇情的推進,余則成和翠平的感情互動,儼然更像一部愛情喜劇。

不過,從職場的角度看,余則成巧妙地周旋自己與站長吳敬中、「同事」馬奎、陸橋山和李涯的複雜關係,為白領們書寫了一部「職場攻略」。

總之,《潛伏》幾乎找不到任何缺點,這也是它能夠常年位居榜首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諜戰題材是國產劇中不可多得的一次偉大嘗試。

以上這8部經典的諜戰劇,無疑是一個時代輝煌的縮影。

儘管後續的作品很難在超越,但是很多觀眾依然對諜戰劇抱有足夠的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5ca2619ed94af04f91f27da83a1e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