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中國:如何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

2024-08-31     經濟觀察報

2024年的房地產市場依舊承壓,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降幅超過四成,TOP10房企的銷售金額同比降幅超過三成。在這種形勢下,上半年綠城中國(3900.HK)依然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2024年上半年,綠城中國多措並舉,在行業持續調整的背景下,努力實現經營結果最優,做到了經營品質穩健、行業地位穩進。」在8月26日召開的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表示。

上半年,綠城中國營收695.6億元,同比上升22.1%;歸母凈利潤20.5億元,同比有小幅下滑。在全行業虧損的背景下,綠城中國依然保持不錯的盈利水平,綠城中國(港股03900)獲得境內外評級機構高度認可,摩根史坦利評級為「增持」,高盛維持「買入」評級,中金公司維持 「跑贏行業」評級。

綠城中國的穩與健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至7月的房地產銷售數據,1至7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5414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1%。新建商品房銷售額53330億元,下降24.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5.9%。

綠城中國的管理層坦言,今年上半年,行業仍在深度調整之中,投資低迷,土地縮量,庫存攀升,上市房企規模和利潤承壓,存在業務放緩、以價換量的情況。一直以來,綠城中國通過良好的產品力在消費者群體中建立起穩固的品牌形象,一直均保持較高的首開去化率;同時,通過對行業精準預判,對全年存貨統一排兵布陣,實現利潤最大化。

綠城中國多措並舉,努力實現經營結果最優,多項財務數據優化。

營銷端加力去化。2024年上半年,綠城中國實現總合同銷售面積約591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約1265億元。同時,住宅、商業辦公空間及車位的庫存去化額約為215億元。首開去化率達到78%,銷售回款率超過103%,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有效保障了現金流和再投資的能力。

投資端精準謹慎。綠城中國上半年新增15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31萬平方米,預計新增貨值333億元,其中94%位於核心二線城市。新增項目平均凈利潤率保持良好,平均權益比提升至約84%,以確保項目開發效能和長期歸母利潤兌現。

運營端效率提升。2024年新項目從拿地到開工、經營性回正周期顯著縮短,平均分別提速0.4個月和2.1個月,至1.7個月和9.5個月,總體運營效率提速14%。

綠城中國穩健的財務狀況,獲得了境內外評級機構高度認可。中金公司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綠城中期表現優於同業並符合市場預期,上調綠城2025年盈測7%至64.6億元,維持集團「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上調9%至8.3港元。 高盛也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綠城中國「買入」評級,考慮到綠城中國上半年核心盈利增長穩健,上調全年核心利潤升12%至61億元人民幣。

綠城中國副總裁李駿表示:「無論行業形勢如何變化,我們始終相信房企過硬的產品力是確保企業競爭力,穿越周期的重要一環,未來綠城也將持續打磨和提升產品力水平,共創『好房子』標準、回歸『好企業』的初心。」

產品是立身之本

「市場進入到以改善為主的時代,且低密政策正在逐步放鬆,已有不少城市推出了容積率1.0的低密地塊,如何打造高品質的好房子是房企的核心競爭力,而這也是綠城最擅長的。」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郭佳峰表示。

2024年上半年,綠城中國交付戶數約6.5萬戶,位列全國第五。綠城中國積極響應國家提倡,在2024年上半年率先發布了行業內的「好房子」標準,包含226項條款,其中189項嚴於國家和行業標準。

李峻認為,綠城中國的產品之所以能保持較強競爭力,除了靠品質外,還有「戰略指引」「創新方法」「創新組織」體系化作用的結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在「最懂客戶,最懂產品」戰略指引和客研方法的創新下,綠城中國在2023年-2024年還對全國20個以上的城市深入採集了1800萬位潛在客戶數以億計的數據。經過AI大數據分析訓練,深入了解客戶、理解客戶,進而代表客戶在項目前端輔助產品設計。通過前置創新和雙輪驅動,公司先後完成超百個研發創新課題,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技術儲備,滿足客戶多元化的產品需求。創新組織上,推行集團和區域「雙輪驅動」新模式。催生了一批既有市場引領性、又貼合屬地客戶需求的產品和項目,廣受市場好評。實施創新、精益的工程管理,綠城中國所有項目推行全過程「作戰地圖」,打造品效領先的實景示範區,形成了多個行業內令人驚艷的全維實景示範區。

以質效雙優為目標

2024年前7月拿地榜顯示,「建發、綠城、中建」,成為2024年拿地「三冠」。「冠軍」建發,拿地279億,拿地排第1,銷售排第7,拿地領先銷售6個身位,拿地銷售比0.38;亞軍就是綠城,拿地228億,拿地榜第2,銷售首次超過萬科成為新晉行業老三,整體拿地榜領先銷售1個身位,拿地銷售比0.15.季軍中建一品,拿地213億,拿地榜第3,銷售17名,但拿地銷售比0.91。

三家之間,頭部綠城拿地銷售比0.15算是最低,相對最謹慎。

2023年綠城提出:在銷售規模,投資規模和權益銷售規模中,最關注當屬權益銷售規模。如今的綠城定位「特而美」,規模不是主要訴求,張亞東表示在外部大環境和內部收入結轉背景下,我們在經營上保持底線思維,採取「確定性」為先原則。而投資作為不確定性最強的模塊,自然是更為關注確定性。

綠城年報中對投資只用一句精鍊的話就只有5個字,即「突出流動性」,代表了綠城當下投資拿地第一主張。同時,管理層也表示:「如果碰到安全性、確定性高的項目,如果現金流去化模型好,也會適當放鬆一些利潤的要求。」

比如綠城聚焦一二線城市的底層邏輯是,一二線城市的地貨比偏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毛利率相對偏低,但好處是這些區域項目安全性、流動性以及抗風險能力會更高一些。

同樣,即使一二線城市具體區位也要審慎選擇。比如杭州遠郊有利潤但去化不行,而核心區去化可以但利潤又不行。

同時,綠城也表示——我們絕不會因為要達到比較高的銷售目標,就在投資端放鬆尺寸和刻度。

拿地不惟一線,審慎一線。

雖然是拿地全國第二,雖然綠城看好一二線城市,但綠城24年上半年竟然沒在一線城市拿地,而在8月初在上海一次性搞定2宗,主城區一個項目是競價獲取的,另一個項目是4家搖號幸運取得的。

做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回顧上半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李峻稱是政策發力的半年,給各界形成「市場不穩,政策不止」的預期,下階段預計政策將持續發力,房地產市場仍需一定周期完成從「持續探底」向「開始築底」的切換。

綠城中國管理層透露,2024年下半年,綠城中國可售貨源充足,項目優勢顯著。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自投項目可售貨值約1690億元,可售面積688萬平方米,一二線城市占比79%,預計2024年全年竣工項目/分期總建面約1202萬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30日,綠城中國累計已售未結轉的金額約為2302億元(權益:1695億元)。

對於未來發展,張亞東表示,面對新的挑戰與機遇,綠城中國將會進一步發揮固有優勢,強化變革意識,主動應對挑戰,積極抓住機遇,以更精準的認知、更精益的管理、更精細的動作,推進公司全品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5b76a35aa3b4ce901ac3ab8182e20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