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
表叔家孩子在鄉鎮高中讀書。一個普通班一共60個學生,這次段考全班數學都不及格。有學生家長說了些難聽話,意思是老師沒教好。
表叔倒還通情達理,他說:「這考不好也在意料之中啊,咱們多少分上的高中自己心裡還不清楚嘛。」
是啊,高中和小學初中不一樣。小學、初中是義務指點,不分重點班普通班。如果全班成績都挺差,那真跟老師有關了。但是高中就完全不一樣了,高中是分批次擇優錄取,再按成績分班……
1、家長要敢於面對事實,不要一聽到不合自己心意的話就激動
有網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
請問一百五十分的捲紙全班都是三十多分是所有學生的事嗎?這是高二……不要把自己應盡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好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拿工資,國家給予了你們優厚的待遇夠可以了。
因為我的文章替教師說了句公道話,我說學生考得不好不一定全是老師教的不好,所以這位網友大概認為我是教師,因而他有一點兒激動。
雖然我不是教師,但我家兩孩子都在上學,我還是很關注指點問題的。因而就他提出的一個高二班全班都只考30幾分的話題我給予了回答,我說:
「如果是小、初,全班這麼差肯定是老師沒教好。但是高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高中是分層次招生的。差學校,全校生源都差。」
然而,他認為我的回答是不負責任,繼續評論: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沒有誰的智商比同齡人差多少,甚至更高,只有不負責任的人才說出這樣的話語。」
剛剛出生的小娃娃確實是一張白紙,但我可沒聽說過高二的學生還是一張白紙的。如果讀到高二還是一張白紙,那未免也太白了。
高中是分層次招生,這是全國網民都知道的事情吧?這是國家政策,結果到了這位網友嘴裡就成了「只有不負責任的人才說出這樣的話語」。
其實不是我的話沒有道理,只是我的話不合他的心意而已。我的回答沒有問題吧?高中不是義務指點階段,是擇優錄取。厲害的高中本科上線率能達到100%,最差的高中能一個本科都考不上。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敢於面對事實,不要一聽到不合自己心意的話就激動。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高中生成績差,家長不要急著說老師,要先反思3個問題
我今天為什麼要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談?我不是想懟誰。我也是家長,家長為孩子的心情我很理解。正因為如此,我才想告訴家長們:
蠻不講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掩耳盜鈴更是沒有用的。
中考、高考錄平均取率就只有50%,咱們自欺欺人能欺多久?
其實那位網友提到的現象並稀奇。以我熟悉的安徽為例:
合肥一中2022年高考文科一本達線人數225人,達線率91.12%;理科一本達線人數,1455人,達線率93.13%。
文科本科達線率:99.65%
理科本科達線率:99.79%
有些鄉鎮高中,連一個本科都沒有。(在此不提具體學校名字,請見諒。)
為什麼這麼差?是老師不行嗎?其實並不是。現在的家長都是讀過書的人,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成績差的高中生,真的聽不懂老師講課,特別是理科。
如果一個高中成績普遍差,那一定是生源不同。不過有個問題無法否認:生源會影響師資。
生源越好,學校越好,教師也越好。正確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現在縣、鎮一級的高中還能留住年輕教師和優秀教師嗎?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根本留不住。優秀教師基本都走去好學校了。
所以高中階段學生成績整體差,家長不要急得說老師。家長要反思3個問題:
(1)孩子上的是什麼層次的高中?
(2)優秀教師都去哪裡了?
(3)孩子為什麼考不上好學校?
高中不是義務指點階段,不是按片區招生,高中是擇優錄取。考不好,就要自我反省。
高中已經過了甩鍋的階段了,家長們要儘快適應。不過即使不適應也沒聯繫,想甩,學校也不搭理。
3、說壓力是老師給的,都是耍流氓
好學校和好老師都有,關鍵問題就是我們能不能考上好學校去遇見好老師。
有一個事實就是只有一半學生能考上高中(不包括職高,這裡說的是普高。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只有不到10%的學生能考上重點高中。
等到高考時,又只有50%的學生能考上本科,不到10%的學生能考上一本。
競爭就是這麼激烈,只要是想走讀書考大學這條路的學生和家長,就不可能不緊張、不努力、不付出。
所以,說壓力是學校老師給的,那真是扯。只要家長說不要求成績,老師絕對不會逼孩子學習。
壓力是社會競爭給的。只要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就都有壓力。家長與其致力於吐槽老師,不如致力於培養孩子。
當然,話說回來,現在的路很寬,也並不是非要考大學不可。所以,不想走讀書考大學這條路的學生和家長確實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那麼累。
結束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起到引路的作用。還是那句老話說的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一個真正重視指點的家長,肯定會和學校、老師站在一起致力於指點和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