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審計作為 護航全面深化改革

2024-10-22   河南日報

郝莉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目標,繪製了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決定》不僅明確了新時代改革的方向,還為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審計工作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更高要求。面對這一新形勢,審計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增強履職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護航」作用,保障改革順利推進,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審計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關係

審計是國家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通過獨立、客觀地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促進公共資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決定》提出的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方面,每一項改革措施的落地都需要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來保駕護航。審計機關通過加強預算執行審計、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等,為改革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能夠按照既定目標穩步推進。

審計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

首先,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公平競爭。審計機關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揭示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如虛報利潤、偷稅漏稅、違規融資等,推動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並通過發布典型案例,警示其他企業遵守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其次,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經濟高效運行的關鍵。審計機關通過對政府投資項目、國有資產運營等進行審計,確保公共資源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領域傾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也使政府能夠更好地了解資金流向和使用效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再次,金融穩定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審計機關加強對金融機構及資本市場相關活動的審計監督,及時發現並預警潛在風險點,維護金融穩定,並通過定期發布金融審計報告,為金融監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審計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

一方面,審計機關通過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確保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使政府能夠更好地了解政策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審計機關依法履職,對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促進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審計機關還通過定期發布審計報告,公開審計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此外,審計機關還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等開展專項審計,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使政府能夠更好地了解環保政策的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促進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審計促進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體制改革旨在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審計部門通過對文化事業費、文化產業扶持基金等專項資金的審計,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支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通過審計,政府能夠更好地了解文化政策的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總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審計工作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決定》中提出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凝聚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思想精髓,是對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積累的珍貴經驗的深刻歸納和合理應用,審計機關要深入理解和把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導向,以推動社會公正與增進民眾福祉為工作的起點和終點。深入理解和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主題、重要原則、關鍵措施及根本保障,並以此來指導審計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