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獲抄底資金青睞,上周吸金702萬!

2023-12-11     紅刊財經

原標題:創新藥獲抄底資金青睞,上周吸金702萬!

據wind數據統計,醫藥基金近兩日資金凈流入28936.79萬元,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517380)近兩日凈流入464.68萬元,近五日凈流入704.02萬元,獲抄底資金青睞。截至12月11日10:17,該基金盤中成交量365萬元,委比近20%。

12月14日,美聯儲將召開議息會議,公布利率決議。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12月維持利率在5.25%-5.50%區間不變的機率為97.5%,加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2.5%。到明年2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為83.8%,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14.1%。醫藥板塊特別是港股醫藥板塊,估值水平對於宏觀環境變化敏感,宏觀環境的改善有助於整體估值抬升。

12月8日,作為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歷時3年建設的和黃醫藥創新藥生產基地宣布在浦東正式竣工投產。建成後的和黃醫藥創新藥生產基地占地43畝,建築面積近5.5萬平方米,年產能可達片劑2.5億片、膠囊劑5.5億粒,符合國際、國內GMP標準的綠色、數字化轉型智能要求,將建設成為中國一流、面向全球的生產製造中心和臨床樣品製備中心,支持本土創新、支持產業化落地、支持MAH委託、支持全球供藥,讓更多原創新藥從上海走向全球。

12月8日,浙江省醫保局下發關於公開徵求《浙江省創新醫藥技術醫保支付激勵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該省將通過DRG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的發展,利用醫保槓桿激勵創新。從激勵手段上看,主要是通過DRG付費點數來激勵。這一創造激勵政策為符合條件的產品開通類似「綠色通道」的方式,使得有創新性、但價格高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消除醫院引入和使用的障礙。

醫保支付持續探索,推動創新落地臨床

自2015年我國藥政改革開始,國內創新藥的競爭環境更加開放、競爭方式也由以往後端的商業化推廣往前端的靶,點選擇、臨床開發等環節轉移,創新藥的競爭更加激烈和全方位。

醫保國談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機制完善,不再追求「大降價」的結果,規則和要求在波動中調整,變得更加穩定和可預測,意味著醫保談判逐漸有了相對寬鬆的氣氛和環境,能夠讓創新藥企在動態平衡中尋找到機會,實現患者、醫保和企業的多贏。醫保支持創新旗幟鮮明,創新藥「應配盡配」,突破藥占比、醫保額度指標限制,打通進院「最後一公里」成為多項政策的核心支持點。

按國家的部署,2025年前全國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住院部所有病種均要通過DRG或DIP進行支付結算,從病種分組、分值付費的邏輯看,傳統的用藥方式將會受到極大挑戰,即醫院將會更加傾向於用便宜的且能起到治療效果的藥品,也就是對性價比的追求超過了以往。

在患者「看好病就好醫」需求日益旺盛、醫療機構創新訴求持續走高的過程中,創新應用落地臨床和DRG/DIP付費改革出現了一些碰撞。據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調研結果,各地醫保部門在不破壞現有DRG/DIP付費整體規則的前提下,主要探尋了以下四種方式,推動創新應用及時落地臨床。

第一,開展權重談判。DRG/DIP付費模式中,決定醫保支付額度的核心是病種/病組的權重,權重越大則支付額度越高,進而創新應用的使用空間越大。一些地方醫保部門在形成病種/病組打包費用的過程中,邀請醫療機構管理者、臨床醫生等參與權重測算過程,通過談判方式,對重點學科相關的、臨床創新空間大的病種/病組提高權重,以助其獲得較高的支付額度。

第二,進行特病單議。當使用創新應用病例的實際費用超過打包費用時,該病例構成 「虧損病例」,隨後,醫療機構可以就其向當地醫保經辦部門提出特病單議申請。經醫保經辦部門組織專家評議一致通過後,該病例實行豁免支付,相關費用按項目付費。該方式可操作性強,是各地的普遍做法。

第三,設置學科調節係數。一些地方醫保部門對於重點學科和弱勢學科增設調節係數,使得相關學科所關聯的病種/病組在標準支付基礎上獲得更高的支付額度。例如,南京建立重點病組學科係數動態管理機制,針對承擔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項目的醫療機構,對其重點病組賦予學術係數1.04;針對在國際國內有重要學術地位的醫療機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獎勵獲得者的牽頭單位等,對其重點病組賦予前沿係數1.04;對中醫病組賦予中醫係數,根據中醫為主治療出院患者占比的增幅,分別賦予中醫DRG病組1.01、1.02、1.03的中醫係數。

第四,實行暫時性除外政策。DRG/DIP付費的數據基礎是過去三年所有病例的實際發生費用。然而,對於部分創新應用來說,由於沒有分組的歷史積累數據,所以無法納入相應的病種/病組實行DRG/DIP付費。為此,醫保部門提出暫時性除外政策,即將此類創新應用暫時剝離出去,相關費用按項目付費;當數據積累成熟、達到分組條件後,再納入相應病種/病組實行DRG/DIP付費。

德邦證券認為,《構建醫藥價格治理新格局共同成就高質量的醫藥創新》明確釋放醫保局正探索創新藥上市定價新規則,其中《新冠治療藥品價格形成指引》可能正是國家醫保局在探索上市定價新規則中的風向標。這表明了國家醫保局更加注重醫保控費和鼓勵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平衡,有望驅動創新藥投資熱情。反腐影響或已過,醫藥行情可能正從大品種(含減肥藥)向創新藥,進而向醫藥核心資產演繹。

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 (517380)基金經理賀雨軒:從嚴格定義來講,創新藥本身不會受到集采影響。集采主要是面向完全一致的仿製藥,目前創新藥領域出現過類似集采大幅降價的品種主要只有PD-1這個單一靶點,因為其上市數量較多、競爭激烈。醫保局從民眾角度出發,有必要也有意願下壓藥品價格,但對創新藥整體上都是政策扶持的態度,具備長期積極的引導。今年11月底,創新藥醫保談判已經落地,整體反饋相對輕鬆。可關注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517380)及其聯接基金A(014564) C(014565)。

風險提示:文中客觀展示指數成分股不作為推介。購買基金前請認真閱讀基金產品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可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來源:天弘基金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416e53ec7c83c76f12bd63cfec241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