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屏蔽同事?罰款100塊!怎麼查到的,我身邊有公司的眼線?

2019-12-11     排頭觀察

近日有網友爆料,北京的一家媒體公司規定,員工的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違者罰款100元;個人郵箱的個性簽名,必須改成公司的介紹,違者罰款50元;遲到罰100元,請假罰半天工資,加班……罰沒有加班費。

公司行政人員稱,是按公司員工手冊操作,公司的規定,員工必須遵守。爆料人則表示,所謂的員工手冊,公司沒有發給員工,原因是有前員工拿著員工手冊跟公司打官司,不能給員工留下"證據"。而且公司的規定、制度也是"隔幾天就出一條",想一出是一出,都是口頭說,員工卻必須遵守。

仔細想想,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是不是怕員工背地裡吐槽公司?還是為了時刻監控員工有沒有偷懶耍滑?員工個人郵箱的簽名改成公司的介紹,是單純為搞搞排面,還是為省點宣傳費?遲到、請假要扣工資,加班卻沒有加班費,是真為了嚴格管理,還是為了壓榨員工最後的一點剩餘價值?

有員工拿員工手冊去告公司,就說明其中的規章制度不合理,公司沒有著手整改,卻做出"不給員工發手冊"的決定,這種頑固不化的做法,不是奇葩又該是什麼?類似這樣的奇葩規定,不僅不能對公司的長遠發展產生正面影響,反而會讓員工消極怠工,工作質量和效率下降不說,工作熱情也會慢慢消失殆盡。

老闆為公司制定管理章程,可以,但是沒有落實到文件、制度,也沒有走流程審批,只是口頭通知,對員工造成了困擾不說,也形成了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和精神打擊。員工上班,就是為了賺錢,公司卻想盡辦法地扣錢,一家激勵不出員工奮鬥活力的公司,未來又能走多遠呢?更令人細思極恐的,員工屏蔽了同事的朋友圈,怎麼被查出來?被人告發,還是領導在員工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線?這種恐懼,我們在學生時期,應該都是經歷過的。

微信作為一種社會交往的通訊工具,發明出來本就是為了方便人們的交流和溝通。回想微信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人們還對使用手機發送語音消息抱有濃濃的興趣,如今,卻為領導安排工作時一條條59秒的語音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而煩惱。更別提這語音中還摻雜著"嗯....啊......呃......這個......那個......"等各種各樣的語氣詞。

這兩年,微信辦公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不僅是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還有必須改頭像,朋友圈必須發公司的廣告,等一系列奇葩規定。更可怕的是,使用微信傳達工作安排和指示,在某些特殊場景下,會令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12月6日凌晨,北京鐵路局兩名正在上線施工的職工,被G383次高鐵列車撞軋身亡。起因是車間一名幹部,沒有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安全制度,使用微信傳達推遲上線作業時間命令後,沒有確認作業班組回復,導致了命令漏傳,付出了血的代價。

這件事,讓很多人再次問出了那個問題:微信和工作,應該綁在一起嗎?現如今,只要在職場裡面打拚,通過微信收到領導的工作安排就是常事兒。作為員工,也常有不能及時回復的時候,通常來說,我們得到的會是一通電話的質問:"我微信發你的,為什麼不回?"接下來就是:"你沒看手機,我怎麼不相信?"之類的質疑。

這真是讓人懷念那些微信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日子,當時人們上班都是朝九晚五,下了班只要不接電話,多的是藉口。然而有了微信,沒有領導相信你能一小時不看微信。於是你的生活節奏就被徹底打亂了。上班第一件事,打開微信,接收各種各樣工作群內泛濫的消息,重要的工作群十幾個,一會兒沒看,閃爍的消息框就能讓你手忙腳亂。更令人頭疼的還有群內的文件,占用內存過大手機變卡,還不敢輕易刪除,微信倒是想得周到,等你要用這些文件的時候,會發現已經過期被清理了。

平常被微信工作支配,也就算了,最讓人崩潰的是,下班和休假,也不能逃過加班的命運。放假的時候,公司的通知除了祝大家節日快樂,往往還會多一句"保持通信暢通"。在領導的眼裡,似乎員工就應該隨時隨地工作,或者做好工作的準備,誰讓每個人每一天跟人做任何交流,都要通過微信呢。

任何一種吃喝玩樂的休閒活動,都在消極怠工。有個網友就吐槽說,她周六晚上11點發了條朋友圈,曬之前拍的照片,剛發出去,就被領導截圖發到工作群,圈出自己的上級說:"這妹子是不是很閒?"

當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司規定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那就不發朋友圈,更狠的還有發廣告變身微商,逼別人屏蔽自己。再不行,申請兩個號,一個工作,一個生活,總能想到辦法。員工們做這麼多努力,目的只有一個,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下了班,人都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休閒娛樂一下,消除一整天工作下來的疲憊。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是每個人都是工作狂,願意不分晝夜地連軸轉工作,也不是每項工作都需要馬上做好。對於超出工作時間之外的安排和通知,相信很多人都只想說一個字: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3F29m4BMH2_cNUgVA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