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民說句公道話:勤勞只能吃一口飽飯,致富成了一種奢望

2023-02-28   彩尋美食

原標題:為農民說句公道話:勤勞只能吃一口飽飯,致富成了一種奢望

吳學華原創作品

中國14億人口,有近6億農民,而這6億農民當中,青壯年一般都打工或者開店,真正種地的農民,不到2億。2億人養活著14億人,他們的命運掌握在專家們的手裡,今天建議這個,明天建議那個,都是針對農民的,條條框框就如扒皮抽骨的屠刀。

農民每天累累活的,就算再勤勞,也很難養活自己,過度的勞累,使農民未老先衰,每年交著幾百塊的農村醫保(以前幾十塊,年年漲,現在三百多),真正有了病,根本不敢去醫院,熬到哪天算哪天。

先說說南方的情況,我是江西人,先來算一筆帳,我舅舅家四口人的水田,4畝7分,畝產1000斤左右,即使按照兩季水稻的產量,也不過一萬斤,每斤穀子1.3元,那就是一萬三千塊。

一萬三千塊,就是一戶農民在地里的所有收入,扣除種子錢、請人插秧費、收割費、化肥錢,純收入不到五千塊,別說致富,養活自己都困難。國家的農業補助,被層層剋扣,到農民手裡那一點,還不夠給孩子買一身衣服。

換做以前,還能上山砍柴,生火做飯,如今不讓砍柴,逼著家家戶戶用燃氣灶,一個月一罐液化氣,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交新農合,每人三百多,不交還不行,村委會直接上門收取。村裡有老人繳納了幾萬塊養老保險,熬了幾年終於領到養老金了,每個月一百多塊,夠買幾斤豬肉?

一個五六十歲的農民,扒拉那幾畝田,就是再勤勞也養不活自己,有空想去干點活掙點生活費,可是年紀大了,身體不行,人家工地上都不要。

農民想著在自己的自留山上種樹,到時候可以賣點錢,但必須辦砍伐證,而且該證很難辦理。

農民想著養幾頭豬,豬賣肉貼補生活,可以自己屠宰自己吃,但不能賣,賣一斤罰10萬。想賣也行,必須辦證,否則就只能賣給生豬屠宰機構,自己想吃點豬下水,得掏錢買。

再來看看北方的農民,以山東為例,每戶人頭大約兩畝地,種麥子和棒子,麥子畝產1300斤,棒子畝產1000斤,2022年當地棒子的價格1塊58,麥子1塊52,。按一戶四口人計算,總收入不到一萬五。扣除打地錢、種子錢、播種費、收割費、化肥錢,一畝地能剩下三四百就算不錯。(如今去工地上幹活,一天好歹也有兩三百)

在專家們的建議下,農民種的麥子和棒子,不能賣幾塊一斤的青儲飼料,只能成熟後賣一塊多錢一斤。秸稈不能燒,更不允許燒大鍋灶,因為污染了環境。農民望著工廠大煙囪黑乎乎往上冒的黑煙,心裡翻騰:他們咋就行呢?

專家說可以種植經濟作物,也有農民不種麥子和棒子,種山藥、大姜、大蔥、洋蔥等經濟作物,但也不一定賺錢。以大姜為例,一畝大姜的投入大約一萬二(買姜種、打姜井、遮陽網、抽水灌溉、打藥等等),畝產七千斤(也有畝產超過一萬斤的)。可是山藥和大姜一年一個價,有的年頭能夠掙錢,2019年,從地頭走每斤2塊6,這已經是很好的價格了。2022年濰坊這邊種山藥和大姜的農民普遍虧本,大姜的價格落到四五錢,有的人連打地錢都賺不出來。

唯一賺錢的是大棚蔬菜,但是大棚的投入更大,架構大棚的費用,一畝地六七萬,最便宜也要兩三萬。種植反季節的蔬菜,全靠藥物,那些菜,連農民自己都不敢吃。要是遇到一場冰雹或者颶風,大棚被刮,全年的收入都搭進去。如果是時令蔬菜,一旦扎堆上市,兩錢一斤都沒人要,全爛在地里。

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年輕人都是出外打工(不打工就沒有活路),家裡就老人扒拉著幾畝田,實在干不動了,就把田承包給別人,好歹收一點租金,再不行,就只能荒著。

以前是退耕還林,有些人把農田種植成苗木和草皮,想著最大限度地利用耕地,現在退林還耕,賣不出去的那些苗木,全都砍伐掉。政策變化太快,農民的思想根本跟不上節奏。

農民的房屋漏雨了坍塌了,以前想怎麼修就怎麼修,現在不行了,必須辦理鄉村規劃許可證,要讓有關部門前來驗證,請吃飯喝酒。自己的老房子想翻倒重蓋,那也不行,有「六不准」控制著:1、不准隨意蓋超高、層數超標的房屋;2、不准超面積建造;3、不准私自隨意翻修、翻建房屋;4、不准建在規劃區域以外;5、不准擅自改變宅基地用途;6、不准未批先建。

誰敢建房,那就是違建,拆除之後罰你!

唯一可行的,就是能夠養幾隻雞鴨,種一點蔬菜。想去城裡賣菜,賣出來的菜錢還不夠來回的路費。

農民年紀大了,去街上撿破爛都被人趕。期待著兒子孝順一點,可是兒子也不容易,起早貪黑的打工,掙一點辛苦錢,過年還不知道老闆會不會給。

當農民躺在牆根下一臉疲憊的時候,後悔當年沒有多生幾個孩子,可那時候國家不允許,生下來就要罰款,計生幹部凶神惡煞一般,流下來打下來,就是不能生下來。

現在國家讓生了,還給獎勵,可是農民的兒子說:不敢生,生下來了養不起,雖說學費不要錢,可是七七八八的雜費,比原來的學費還高呢!

農民過了六十五歲,沒有退休金,跳不起廣場舞,只能佝僂著背,扛著行李外出討生活,能賺一點是一點。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種田種地養活了多少專家學者?但卻不給他們一條活路。

農民有病了,不敢去醫院,雖說有農村醫保,可必須住院才能報銷,很多費用還要自己掏錢,這種藥不入醫保,那種藥不入醫保,都要自己出錢。隨便去一趟醫院,做幾個檢查打幾針吊瓶躺幾天病床,幾千塊不見了,還不如在村衛生所實惠。

小病還好,大病只能扛著,熬到哪天斷氣為止。聽說火化還要不少錢,臨終前不忘囑咐兒子:用最便宜的骨灰盒,一個公墓幾萬塊,咱買不起,鄉下能葬就葬,不能葬就隨便放吧。

歡迎網友評論,說說社會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