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壓歲錢南北大不同,東北500廣東50,北方娃卻說不如南方娃

2021-02-20     陸北老師

原標題:全國壓歲錢南北大不同,東北500廣東50,北方娃卻說不如南方娃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一到過年,最高興的要數小孩子了。除了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以外,收紅包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事。

不過,同樣是發壓歲錢,全國各地的處理方法卻有些不一樣,這次就和大家聊聊相關話題。

下圖是網友整理出的全國壓歲錢分布圖。從圖中不難看出,壓歲錢的多少和當地經濟情況基本呈正相關態勢。

比如北京、上海這些發達城市,消費高,壓歲錢自然也就給得多。兩地都達到了千元檔位,比起周邊城市超出一截。

此外,沿海地區的壓歲錢額度也要比內陸城市更高。像江浙等南方省份,壓歲錢份額已經直逼北京、上海。

更有福建這樣的壓歲錢大省,兒童過年的平均收入已經達到3500元,比北京、上海這些超一線城市都要高。

部分福建地區的壓歲錢甚至突破萬元大關,像莆田當地的普通家庭,每年小孩的壓歲錢都是千元起步。

有的福建人表示,還沒等到正式過年,到帳的資金就已經不少了。

這讓很多網友都十分羨慕福建的小孩子。不少人都開玩笑說,今年就準備移居到福建過年。還有人翻出了厚厚的族譜,想要在福建當地找遠方親戚索要壓歲錢。

實際上,福建的人均收入並不是全國最高的。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福建居民每年可支配的收入也就5萬元左右。

換句話說,如果福建家長過年給4個孩子發紅包,那麼他接下來的3個月就要喝西北風了。因此,實際上福建發紅包都是至親才給那麼多,像侄子、外甥等關係,可能就拿不到了。

與福建遙相呼應的是東北地區。按說,東北經濟也不是特別發達,但壓歲錢卻是清一色的500元,達到了全國中上水準。

這可能是跟當地人熱情豪爽的性格有關,與之相同的還有新疆地區,也是平均500元。

不過,東北孩子每年糾結的並不是壓歲錢該怎麼花,而是該怎麼接。很多網友表示收壓歲錢就像扯皮,有的甚至都快打起來了。

同時,本來收壓歲錢應該是高高興興的一件事,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順勢給紅包,再自然不過了。但有些家長不是發紅包,而是甩紅包,讓孩子們感到更多的是驚愕和不解。

不僅孩子收錢犯難,家長發錢也不輕鬆。很多父母表示,給親戚紅包就像是一場智斗,要挑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離開後還要及時通知對方以免找不到,真是費盡心思。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謙遜是國人的傳統美德。大家都是想落一個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好名聲,所以來回推讓是難免的。

不過,凡事都講究點到為止,過分的謙虛反而會讓人覺得虛偽。希望下一代能夠更加開誠布公,少一些不必要的客套。

在眾多壓歲錢百元起步的省份中,廣東人均50元的紅包,可以說是非常醒目了。不少廣東網友也表示,每年談到壓歲錢這個話題時,自己的心情都會十分沉重。

也有人曬出自己過年的真實收入,聲稱親友間只要能收到超過50元的紅包,那簡直感激到五體投地了。

這也讓外省人十分困惑。按理說,廣東的經濟發展可以媲美北京、上海,就算壓歲錢不能達到千元量級,發個幾百元應該也不成問題。

不過,有的廣東人解釋說,這是當地作風務實的一種表現。過年發紅包只是圖吉利,意思到了就夠了,不在乎多少。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也有人給出了更加靠譜的解釋,那就是廣東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式拜年,一個長輩每年可能要給十幾個小朋友發紅包。

如果每個孩子都給到,別說是千元起步,就算對標青海、內蒙古等省份,也照樣給不起。

此外,廣東收入兩極分化情況也比較嚴重,不是每個廣東家庭都給得起高額紅包,加上風俗如此,平均水平低也實屬正常。

不過,北方地區的壓歲錢並不會落到孩子手裡,而是會以壓歲錢的形式再被父母還回去。而廣東地區的壓歲錢雖然少,但是會被孩子拿去花。

這種南北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問題也經常被公眾討論,那就是父母該不該拿走孩子的壓歲錢。

央視官方平台曾經發布了一條關於父母能不能花孩子壓歲錢的普法視頻,其中一張欠條的截圖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圖片中的母親收回了孩子2700元的壓歲錢,同時保證在孩子18歲的時候歸還。欠條有模有樣地按上了雙方手印,看起來非常正式。

不過,網友們都擔心到時候這位母親會不會信守諾言,而且欠條中全部歸還的錯別字也非常關鍵。

按照圖中的字面意思,母親即使在孩子18歲時也是可以不歸還這筆錢財的,這讓很多人不禁質疑家長是不是欺負孩子不識字。

其實,如果孩子年紀尚小,對金錢的觀念不是很清晰,父母替他們花壓歲錢的做法是很正確的。

因為在幼兒眼裡,金錢無非就是印著精美圖案的紙片。他們可能在上面亂塗亂畫,甚至撕毀錢幣,這都是對財物極大的浪費。

而父母替孩童保管壓歲錢,一方面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能給他們買心儀的禮物。取之於娃,用之於娃,這樣的結果對雙方都好。

但是當孩子成長到一定歲數,已經能夠自主安排收支時,父母就不應該打著保護的名義,從孩子的手裡巧取豪奪,拿走壓歲錢。

在一些高收入家庭中,家長不僅不會幹涉孩子拿紅包,還會自己給孩子發壓歲錢,鼓勵他們合理運用這筆財富,這就非常值得學習。

也就是說,儘管有的父母需要把壓歲錢拿去還給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家長最好不要錯過這一次教育孩子財商的機會。

同時,家長也要意識到,壓歲錢是孩子自己的收入。儘管最終結果兩家財產沒有變化,但不能從孩子這裡拆東牆補西牆,要培養他們自主理財的意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22aIHgB9EJ7ZLmJZ4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