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招股書,吸引眼球的不是股數和融資金額,竟然是創始人的天價薪酬。
日前,威馬汽車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次衝刺IPO,招股書披露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沈暉的超高薪酬顯得格外刺眼。
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2021年威馬巨虧82億元,就在威馬愈發嚴峻的財務狀況下,沈暉2021年薪酬總計12.6億元,占威馬同年收入的近三成。
你能想像到去年巨虧80多億的威馬給老闆的年薪是12.6億多嗎?你沒看錯是12.6億,是不是眼珠子都要掉了。
這還不算,2021年威馬汽車行政費用同比大漲57%至27億元。這其中,2021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酬總額為17.5億元。
虧了企業,肥了個人,企業再不景氣,那些高管依然不會少拿錢,正所謂富了方丈窮了廟。現在知道為什麼這些人要瘋狂地造車了吧,這是真的賺錢啊!
作為對比,同為造車新勢力的零跑汽車,2021年虧損28.5億元,其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執行長朱江明薪酬總額為954.6萬元。
理想汽車,創始人兼執行長李想2021年薪酬總額是150.4萬元;小鵬汽車董事長兼執行長何小鵬2021年薪酬總計為135.2萬元。
有網友指出,企業賺錢,老總分些錢正常;企業巨虧時,老總每年還拿幾億元的年薪,這樣的企業還能撐幾年?
人家馬斯克創業初期都是不停往項目投錢,甚至傾家蕩產,再看看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老闆們,哪個像真心在創業?這種企業可能走遠嗎?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沈暉曾擔任沃爾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數據顯示,威馬汽車累計融資超過350億元。
威馬汽車的股東陣容,星光閃爍,雅居樂、百度、紅杉、電訊盈科、信德集團等均參與其中,背後是李嘉誠、何鴻燊家族。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2020年9月上海地方國資領投的100億元D輪融資。D輪融資完成後,威馬汽車估值已達57億美元。
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合計虧損高達174.35億元。
凈虧損不斷加劇的同時,威馬汽車的毛利率也遲遲未能轉正。同期內,威馬汽車的毛利率分別為-58.3%、-43.5%和-41.1%。
目前,威馬汽車共有四款車型在售,三款SUV以及一款轎車。雖然相較其他新能源車企,威馬汽車擁有車型不少,但並沒有換來更多的銷量。
有機構初步估算,威馬汽車每賣出一輛平均要虧損16萬元。這樣一來,就導致威馬汽車的虧損巨大,「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這已經不是威馬汽車第一次對上市發起衝擊,早在2020年9月,威馬汽車完成百億D輪融資後,便著手申報科創板,希望進軍「科創板新勢力第一股」。但沒多久,威馬汽車就被曝出暫緩科創板IPO進程。
對於暫緩原因,據知情人士報道,或許是在上市材料審查中發現了不少問題,威馬被質疑科技含量不足、研發投入營收占比不高和持續虧損等。
再說幾句
近年來,因業績、負債、官司、自燃事故、鎖電風波等備受質疑,現在儼然以「流血」上市為姿態的威馬也成了外界最為關心的企業之一。
業內人士看來,相比較審查嚴格的科創板,港交所對於新造車企業比較友好,因此成為威馬的選擇。
「車軲轆話」認為,上市,不一定意味著威馬就能堅持到最後,但如若上市未果,這樣的結果將會是威馬難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