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一生似乎都是為別人而活的,小時候為爸媽而活,結婚後為孩子而活,老年後為老伴而活。等老伴走了以後,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的一生從來沒有好好地為自己活過,於是,開始幡然醒悟,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今天想要說的這個50歲的唐姐,就是如此。
在過去的50年時光里,她似乎總是作為一個他人的角色而存在,小時候是父母的女兒,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要干很多的農活。
她每天有忙不完的時候,父母去世了,孩子也長大了,老伴去世,她才想要真正努力為自己活一次。
以下就是她的自述,聽起來真讓人唏噓。
我是唐姐,今年剛好50歲,前年的時候,老伴去世了,我女兒遠嫁,她覺得我自己一個人在農村裡生活太孤單了,讓我去她家裡養老。
我十分感動女兒能夠有這個孝心,於是,去年我就去女兒家裡生活了。
按理來說,和女兒一起住,幫女兒帶孩子,總會比幫兒子帶孩子更加容易些,畢竟是自己女兒的孩子。
可是,去了一年後,我真的覺得苦不堪言。
我到了女兒家裡之後,我想著自己身體還很硬朗,就將家裡的大小事都包攬了下來。
我主要負責家裡的家務還有做飯以及帶孩子。說實話,這些事情我在30歲的時候都做過,可當時精力不像現在這樣,當時並不會覺得累,可是現在感覺自己每天都忙得暈頭轉向的。
女兒女婿的工作都很忙,晚上下班都七八點了,女婿還經常加班,有時候要忙到凌晨才回來。
為了不打擾他們睡覺,孩子晚上都是跟著我睡的,因為和女兒對於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女兒也會經常會責怪我。
我知道自己的觀念確實不如現在的,但是幫他們帶孩子我真的付出了很多。
身體上的累不算什麼,最讓我難受的是,女婿的脾氣不太好,周末他在家裡的時候,總是會挑三揀四的,對我煮的菜有很多意見,尤其是看見孩子吃和我們一樣的飯菜,他就責怪我懶,不捨得分開煮。
我特別記得上個星期天的時候,女兒和女婿說要帶著孩子到外面去玩,但是不想吃外面的飯菜,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小,吃那飯店的飯菜不衛生,就讓我做一點孩子的菜帶去。
我想著要外出一天呢,怕孩子會很餓,於是,我就做了幾個炸雞翅中,還煮了一點花菜,做了點雞蛋餅。
結果等我打包好了後,女婿看到了我準備的這些菜,他說:「媽,我們外出去爬山,你準備的這個雞翅太咸了,而且一點都不下飯,等下我們吃飯的時候,孩子肯定會要跟著我們一起吃飯店裡面的。雞蛋餅也是很乾,到時候光喝水了,媽,你去做一道西紅柿炒蛋吧,更加下飯一些。」
聽到他這樣抱怨,儘管語氣不是很差,但我真的覺得他有點要求太多了。
這時,女婿開始有了些情緒,他聲音大得整層樓都聽得見。
他說:「你明明知道安安腸胃不太好,吃外面的東西不幹凈的話會拉肚子,會耽誤星期一的課。」
女兒聽到後,出來後就說:「別去了別去了,在家裡呆著吧,都快中午了。」
女婿更加生氣,他當著我的面罵女兒:「孩子每天憋在家裡不行,你這當媽的不合格,不外出接觸大自然,孩子要是自閉了誰負責?」
聽著他們這樣爭論,我也不想說話了,帶著孩子出門了。
其實我知道,女婿對我有很多不滿,他覺得我在他們家裡吃住,每個月他們還拿3千塊生活費給我,而我卻照顧不好孩子,更加不懂得為他們考慮。
可我過得也很不好受,每次在公園小區里,每次和別的老人提起幫女兒帶孩子的事情,大家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本以為女兒孝順,讓我到她家裡養老,但來到了這裡之後,我總是伺候他們一家子人,真的太累了,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在農村好。
於是,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和他們提出了今年不到他們家裡了,女兒說尊重我的選擇,可是女婿卻在挽留我,他覺得孩子還是需要一個人在身邊照顧的。
但無論如何我都不想去了,我真的累了。
今年我在村裡生活,自己種一些青菜,養了些雞鴨,生活總算好起來了。
所以,我選擇自己在老家生活。
人老了才明白,原來我這一生光為他們而活了,所以這一次,我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獨自在家裡生活。
一個人獨處,我真的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這才是晚年養老最好的方式。
結語:
於是,她選擇了獨自生活,一個人自由自在的,這樣的日子確實舒心很多。
其實人老了才會明白,真正幸福的生活不是和女兒捆綁在一起,而是給彼此一些距離,需要時能夠在身邊照顧,而平安無事時各忙各的事情,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會更加和諧。
唐姐的女兒也不能說不孝順,她將媽媽接到身邊,本來是不想讓她一個人這麼孤單的,但她低估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最後唐姐選擇不和他們在一起居住,其實也是出於修復和他們的關係,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她想要為自己而活了。
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夠學會善待自己,過真正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兒女湊合。
如此,才不枉費白來這世間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