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網快評: 有必要讓電動車企「內鬼」感受到壓力

2024-10-24     觀察者網

據「玉淵譚天」微博帳號披露,在中歐電動車談判的關鍵時期,歐委會想越過中方談判的合法代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與中方個別電動車企搞「單獨約談」,大家都能看出,這種做法很不地道。

這件事情在中國機電商會10月17日的聲明中第一次被曝光,聲明提到歐委會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又單獨與部分中方企業進行價格承諾談判。而且,這「部分企業」居然就在授權中國機電商會的12家電動汽車企業集團之內。

消息傳出後,輿論一時譁然,「揪內鬼」的熱情很高。但實際上,「內鬼」是誰,中國機電商會肯定一清二楚,並不需要網友去揪。機電商會把這個事情公開出來,本身很不尋常。既敲打歐委會,也向「單獨談判企業」釋放信號,你們私下裡搞的小動作我們都知道,攤到桌面上,也是通過輿論給你們一點壓力。

現在,「玉淵譚天」在一周之後又把幾乎同樣的信息點重發一遍,偶然的可能性很小。「玉淵譚天」屬於中央電視台旗下,發布希麼內容不會是隨隨便便的。很可能是因為一周前曝光的這個問題仍然存在,歐委會和「部分企業」的小動作還沒停。距離歐盟擬定的終裁日期10月30日只剩不到一周時間,這類小動作干擾了中國機電商會的談判處境。「玉淵譚天」的這篇文章顯然是有針對性的,並且進一步提升了信息強度,尤其「內鬼」企業得get到這一點。

中國人對這一幕並不陌生,教訓不少。比如,鐵礦石談判,國內鋼鐵企業一盤散沙,被國際鐵礦石巨頭輕鬆拿捏。一些中國企業在對外集體談判時所表現出的協作精神薄弱,單打獨鬥可能是把好手,團隊作戰能力卻是個短板。隨著地緣政治和國際經貿環境趨於更加複雜,對企業團隊作戰能力的要求也變高了,相關中國企業需要補上這塊短板,否則不但自己最後要吃虧,還會連累大傢伙兒。

歐委會的做法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與歐盟打交道我們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中國電動汽車問題上,歐盟內部的分歧十分明顯,我們也可以採取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策略,對那幾個「頑強派」,要有精準打擊方案;對不贊同加稅的國家,要鞏固和加強聯動;對立場模糊的國家,要爭取它們的理解和支持。總之,在終裁日期前,還是有不少工作可以做的。在其他領域,跟歐盟的交往博弈也可以參考這種方式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15981683be4b500a6e6ece551cfe955.html














中日最新對話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