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超還有沒有人逛?

2023-03-27     新經銷

原標題:傳統商超還有沒有人逛?

作者丨趙勝男

從2018年開始,國內便流傳著「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的謠言,當時的相關負責人回覆:這個消息太離奇了!

然而經過幾年,當時的離奇謠言卻也不再離奇。

2022年底,家樂福被供應商追收貨款的事件頻繁曝光,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關店熱潮。截至2023年1月30日,家樂福已退出湖南、杭州、成都等大型城市。

在中國的生意已然到了尾聲,翻身困難。

實際上,隨著電商和新零售模式的崛起,傳統商超的經營困難不僅限於家樂福,很多連鎖商超都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根據各大上市商超企業,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整個2022年,商超行業整體上收入不增反降,步履維艱,幾乎所有商超都預計虧損。

這也讓人不禁好奇:中國市場真的容不下傳統商超了嗎?傳統商超是不是真的從此一蹶不振了?

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傳統商超

40年前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放開,國內零售業態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零售不再以單一的國有大型百貨為主,而是多種業態並存,社區超市、商超、便利店、專賣店等都是在此契機下萌芽並發展至今的。

其中傳統商超,在當時憑藉著自選、貨品齊全、價格優惠等新穎的購物方式,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然而,由於當時購物習慣尚未養成,消費者往往隨意拆包裝或未付款直接品嘗,導致商超行業的初始發展並不順利。比如,在1981年成立的友誼商店雖火爆全廣州,最後卻因防盜不利、物品損耗率過高等原因,草草落幕。

隨著時間推移,國人慢慢適應這種全新模式的購物,逛大型商超成為一種時尚,並且一站式購物能夠節省很多時間,正迎合了當時消費者的需求。聯華、大潤發、家家悅、永輝等商超陸續開始興起。

自此,連鎖商超的模式在國內站穩腳跟,穩步發展。

到了千禧年,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速,商業地產開始崛起,許多商場、購物中心等大型綜合性商業項目相繼興建。商超作為零售業中的一個重要形式,也開始進入這些商業綜合體之中,與其他商業、娛樂、餐飲等業態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效應。

當消費者在商超購物後,就能夠享受到規模不小的商業圈,其中集合了豐富的飲食、休閒、娛樂和服務項目,相互補充共同吸引著消費者的注意力,並提供更全面、一站式的消費體驗。

這時,不管是外資商超還是本土商超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外資超市如家樂福、沃爾瑪等,受益於稅收、租金等諸多超國民待遇,再加上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強大的資本支持,很快就贏得消費者青睞,並實現高速增長;而國有超市則受益於政策支持和網點優勢,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連鎖商超都是家庭消費的主要流通渠道,也是傳統零售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然而,電商的出現動搖了連鎖商超的地位。例如,2011年淘寶「雙11」交易額52億元,相當於家樂福全國門店兩個月的業績,大大分散了實體店面的客流。

之後,越來越多新穎的購物方式出現,並且消費者對於購物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導致傳統商超開始不可控的走下坡路。

如今,經過疫情三年的洗禮,傳統商超已經是一片慘澹。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於2021年的統計結果顯示,14家上市超市企業中,僅有家家悅和紅旗連鎖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其餘12家全部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步步高降幅最大,同比下降達到15.23%。

在凈利潤方面,14家企業全部都出現了同比大幅下滑,其中9家企業出現了虧損,永輝超市更是出現了39.44億元的巨額虧損,這也是該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年度報告虧損。

根據2022年各企業的財報顯示,不少企業繼續出現了虧多賺少的情況。

比如人人樂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億元至-5.3億元,而上一年度同期為-8.57億元,虧損同比有所收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5.2億元至5.7億元,上一年度為-7.95億元。

北京華聯發布的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會出現虧損。

……

業績連連後退,被逼無奈就得大批關店。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14家超市上市企業2021年共新開門店1276家,關閉門店725家;截至2021年底,14家超市上市企業門店總數達11996家。

從曾經的繁華到如今的落寞,傳統商超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從最初的供不應求,幾公里以內沒有競爭對手,到如今的供過於求,競爭越來越激烈;從一站式購物的特有優勢,到如今的線上電商分化等等,都是時代變化推動傳統商超走向衰敗的因素。

衰敗的原因

深入探究傳統商超衰敗的原因,可以發現其受到了內外部環境的雙重影響。

從外部環境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三個因素對傳統商超產生了影響,而疫情是所有因素的催化劑。

1)線上衝擊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養成了在網上購物的習慣。相比傳統商超,網上購物提供更加豐富的商品選擇,價格也往往更具吸引力,同時還能享受到送貨上門等便利服務。

尤其是在長達三年的疫情期間,消費者更是因為需要而養成了線上購物的習慣,即時零售、到家服務、社區團購等新模式也隨之嶄露頭角,給傳統商超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即便疫情結束,很多消費者也會繼續保持線上購物的習慣,這種行為習慣形成後不易改變。

2)小型化趨勢

近年來,店面小型化已經成為日益流行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將目光投向了便利店、小超市等小型零售門店,這些小型門店通常位於社區內,提供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等商品,價格親民,購物也更加便捷。另外,這些小型門店的開店成本相對較低,容易吸引創業者進入市場。

在疫情期間,為了保護個人健康安全,很多消費者減少前往大型商超的次數,選擇在社區內解決生活所需。這種行為習慣既減少了人員聚集,也讓小型門店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因此,大型商超的人流量逐漸降低。

3)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上漲

傳統商超所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便是房租和人力成本上漲。這些經營成本的不斷增加並未得到物價上漲相應的支持,導致銷售額下降。

尤其在疫情期間,傳統商超的客流量顯著減少,經營成本卻沒有降低,導致很多連鎖店難以維持正常經營。

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內部問題也是傳統商超衰敗的重要原因。很多商超缺乏創新和營銷手段的更新,逐漸失去顧客的信任和忠誠度,使得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其他零售商或線上購物平台。

積極尋求自救

不少連鎖商超迫於經營的壓力,不得不嘗試創新、尋求突破,比如,開mini店、倉儲店、與線上電商融合等。然而同樣是尋求突破,所呈現的結果卻大不相同。

部分進行得很不順利,難以從新模式中得到增長。

比如,很多商超都嘗試過開mini店,但都未跑通。

2018年,沃爾瑪中國就曾測試過沃爾瑪社區店,「開在居民家門口的沃爾瑪」,一度開了8家沃爾瑪「惠選」。但最後,沃爾瑪希望在600-1000平米的社區門店賺到錢的模式沒跑通,2年後偃旗息鼓。

永輝超市也曾在近年大規模探索過社區生鮮店永輝生活和300-1000平米的永輝mini,永輝mini店有兩個口號:「家門口的永輝」和「新鮮的永輝」。2019年,永輝mini店開店超500家。2020年,大幅度閉店,到2021年全年關閉門店123家,僅剩33家。據其2021年年報顯示,「永輝mini」店虧損達1.3億元。

再比如,想要做好倉儲會員店也並非易事。

像台灣連鎖零售企業好又多,曾嘗試將會員制引入中國市場並嘗試開展倉儲式超市模式,但在2019年就宣布關閉所有門店。

也並非所有的傳統商超都以失敗告終,家家悅就是逆勢增長的企業之一。

1月30日,家家悅發布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家家悅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00萬元至5200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1200萬元至18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對於業績同比改善、實現盈利的原因,家家悅稱:2022年度公司適度控制開店速度,不斷提升開店質量,關停了低效門店,保持了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同時經營效率不斷提高,費用率同比下降,新區域虧損也得到改善。

除了官方公布的原因外,我們還能從財報中看出其他重要因素。

1)深耕重點區域

家家悅非常注重核心區域的建設。在其發展過程中,以膠東為據點向山東全境擴張,打造樣板市場,並向外輻射至周邊省份,北上南下拓展業務。

目前的家家悅專注於幾個樣板市場,比如山東、內蒙、河北、皖北、北京等,不斷地向更低層級下沉,實現更廣泛的覆蓋。

2)線上線下融合

雖然線下消費一直是主流,但線上渠道的分流趨勢無法避免。如何平衡好線上和線下之間的關係,實現良性引流,對於公司的營收至關重要。

家家悅充分做到了線上線下融合,抓住消費者追求便利化的心理,提供到家服務和到店自取等線上業務。這樣一來,就能吸引線上和線下消費者,增強了線上線下的聯動和導流。

成果非常顯著。據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通過美團、京東等第三方平台及家家悅優鮮平台提供到家服務的門店 511 家,比年初增加了 60 多家。門店線上銷售占比約 4%,線上銷售和訂單量同比增長均超過了 80%。此外,到店自提業務的客流線下轉化率不斷提升。

除了家家悅,永輝超市也值得一提。

在前幾年,永輝曾陷入了線上線下關係的困境,推出的永輝雲創,連年虧損最終只能放棄。

但失敗的永輝並沒有就此氣餒,反而加大科技投入。據悉,2022年,永輝科技投入約7億元。

現在,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永輝提供到家業務,聚焦倉配、商品、用戶,收穫了不少粉絲。

據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永輝線上業務銷售額保持了21%的增長,並且倉店合一的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客群共同,為線下引流。永輝超市發布關於2023年1至2月主要經營數據公告稱,經初步核算,2023年1至2月,公司實現經營性凈利潤8.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4%,實現歸母凈利潤8.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70%。

從各個企業尋求自救的結果來看,自救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甚至可能會接連試錯、碰壁。

但試錯的成本會很高,因為擺在商超企業面前的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找到契合企業現狀的變革之路,存活下去;要麼一成不變或者找不到合適的變革之路,被淘汰!

最後的話:

國內新渠道層出不窮,不斷分蝕傳統商超的客流。傳統商超的經營模式過於老套,在時代變革面前逐漸走不通。但是傳統商超並不會完全消失,市場依然需要這種形態。

為了跟上時代的變化,傳統商超需要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自救之路,不斷融入新模式,與時俱進。例如開設mini店、倉儲店、與線上電商融合等,這些都是可以參考的自救出路。家家悅、永輝等商超已經在自救之路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然而,這些措施並不是最終之道,未來還會不斷出現更新的渠道。因此,傳統商超需要保持敏銳度,隨時準備迎接新變化的挑戰。

PS:2023年4月6日-8日,2023中國快消品創新大會將在成都非遺博覽園緹沃麗酒店(青羊區光華大道2段601)盛大舉行。

本次大會將圍繞【新世界 新快消】為主題,3天時間,130位嘉賓,13場平行論壇,聚焦行業頭部品牌高管、平台創始人、全國各地優秀經銷商等,共同探討在新世界時代下,關於快消行業的最新動向,渠道的最新變化,市場發展的最新趨勢,學會如何在新世界裡,應對新變化,實現新增長,成為新快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12a874d8a2bc8c7881776cb9cb64b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