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愛抬槓?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

2019-12-28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總是能夠聽到鄰居在對自己的孩子表示不耐煩,因為自己的孩子總是要跟自己"抬槓",總是要一直問問題,堅持打破砂鍋問到底。每次鄰居教育孩子不能做某事的時候,孩子總是問為什麼不能做,並表示自己就要這樣做,面對孩子的問題,鄰居也只是大聲呵責孩子,禁止孩子做某事。也許是因為工作忙,鄰居總是沒有能夠好好解答孩子的"為什麼",還總是對孩子的"抬槓"表示不耐煩與困惑。

孩子愛"抬槓"是一種壞習慣嗎?

孩子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很多孩子都是"好奇寶寶",面對新鮮事物總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對於父母的教育,孩子甚至還要提出"質疑",並且問不到自己滿意的答案還絕不罷休。這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抬槓"。那麼孩子愛"抬槓",是一種壞習慣嗎?

答案是否定的。孩子愛"抬槓",這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種表現,家長如果能夠把握好孩子的"抬槓",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

  • "抬槓"是孩子表達真實想法的途徑

孩子愛"抬槓",並不是孩子本來就是這樣的喜歡一直問問題的,而是因為孩子對事件不清楚,"抬槓"是孩子表達真實想法和疑問的途徑。孩子通過一直問問題來解決自己的疑惑,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是孩子獲取新知識的一種方法,因此家長不要因為不耐煩而阻斷孩子獲取新知識的道路。

  • "抬槓"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在"抬槓"中,孩子對問題不懂就問,他們是在思考的基礎上才提出質疑的,在這個過程,孩子轉動大腦,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也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孩子通過不斷質疑,能夠有更多的想法,更多思考的空間,因而"抬槓"是能夠起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作用的。

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

  • 及時、正面回答孩子的質疑

孩子總是會不停地問問題,不停地對父母的教育表示有疑惑或者不滿意,因而他們也會一直提出"質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抬槓"。孩子有問題,肯定是因為自己想知道什麼,或者對父母的話不同意。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正面、及時回答孩子的質疑,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心理。

比如很多孩子會問父母自己是從哪來的,很多父母為了掩飾尷尬會跟孩子說"你是抱來的"這一類迴避的回答。父母這樣的回答不是正面的回答,孩子因為年齡小,有時候就會相信父母自己是抱來的說法,會對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心裡影響。

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並且針對這個問題,以簡單易懂的語言,跟孩子探討,可以深入探討孩子的個體,詢問孩子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想法引導進行其他問題的思考。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還能思考更多的事情。

  • 肯定、鼓勵孩子的提問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質疑時,父母應當表示開心而不是表示不耐煩。因為當孩子提出質疑時,就表示孩子長大了,孩子會思考了,父母要感到欣慰。所以,父母應當肯定、鼓勵孩子的提問。

當孩子不停地問問題,不停地反駁時,家長首先要耐心。家長的耐心與傾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注和尊重,也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可以這樣做:當孩子質疑時,家長可以親切地看著孩子說:"原來你還考慮了這些啊,真棒!"然後將孩子質疑的問題重複一遍,再針對孩子的質疑,向孩子解釋原因和結果。也可以在在為孩子解疑答惑的過程中,詢問孩子下一步應當怎麼做,讓孩子參與到解疑答惑的過程中,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找到答案,解決自己的疑問。

  • 在孩子的質疑中挖掘孩子的潛力

孩子提出質疑,證明孩子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父母和別人的思想,這是有利於孩子獨立思維鍛鍊的,因此家長要利用這一點來挖掘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要留心孩子平時對於什麼事情最執著,經常問那哪些方面的問題和對什麼事情比較感興趣,這樣家長也可以自己多接觸,在解答孩子的疑問時才能夠讓孩子清楚。孩子的質疑中隱藏著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想法來深入了解孩子的潛力,挖掘孩子的潛力。

孩子想知道什麼,父母就要及時告訴孩子,並且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去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設置一些懸念,比如問孩子"你覺得如果是這樣會怎麼樣",讓孩子帶著好奇心去探索,這樣不僅會激發孩子的興趣,也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思路與探索過程,因而這個答案也就變得深刻,孩子便於理解與記憶。

  • 順著孩子的質疑進行教育

孩子提出質疑時,就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迫切想要知道事情的原因,那麼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加以說理,孩子便能很快聽進去,也能夠讓孩子易於理解,這樣的教育效果最佳。

如果孩子問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那麼做,家長不能只說這樣做的原因,然後就只是告訴孩子原因而已,這樣孩子就算懂了也會很快忘記。家長可以讓先分析這樣做的原因,以及這樣做的後果和好處,同時,還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用其他的方法,告訴孩子用其他方法的缺點以及會產生的後果,再讓孩子自己對比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優劣,讓孩子能夠直接明了地知道兩者之間餓區別。

將道理寓於孩子的質疑中,讓孩子一邊解決自己的疑惑,一邊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與質疑相關的道理,這樣還能夠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獨自判斷,能夠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將道理記住,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對孩子提出"反向質疑"

孩子總是問為什麼和怎麼做,家長在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之後,也可以嘗試對孩子提出"方向疑問",將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再一次深入思考問題。

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再回顧一下家長所說的話,比如:"剛剛我說了什麼呢?你再回憶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也解釋一遍。"家長讓孩子回顧自己的回答,會讓孩子在回憶的過程中深入思考父母的回答,如果問題是比較簡單易懂的,那麼孩子也能夠在回憶中自己搞懂問題了。

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搞懂問題,那就反問孩子:"那你覺得是什麼呢?你先說說看,我想一想有沒有道理。"對孩子提出反向質疑,孩子解答之後,父母可以進一步問問題,並且不斷重複這個過程,直到讓孩子明白。針對一個問題,孩子一步一步提問,再自己一次次深入回答,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反問孩子,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在條件允許時讓孩子行動起來,在實踐中去尋找答案,讓孩子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學習的階段,而是自己去探索和思考。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