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最受關注的《銀河補習班》終於上映了。鄧超和俞白眉的組合期待已久。剛一上映,小編就迫不及待地去影院刷了這部片。
雖然許多有趣的梗交織成了略帶喜劇的氛圍,但中途,還是忍不住落淚。這部影片將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大膽挑開,讓人清晰地看到現存的問題,以及將來的問題。
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疑問,經由鄧超的口中說出,更是讓觀眾不得不思索,孩子不愛學習到底是因為什麼?難道真的是孩子的問題?
不久前,有一篇講述「順義媽媽群」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講述一群精英媽媽在把孩子送去藤校的路上如何奮鬥拼搏,那為了孩子寧願獻祭一切的姿態,把普羅大眾對於教育的焦慮放大到了極致。
在影片《銀河補習班》里,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對少年馬飛的一個問題,讓「順義媽媽」們帶來的焦慮迎刃而解:
「你將來想做什麼?」
馬飛馬上回答:「考清華北大?」如果考不上,就去樓下賣煎餅。好像人生一共就只有這兩個選擇。
馬皓文馬上告訴他:「清華北大不是目的,而是過程。」
精英教育、名校教育……單一的教育理念打造出流水線一般的孩子。不是說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就是不好,但是在過分追求分數的目的之下,扼殺了孩子天性,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影片中,閻主任把馬飛的飛機模型從樓上扔下,模型被摔得粉身碎骨,如同孩子那一刻分崩離析的夢想。
「你將來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問的不是一個空想的方向,不是別人制定的路線,而是要探尋自己內心最真誠的渴望,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但是,不說小孩,很多大人自己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高考結束,許多家長對孩子說:「你終於解放了。」
為什麼解放?因為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結束,過了高考這座獨木橋,剩下的時光應該會「輕鬆」很多。
而說出這句話的家長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成功通過高考,真的就是「解放」嗎?
《銀河補習班》中,一行人一起經歷了學校給高考生特許的放縱:將試卷、書本紛紛揚揚地從教學樓上扔下來,成了一場「紙片雨」。
馬皓文告訴閻主任,如果學生們真的熱愛學習,就不會發泄一般地將課本試卷大肆丟棄。他再次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學習,難道不是一個人一生的習慣嗎?」
除了高考,人一生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很多。步入大學,沒人像高三那樣盯著自己,許多人放鬆警惕,變得散漫放縱,結果就是四年大學結束,感覺自己像做了一個夢。
步入社會,需要學習人情世故,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提高技能,以適應行業和科技的發展……學習,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
而過分的控制意味著對學習興趣的扼殺。陪伴一個人一生的技能,在人生的早期就讓他們感到厭倦和痛苦,那麼接下來的日子,他們真的會主動且飽含興趣地去學習嗎?
雖然影片看完,但這兩個問題還深深埋藏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消散。
影片中的馬飛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夢想,用多年來積攢的學習能力和不斷思考的習慣,拯救了自己,成功返回地球。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如此幸運,能夠從走彎了的路上再回到正途。《銀河補習班》對教育和親子關係的質問,值得每個觀眾和家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