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天塹「貸」作橋——東鄉縣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紀實

2020-04-20   每日甘肅網

脫貧天塹「貸」作橋

——東鄉縣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紀實

民族日報記者趙懷斌 麻紅梅

農戶貸款建起採摘型農家樂

創業擔保貸款像春雨,在乾涸的東鄉注入了生機,架起了一座脫貧的「金橋」。4月17日,記者走訪東鄉縣農戶,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筆筆發展養殖業、開辦餐飲業貸款給他們帶來的喜悅。

關卜鄉草灘村在偏遠山區,這裡有著悠久的養牛傳統,家家戶戶都會養牛。然而,大部分群眾由於資金等條件的制約,擴大養殖規模心有餘而力不足。3月中旬,草灘村村民知悉縣政府協調銀行準備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大家歡天喜地都去諮詢相關情況。

10天的時間,草灘村有609戶群眾申請了貸款。不到一個月,580戶農民貸到了10萬元或15萬元的養殖業發展貸款。貸款一到手,群眾便第一時間購買了育肥、能繁母牛。

記者走進劉忠華家的牛棚,看到嶄新寬敞的標準化牛棚內有10頭牛。劉忠華告訴記者:「貸款到手的第二天,我們就用8萬元貸款,從定西市場上買了5頭牛,剩下的貸款還準備買些飼料等。」

隨後,記者到馬比倆力、馬則乃白等10名群眾家中了解情況。村幹部告訴記者,貸款的群眾正動用各種資源,精心選擇適合自己養殖的牛,想到要靠養殖脫貧致富,他們心裡都樂開了花。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儘快落實群眾發展養殖業貸款,縣上的統一要求村聯戶長(州、縣幫扶幹部)、駐村工作組組長、村黨支部書記或者村主任和貸款人,4方簽訂貸款發展產業合同。

大樹鄉馬一吉勒是建檔立卡戶,如今成了一個養殖大戶,他告訴記者,「感謝銀行多年來的幫扶,現在存欄羊有145隻,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最近,他又申請10萬元創業貸擴大養殖規模,現已有兩座羊棚。

像馬一吉勒一樣的還有趙家鄉白家村的120多戶群眾,他們根據自己擴大養羊規模的需要,有的貸款10萬元,有的貸款5萬元。由於這個村的群眾常年從事羊販運、育肥,對周邊市場非常熟悉,在州、縣幫扶幹部的積極協調幫助下,短短20天時間裡,所有貸款的群眾都按照需求,購買了優質的羊。

走進白家村,看到這個村所有的圈裡羊都活蹦亂跳,小的羊圈有30多隻,大的羊圈有上百隻。趙家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讓每一個貸款養殖的群眾都能掙到錢,獲得效益,我們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防疫、銷售和飼料供應等措施。」

養羊是東鄉縣農村最普遍的產業。如今,許多山村像白家村一樣,藉助創業擔保貸款,家家戶戶擴大養殖規模,走上了養殖致富路。

唐汪鎮全域四季旅遊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最近,在美麗的杏樹下、洮河岸邊,20家農家院悄然誕生。該縣財政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縣上的規定,對擴大和興辦餐飲業群眾,不論餐館是在縣內還是在省內外,縣上都提供10—15萬的創業擔保貸款。唐汪鎮不少群眾已經拿到貸款,在家鄉和省內外擴大和新開餐飲企業近百家。」

該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已經發放創業貸款5.5億元,雖然還沒有統計出群眾利用貸款發展了多少只牛羊,擴大和新開了多少家餐館、農家樂,但沒有一筆貸款用作它用。」

記者了解到,所有幹部和部門都要在一周一次的東鄉縣扶貧工作調度會上,對創業擔保工作作彙報、作指導、提要求,使得創業擔保扶貧貸款工作有秩序進行。

2020年的春天,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硬堡壘,東鄉縣年底要實現脫貧的目標,脫貧產業就成了關鍵中的關鍵,創業貸款正在有力解決這個難題,確保群眾在邁進小康的路上步調更穩,底氣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