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觀音「秀骨清像」,為何南梁觀音體態漸趨豐滿,曲線分明?

2023-01-12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南齊觀音「秀骨清像」,為何南梁觀音體態漸趨豐滿,曲線分明?

觀音在中國人的眼中一直有著很高的信仰地位,自古人們就把他當做救苦救難的活神仙。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我國各地都有供奉觀音的廟宇,其中所擺放的觀音造像卻各有不同,形態各異。

在歷史上巴蜀地區也有許多觀音造像的文物出土,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南朝時期相繼的朝代南齊和南梁的觀音造像在外觀上卻大為不同。作為兩個相繼的朝代,發生這樣的畫風突變還是真是讓人疑惑,但是從歷史的影響上來看,卻也都在情理之中。

一、南齊要求勤儉節約,南梁卻一片繁榮昌盛。

1、南齊統治者提倡的是節儉,不奢靡。

南齊是南朝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是壽命最短的一個朝代,只有二十三年的歷史。

從小就具有軍事天賦的蕭道成16歲便在軍中任職,在前朝任職期間更是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前朝皇帝實在太過狂暴、昏聵,以至於民生載道,天怒人怨。終於蕭道成找到機會,便聯合其他大臣發動了叛變。擁立安成王劉准為宋順帝,並且自己執掌了朝政大權。

人一旦擁有了權力就無法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當了2年皇帝的宋順帝被迫讓位於蕭道成。就這樣,蕭道成建立南齊,成為開國皇帝,歷史上稱他為齊高帝。蕭道成治國理政還算不錯,他身體力行的管理政事,善於總結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倡導節儉,不允許奢靡。

還開創了「檢籍法」,以便清理戶籍,革除暴政。希望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以求取政治的穩定,使得南齊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南齊倡導的這一政治理法,對於當時朝代的風俗文化是有一定影響的。

所以我們看到的南齊觀音造都是秀骨清像,軀體直立,裝飾簡潔。作為一個提倡反腐抗廉的國家,不可能把觀音做成姿態豐腴過於華美富麗的樣子,不符合國情。

2、南梁在梁武帝的帶領下,國泰民安,一團和氣。

南梁是繼南齊之後的一個朝代,兩朝的開國君主都姓蕭,說起來他們還是同宗,但是兩朝的國情卻大不相同。梁武帝在南朝史上,可算一位非常勵精圖治的皇帝。他在上位之前,就在基層政權中摸爬滾打,有豐富的經驗。對於之前齊朝的腐敗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堅決抵制以前政權的做法,一心一意要做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所以在執政期間,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實行的一切政策都是針對百姓們能安居樂業,經濟能繁榮增長的。當然他也確實做到了,南梁在南朝的四個朝代中可謂是最為繁榮國強的。

梁武帝稱帝以來,一直遵循以德服人的原則,實施溫和的政策,以發展經濟為重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重視文化的發展。百姓們生活穩定富足,在觀音造像也表現為形體漸趨豐滿,身軀曲線明顯,瓔珞等裝飾物增多。可見百姓們在建造觀音像的時候,心態是非常滿足的,與南齊的心境截然不同。

二、大環境的影響下,受到到不同的藝術家薰陶,致使造像風格不同。

1、南齊觀音造像受到前朝江南陸探徽畫派影響頗深。

南齊存在的時間本就短暫,再加上國家從經濟上就未獲得很好的復甦,所以在藝術上的造詣也不怎麼高,現今出土的南齊觀音造像也僅有兩例。

當時的繪畫和藝術依然受前朝影響較大,而陸探徽就是前朝非常有名的畫家。陸探徽與之後提到的張僧繇都屬於「六朝三傑」之一,在宋明帝時就是宮廷畫師。史上稱他為最早的畫聖,據說他是書法入畫的創始人。

《歷代名畫記》中記載有他的畫達七十餘件,取材非常的廣泛,從聖賢圖繪、佛像人物到飛禽走獸,沒有一樣不精通的。連謝赫的《古畫品錄》中也對他推崇備至,他是江南蘇州一帶最早的傑出畫家之一。而陸探徽最為擅長的就是畫肖像畫,歷史人物畫,其畫作都具有秀骨清像的特點。

作為藝術上品的朝代,自然是沿襲前朝優秀藝術家的風格。所以南齊的觀音造像呈現的也是如陸探徽畫作風格一樣秀骨清像。

2、南梁觀音造像是參照具有「畫龍點睛」之名的藝術家作品建造的。

相比於南齊,南梁的形勢一片大好,在藝術上也是為歷史做出了傑出貢獻,觀音造像在現今發現的就有十例之多。張僧繇就是南朝史上另一位傑出的畫家,他擅於寫真,最常畫的是佛像、龍、鷹。成語「畫龍點睛」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

古史上有雲,他畫的龍非常精妙。相傳他在一寺廟的牆上畫了四條龍,並給其中的二條龍點上了眼睛,這兩條龍便騰雲駕霧地飛到天上去了,而未點睛者仍在牆壁上。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是足以見得他所做之畫的逼真和精緻程度。他不僅長於人物畫,而且能畫山水禽獸,還會塑像,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美術家。當時的梁武帝本就好佛,凡裝飾佛寺,就命他畫壁。

所繪佛像,自成樣式,被稱為「張家樣」,為雕塑者的楷模和典範。自然而然南梁的觀音造像也是跟隨潮流趨勢,以張僧繇所做之樣廣為流傳下去。再加上樑武帝的大力支持,觀音造像的樣式必然是照其畫樣的。

出土的觀音造像樣式也多是富麗華貴的,頭上和身上的飾品都相較南齊增加許多,並且形態也豐滿許多,曲線優美。不再是站著筆直的形象,而是略微彎曲呈現「S」型,感覺隨時會飛走一樣,很是生動。這一時期的觀音造像對後世也是有很大的影響。

三、兩朝百姓心理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也影響了觀音造像的外觀。

1、南齊的百姓的願望在觀音造像上充分的體現了。

南齊的百姓說來也十分艱苦,剛從前朝的火坑裡跳出來,還沒享受多久的好日子,又跳進了一個新的火坑。前面有說道在蕭道成的治理下,國家的形勢還是相對和諧穩定的。

可惜這位皇帝僅在位三年就突然因病過世了,雖然他的兒子在位期間仍然延續了「檢籍法」的實施,但是不久後該政策的缺陷也充分的暴露出來。貧民常被冤枉,富人又藉機占便宜。

最後百姓實在難以忍受發生了暴亂,而之後上位的幾位皇帝大多荒淫無道,搞得整個國家烏煙瘴氣。在這麼動盪的國情中,百姓向觀音菩薩求取的不能是功名利祿,而是希望菩薩顯靈救百姓於水火之間,並獲得平等。

所以南齊的觀音造像與脅侍菩薩形象相似,也表達了百姓獲得公平待遇的心境。希望他們的統治者能夠是清廉正直的,而不是奢靡無度,殘暴無仁的,希望國家能夠獲得寧靜和祥和。百姓們的願望在觀音造像也獲得了充分的體現。

2、因為皇帝本身信佛,所以全民對於佛教事業也尤為熱衷。

南梁作為南北朝史上的重要角色,除了國強外讓人津津樂道地就是梁武帝對於佛教事業的熱愛。佛教的推廣到梁武帝統治的南梁時期達到了鼎盛。

梁武帝最初信奉的是道教,但是他想以佛化治國,在即位第三年率領僧俗將近兩萬人,舍道歸佛,以佛教表示信仰。他曾下詔令全民奉佛,這讓信佛在梁朝成為了一種時尚。梁武帝佛學造詣很深,廣交當時的著名有道高僧,更是大肆興建佛寺廟宇。

他還主持並親手編輯並注釋佛經,多次親自登堂講授佛經,舉行法會等等。百姓們在這麼一位虔誠的皇帝的領導下,自然對代表佛的觀音非常敬重。除了之前所說的國情的影響以外,梁武帝的這一系列舉動,都讓觀音造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清貧模樣,而更添了多許豐腴和富貴。

總結: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觀音菩薩本身就代表著平等無私的廣大意願,當百姓們遇到任何的艱難困苦,如果能夠虔誠的稱念,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並且觀音菩薩是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於不同需求的眾生就能變成不同的身相。所以即使南齊和南梁的觀音造像略有不同,但是它都表現了人們的精神寄託。而在不同的外貌也真實的反映了人們不同的需求和心境。

在兩朝不同的大環境下,兩國人民對於自己的生活的渴望都是迫切的,佛或許不能真的拯救他們於水火,但是會成為他們更好面對生活困難的動力。觀音菩薩所表現的品格,是非常的貼合我國的需求,很大程度的彌補我國在文化上的缺憾。

所以對於觀音的信仰在傳播過程中也是緊密切合了我國的社會、文化以及人民的心理,在不斷演進、不斷調整下使其成為印度佛教中國化中最全面、最深刻、最徹底、最廣泛的一種信仰形態。它對於我國的哲學、宗教、倫理、文藝、社會生活以及思維方式、民族精神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觀音造像是佛教造像藝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精神的表達、信仰的依託。

參考文獻

《釋道汪傳》《歷代名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