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站一直虧錢,充電樁又何時賺過錢?

2023-12-12     優視汽車

2023年年底,蔚來將累計建成超過2300座換電站。如果按照每座換電站300萬元的成本估算,蔚來在換電站上的投入早已超過60億元。

更關鍵的是,蔚來為了給自家用戶更好的服務,換電站完全屬於「半公益」性質,再加上現階段還沒有其它車企與蔚來換電站有量產、實用性質的合作(吉利、長安的換電車型還沒有下線),所以蔚來的換電站還遠談不上盈利。

正是因為如此,換電站比不上充電樁的言論在網絡上四起,搞的蔚來壓力很大,而隨著國家隊和民營巨頭長安和吉利的加入,唱衰換電站的言論才少一點。

換電站不賺錢就說它不行,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認為不是這樣,畢竟充電樁也沒賺錢。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的廣州、青島、上海、重慶等諸多城市的充電樁電價就存在上漲趨勢。

漲價的主要原因就是充電樁運營企業沒有盈利,經營壓力越來越大。至於次要原因才是受到夏季和冬季用電需求的猛增,電費成本上漲。

新能源車的充電費主要是由電費和服務費組成,經過筆者的實際充電體驗發現,大多數充電樁的服務費是電費的1倍左右。顯而易見,充電樁運營企業是要通過調整服務費來彌補部分虧空。

目前,主流的充電樁企業有奧特訊、特來電、星星充電、e充電等等,以奧特訊為例,從2020—2022年,奧特訊的凈利潤分別為0.06億元、-0.33億元、-0.4億元。連續3年,奧特訊是一直虧損。

需要注意的是,奧特訊是屬於已完成充電樁產業鏈布局的企業,充電樁的大部分零部件都能實現內部供給消化,採購成本可以降到最低水平,盈利水平應該是有保障。即便如此,它還是虧錢,奧特訊都這樣了,其它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又能好到哪裡去?

不管是換電站還是充電樁,它們都在虧錢。其實這也是很多車企不願意自己下場大範圍建設充電樁的原因,企業都有逐利性,賠本的買賣你是車企負責人,你願意幹嗎?

12月11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滲透率40.4%,較去年同期36%的滲透率提升了4個百分點,預計在明年新能源車批發銷量可達1100萬輛。「

龐大的新能源車銷量,勢必會帶來用電量和充電樁使用頻率的激增,屆時充電樁的數量只會越來越多。可偏偏充電樁與換電站一樣都屬於重資產的基礎設施,一次性投入大,回本周期卻慢。如果第三方的充電樁企業長時間不賺錢,那它們自然不再願意花心血運營,那時新能源車用戶的充電體驗會變的更差。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車企直屬的充電網絡充電體驗可能會更好,成本可能更底,畢竟它們比第三方更在意用戶的口碑。(文/優視汽車 向前)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f60dd7d8483c0681594417bbec6f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