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廣場
白居寺長江大橋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春花爛漫時,在巴濱路,不少市民攜家帶口前來遊玩。市民張鵬帶著妻子和3歲的女兒前來踏春,「我們在附近住了七八年,周邊環境越變越美,生活起來更舒服了。」
從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出發,多年來,巴南區著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全力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成效斐然。
2022年,巴南區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搶抓發展機遇,深入推進城市提升和城市更新,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成色、高品質生活注入新內涵。
「兩江四岸」持續煥新
2022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更新。擁有60餘公里濱江岸線的巴南區如何行動?
在巴濱路花溪河入口處,花溪河濕地公園項目工地上正乾得熱火朝天。貫通河口兩側的慢行步道初見雛形、桃花等各類綠植剛剛下地、石灘和石潭等生態基底已經成形……預計今年6月,集生態保護、科普教育、休閒遊憩於一體的江灘河口濕地公園將與市民見面。
作為「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之一,花溪河濕地公園始於李家沱大橋複線橋預留施工區域,止於茶花廣場東,岸線全長2.4公里,總投資約1.2億元,是承載巴南傳統文化及延續生態脈絡的重要節點。
說起花溪河,不少人會想到清朝詩人趙御描繪花溪河美景的《龍灘溪》一詩:「石峽波光綠上衣,溪邊只少鴛鴦飛。日月正欣黃泥板,妙載詩人一舸歸。又雲一棹沿源到,只陡半山鷓鴣鳴。石知漁子能來否?強借桃花號此溪。」
「花溪河濕地公園將再現這條河流的『詩情畫意』。」巴南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花溪河濕地公園建設以詩為原型,融入桃花、溪水、石峽等文化景觀元素,營造花溪河口景觀特色,並重點塑造桃花之境、飛虹臥波等特色景觀節點,增強遊人的參與性與體驗感。
據了解,巴南區內龍洲灣至李家沱約16公里均屬於「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範圍。目前,巴南已完成花溪河口濕地片區建設總工程量的90%,同時正在積極推進貫通工程李家沱段、延伸工程巴濱綠岸段建設。
今年,巴南區將繼續推進巴濱路環境品質全面提檔升級,完善城市濱江帶功能,高質量實施「兩江四岸」項目,「以人為本」精心描繪兩江四岸巴南美麗畫卷,做靚城市名片,將巴南建設成為濱江活力之城。
美麗家園推窗見景
如果說濱江岸線的美叫人倍感期待,那麼巴南城區開始盛放的花海則讓人流連忘返。
2月開始,渝南大道的玉蘭花、美人梅、茶花等次第開放,沿線的美景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拍照。
緊隨其後,龍洲大道的上萬株照手桃、北美海棠將逐漸進入盛花期。屆時,可以觀賞到桃花連片的壯觀景象。每年這個時候,龍洲大道都能在朋友圈擁有姓名。
3月中旬至4月初,配植櫻花、紅葉李等花種的巴濱路也將迎來粉白色花海,江岸與花海的美學疊加效應,更是盡顯絢爛、美不勝收。一旁的茶花廣場還有一片沿江蘆葦盪,帶來別樣風光,每到好天氣,都有大量市民前去遊玩、打卡……
在巴南區,每到一個花期,便能觀賞到不一樣的美景。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已成為巴南區居民的日常。
2021年至今,巴南區累計綠化美化坡坎崖灘54.11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263.17萬平方米,實施城市園林綠化補缺提質面積11.8萬平方米,巴濱路濱江風景帶、金秋菊花展(季)贏得廣泛好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接下來將更注重城市內涵,在公園建設和節點打造中注入更多人文理念,融入優秀的黨史文化、豐富的巴渝文化等元素,形成富有地域特色、人文色彩和歷史風貌的亮點,滿足市民對文化藝術景觀的高品質追求,讓城市釋放新活力,美得有溫度。」巴南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巴南區將再接再厲,進一步優化城市視覺空間,新增一批社區小遊園、口袋公園,推進龍洲灣智慧公園、雙擁公園等建設,打造十里桃花、百花長廊等高品質景觀大道,高水平舉辦菊花藝術展,精心描繪巴南「四季有花、四季有景、花展不落幕」的詩情畫意,讓居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
智慧引領城市未來
近日,前往巴南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事的鄭女士發現,附近的龍洲灣公司停車場完成了提檔升級。「高效又快捷,比以前方便多了。」鄭女士笑道。
據鄭女士回憶,過去龍洲灣公司停車場僅在出口有工作人員收費,車庫裡沒有人員指引,找車位全靠眼神和運氣,「現在從入庫、停車到繳費,全程都有智能化感應系統,不用排、不用等,安逸得很。」
鄭女士的經歷不是個案。為了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停車貴這一城市管理中的痛點,巴南區將智慧停車作為解決方案引入市民生活。
首先,巴南區採取「打補丁」的形式,利用閒置地塊建成一批便民臨時小微停車場,緩解老城區停車功能配套不足的問題。其次,逐步完成路側停車位、停車場的智慧化改造,進一步破解停車難困境。
如今,巴南區陸續完成了7個停車場升級改造、涉及停車位1500餘個,魚洞街道廣場支路路側等地的公共停車位正式啟動智慧停車收費,贏得廣大居民一致好評。
在巴南區看來,要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讓廣大市民享受高質量的城市生活,建設智慧城市是必然。
為此,巴南區不斷加快推進智慧城管建設,強化數字城管案卷辦理,開展城市管理政務數據資源和公共安全視頻共建共享,持續完善城市管理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重點區域視頻資源清查,開展數據、視頻匯聚市級平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下一步,巴南區將統籌推進智慧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啟動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建設,強化集約建設和共建共享,讓城市更智慧,讓市民生活更美好。
交通建設提質增速
遠眺過去,南環立交仿佛一個同心結,四通八達的車行橋樑與人行天橋縱橫交錯,10條匝道相互交織,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熱鬧非凡的交通網絡充滿活力。
今年1月,備受矚目的南環立交改造工程全線建成通車,一舉加強了中心城區與巴南區界石鎮以及渝黔高速、渝湘高速沿線區縣的交通聯繫,並極大改善了「鹿界南」(鹿角—界石—南彭)片區交通環境,為沿線地區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巴南區交通建設喜訊連連。渝黔高速複線通車;龍洲灣隧道、白居寺長江大橋、渝南大道D段南段(一期)等重要幹道建成通車;外河坪公交場站等29處樞紐站場建成投用;軌道交通2號線、3號線聯網運行,渝黔複線高速公路連接道、新燕尾山隧道、軌道交通18號線和24號線等項目加快推進;鐵路東環線等項目加快推進,實現了區域鐵路建設零突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78公里,形成「二環三射」高速路網,密度居中心城區第一位……
說起如今的出行變化,巴南區居民紛紛點贊:「道路面貌變化好大,路變寬了,更平整了,比以前好很多。」「新建的瀝青路順暢,路都好走了。」「城區內的公交線路越來越多,出行非常方便。」
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我市發展大局,巴南區切實增強做大做強主城都市區的責任意識,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全力做好交通規劃建設,著力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讓群眾出行更快捷更舒適。
今年,巴南區將全力助推交通「大動脈」,打通五城「斷頭路」,暢通城區「微循環」,推進「四網融合」建設,打造輻射能力強大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實現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全面暢通、無縫對接。
連結>>>
走好「趕考路」 答好「文明卷」
在花溪街道民主村,「背簍志願隊」的志願者們正穿梭在樓道間。他們肩挑背扛,用背簍、扁擔將雜物一一從樓道中背出,再運上清運車,累得滿頭大汗。看著重新恢復乾淨的樓道,住戶們感激不已,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在惠民街道輔仁村,院落外牆上彩繪著顏色亮麗的鄉間美景及「鄉村振興」「文明鄉村」等美術字樣,為輔仁村增添了別具一格的文化風貌,充分展現了美麗鄉村示範院落風貌。
在龍洲灣街道龍騰社區,建立起了以「禮信」(禮儀和誠信)為文化內涵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了7支以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居民代表等為主體的「禮信龍騰」特色志願者服務隊,整日行走在服務群眾的路上,為居民提供高質量、常態化、受歡迎的志願服務。
……
秉持「文明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巴南區以創建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區為目標,以民生福祉為導向,貼合地域特色,探索實踐「六新」路徑,走出一條「以文潤城、以城惠民」的巴南創文之路。
「六新」路徑,即以精準為統領、跑出巴南「新速度」,以民生為宗旨、彰顯時代「新擔當」,以產業為基礎、塑造城鄉「新氣質」,以需求為導向、跨入服務「新常態」,以典型為引領、樹立文明「新標向」,以品牌為依託、構建育人「新模式」。
匯聚120萬巴南兒女的磅礴偉力,巴南將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區,走好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趕考路」,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巴南答卷」。
數說>>>
2022年城市提升目標
推進6個老舊片區有機更新;
實施33個老舊小區改造;
新增城市綠地130萬平方米;
完成坡坎崖灘綠化美化30萬平方米;
新增社區小遊園、口袋公園共計4個。
賀娜 楊敏 圖片由巴南區住房城鄉建委、巴南區城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