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二季度虧損31.8億元,已經遠遠落後抖音

2022-08-25     睿財經

原標題:快手二季度虧損31.8億元,已經遠遠落後抖音

睿財經訊(文/王蕾)8月24日,港股快手加速下跌,跌近10%,總市值跌至3000億港元下方,快手公告稱,2022年二季度凈虧損31.8億元。快手科技發布2022年二季度和半年度財報顯示,快手上半年營收427.6億元(單位均為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8%。期內凈虧損達94.3億元,同比下降85%;調整後虧損50.3億元,相較上年同期收窄近53%。

二季度,快手營收近216.9億元,環比增長近3%,同比增長13%,為上市以來最低增速。該季度凈虧損31.8億元,同比和環比均減少超過50%;調整後虧損下降至13.1億元,同比大幅減少74%,環比減少65%。

商業化遭遇瓶頸

從業務來看,快手二季度線上營銷服務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10.5%,這是自上市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個季度,同比下降下降到50.7%,環比也減少超3個百分點。

實際上快手在商業化背景下遇到了增長瓶頸。快手開始進行大規模人員調動在這個月初時隔僅五個月再次進行人事調整,宣布成立新一屆經營管理委員會(簡稱經管委,快手最高權力機構),涉及多部門架構調整和人員變動,其中最令人矚目是快手K3戰役總指揮的「功勳」人物馬宏彬,從商業化部門負責人轉崗至國際化事業部負責人,其原來的職位則由原HR負責人劉峰接任。

快手廣告業務分為內循環電商廣告與外循環廣告,前者為平台內進行直播帶貨的商家、主播為了引流進行的廣告投放,後者則指向不直接在快手域內完成的廣告,相比之下外循環廣告的壓力會更大。

由於平台下沉屬性明顯,在外循環廣告即品牌廣告與效果廣告方面短板明顯,這也是快手在近兩年大量投入成本開拓的增量市場,包括簽約明星入駐,藉助冬奧會、春晚等頭部資源吸引品牌方。因此快手去年上半年廣告業務高歌猛進,期內兩季度營收分別同比增長達161%和156%。

今年一季度,平台的廣告主數量同比增長超過60%,但快手線上營銷服務同比增長不到33%;二季度廣告主數量同比增長更是超過90%,但收入同比增速反而下滑22個百分點。

海外依舊虧損

財報顯示,海外業務部分,2022年以來,快手在控投入的基礎之上,在重點市場探索變現模式,並依託算法技術疊代,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內容供給等,打造高粘性的用戶群和內容創作消費的正循環生態。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快手在海外市場的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創下新高,平均使用時長超60分鐘,海外用戶留存率及用戶參與度進一步提升。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快手海外對業務和團隊進行持續優化:重點布局核心市場,收縮非核心區域的投放;同時整合Kwai、SnackVideo等產品,提升中台運營效率。今年3月,快手進一步調整國際化事業部組織架構,單獨設立國際化商業化部。

目前,快手已在海外市場進行商業化嘗試。第二季度,快手海外總營收為1.03億元,環比增長超過一倍。經營虧損由2021年同期的43.68億元大幅收窄至16.06億元,減虧幅度達63.2%。

落後抖音

2017年抖音僅成立半年時,快手的日活就已經突破了5000萬。隨著抖音提出打造「年輕人的潮流社區」,並以網紅明星為活動引流造勢,抖音漸漸將比分追平。

到了2019年的上半年,快手宣布日活超過2億,這時的抖音日活已經突破3億;截止今年,抖音的日活已經超6億用戶,快手日活依舊在3億邊緣徘徊。

快手和抖音逐漸拉開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方向不同。同樣是內容平台,快手和抖音一個偏向社區,一個偏向媒體。

首先是兩者的用戶基本盤定位不同。

抖音聚焦的一二線城市用戶,「腔調」「精緻」「小資」的內容更受用戶的追崇;而紮根於下沉市場的快手,向來以「老鐵文化」為支撐,內容上也更傾向於「真實」「接地氣」「生活氣息」。

而盛行內容直接就影響用戶的表達意願,比如B站,從流量上看,它遠遠比不上抖音,但就用戶活躍度來看,擁有「彈幕文化」的B站說是能吊打也不為過。

快手亦是如此。據統計,以點贊為10萬的視頻為例,快手的評論數接近10000條,而抖音的評論僅有3400條。換算下來,快手中用戶的表達意願是抖音用戶的3倍。

快手依舊需要繼續努力,前有抖音,後有微信視頻號、B站僅僅追趕。據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6月微信視頻號活躍用戶規模突破8億,抖音為6.8億,快手僅為3.9億。除此之外,視頻號2021年的DAU已超5億,而快手2021年平均DAU僅為3.08億。

根據快手上市聯席保薦券商摩根史坦利的預測,快手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初步實現盈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e421fb8a45e15f3d68d1cb335f787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