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換帥,還債壓力未變。
作者 | 蒲肅
來源 | 債市觀察
金地集團(600383.SH)董事長凌克卸任的消息一經發出,金地集團股票跌停,多隻債券也應聲下跌,業內評論稱「凌克卸任,金地跌停。」
為平穩股債雙市,10月18日,金地集團緊急發布公告,表示「董事長辭職的公告,市場關注度較高,為回應市場關切,公司就相關情況說明」。
來源:企業預警通
說明內容中表示,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且截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月度銷售金額已連續三個月環比回升,銷售排名保持在行業前列。同時,公司合理安排開竣工計劃,並確保竣工和交付如期達成。
但截至10月18日收盤,金地集團股債雙跌的趨勢仍未停止,但有所緩解,其中股價跌幅2.17%。
但金地集團的債券價格跌幅仍在繼續,其中「21金地03」跌超13%,跌破40元;「21金地04」跌超8%,跌破30元。此外,21金地MTN007盤中成交價26.1元,較前一交易日中債估值59.4234元,偏離-56.08%;21金地MTN004盤中成交價28.2元,較前一交易日中債估值65.0423元,偏離-56.64%;21金地MTN006盤中成交價37.05元,較昨收價63.3200元,跌幅-41.49%。
長期來看,凌克卸任帶來的「股債雙殺」,只是之前市場上積攢的金地集團各種消息的爆點,市場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凌克的卸任,究竟是身體原因,還是經營壓力,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金地集團的公開回復再次回應了上述疑問,「確實是出於身體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金地集團在經營上遇到的現金流壓力,並未減輕。未來股債雙市場要維持平穩不是一封聲明就能解決的,還是要取決於金地集團能否平穩穿越周期。
關於金地集團的現金流壓力,明確而具體的信息是來自今年8月份流傳出的一份「房企調研要點」,被稱為是金地集團內部流出,其中提到明年1季度到期的83.5億元債務「(償還)能力與意願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上述調研被多家媒體引用,而金地集團至今也沒有對其進行公開否認。
從負債結構看,截至2023年6月末,金地集團有息負債合計約1095.85億元,其中,銀行借款占比為70.84%,公開市場融資占比為28.98%,其他融資占比為0.18%。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4.39%。
金地集團長期負債占全部有息負債比重的為62.85%。其中,境內負債占比95.73%,境外負債占比4.27%。
2023年上半年,金地集團資本化的利息支出合計約10.85億元,沒有資本化的利息支出約為約為16.96億元。
從三大現金流情況看,金地集團上半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同比都是下降,其中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僅約2.1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96%。
而籌資性現金流凈額約負115.75億元,金地集團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償還債務同比增加。此外,金地集團沒有明說的是,上半年金地集團境內債發行額為「0」,償還債務增加的同時,融資額卻在減少,同時上半年還拿出了約119億元增加土儲。
截至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團貨幣資金約460.8億元,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為401.48億元、短期借款約為13.04億元。
來源:企業預警通
雖然上述調研內容反應出金地集團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但也表示,公司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原文中表示,金地集團對「股東支持或政府救助不抱期待,也否認了向深圳市和廣東省求助的傳聞。公司大股東為富德生命保險和福田國資,但大股東意願低二股東股比少,公司職業經理人特徵持續數十年,沒有救助基礎。由於目前PB僅0.4倍也沒有增發可能性。公司透露金地商置和金地物業尚未進行抵押或出售,仍有餘力,沒有到山窮水盡地步。」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金地集團獲得各銀行金融機構授信總額約2532億元,已使用銀行授信總額為約930億元,尚剩餘授信額度1602億元。
銷售層面上,金地集團2023年1-9月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66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29%;累計實現簽約金額1219.3億元,同比下降25.23%。
雖然銷售數據同比還是下降,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看環比數據,金地集團能做到連續三個月環比銷售上漲,已經顯示出較強的恢復能力,要知道曾經的最大房企碧桂園也沒能做到連續環比上漲。
對房企來說,銷售端的恢復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公司土儲的布局。
開源證券分析稱,2023上半年金地集團拿地金額119億元,新增總土地儲備85萬方,更加聚焦核心城市,拿地單價有所提升。截至2023上半年末,金地集團總土地儲備約4878萬方,其中一二線城市占比約73%,為公司中長期的平穩發展打下基礎。
此外,凌克執掌金地集團25年,被視為公司的「靈魂」,但接過凌克「帥印」的黃俊燦總裁也是和凌克並肩作戰多年的老戰友,對金地集團的情況也非常熟悉,相信在管理層面上不會有太大波動。
金地集團現在最需要的,是平穩大於一切。
金地換帥後,債務壓力能否緩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