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了一篇有關肝功能檢查的文章,談到了轉氨酶正常不見得肝臟就正常,有很多朋友感到不理解,既然轉氨酶能較為敏感的反應肝臟的炎症狀態,為什麼肝臟有問題轉氨酶卻沒有改變呢?在這裡,我們接著上次的文,再具體談談轉氨酶相關的問題。
抽血檢查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正常,代表肝臟很健康?
一般大家關心其肝臟是否有問題,往往都是指驗血中有關肝功能中的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這二項,因為這二者是肝內最多的酶,它們由肝細胞製造,當細胞有炎性刺激或壞死時釋放到血液中。穀草轉氨酶(英文簡稱AST或GOT),谷丙轉氨酶(英文簡稱ALT或GPT),這是大家檢查肝功能時主要檢測的對象,也就是這兩種指數上升即為肝正處於炎症狀態。雖然各實驗室之參考值不一,但大多數以40以下為正常。
但肝指數正常並不代表肝臟很健康。
我們臨床上常看到病人有長期慢性肝炎病史,跟蹤檢查過程中因疾病炎性刺激的病程變化,以致肝轉氨酶指數高高低低,但當走到發生肝硬化甚至肝癌時,肝臟有炎症的情況往往已很輕微、甚至停止了,這時肝指數可能正常,但其實病情是嚴重的,也有不少患者為慢性B型肝炎攜帶者,多次驗血肝臟轉氨酶都正常,但肝活檢卻呈現肝硬化了。同時因肝臟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因此須有多項檢查才能評價肝臟是否健康。
一般來說除了看轉氨酶情況外,還要看膽紅素等指標,也就是完整的肝功能檢查,而且最好搭配腹部的彩超,這樣才能較全面的了解肝臟情況。
抽血檢查轉氨酶異常,但沒有症狀,可以不理會?
患者轉氨酶異常升高,不一定都有症狀,尤其是沒有黃疸的病人,但它可能代表著多種不同的肝病或其他器官的疾病,肝病方面如病毒性肝炎(甲乙丙)、自體免疫肝炎、脂肪性肝炎、喝酒造成肝炎、藥物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至於其他器官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轉氨酶的異常,如心臟肌肉有很多穀草轉氨酶,因此在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臟衰竭、橫紋肌溶解症等也都會異常升高,因此須加上其他檢查如腹部超聲波、肝炎病毒標記及其他的肝功能項目(比如鹼性磷酸酶、谷氨醯轉肽酶、總膽紅素、白蛋白和球蛋白等)並加上問診及病理檢查等,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如果不理會可能延誤就醫治療的時機。
轉氨酶異常肝臟有問題,要趕快吃保肝的健康食品?
部分人遇到驗血有轉氨酶異常的情況,有時不先求醫診治,而喜歡請教周邊朋友,或看媒體廣告,當然也有其他人很熱心以自己的經驗推薦保肝健康食品。服用後有時正巧碰到轉氨酶的指標下降,就以為有效,但其實肝臟出現炎症的轉氨酶指數在疾病追蹤期間常常高高低低,這可能跟人體自身免疫細胞跟病毒打戰之強度有關。
或正好患者停止使用引起轉氨酶異常的因素如藥物、酒精等因素有關。同時市面上的保肝健康食品,往往多為胺基酸或維生素、營養品等,吃下健康食品對肝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益處,且如果使用未經證實有效之保健食品,這些食品也要通過肝解毒代謝,反而增加肝的負擔,或者因此未即時求醫而延誤病情。
因此如果發現肝指數異常,仍希望患者能夠及時就醫。
患者有B肝,已抽血驗了轉氨酶,為何醫生還要檢查病毒量?
病毒量(HBV DNA)是代表病毒在體內複製的情形,是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去檢測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存在及估算出病毒的數量,病毒量目前不只做為是否需要治療的參考,且可預測未來是否可能患肝癌的風險高低,當患者B肝病毒量超過2000IU/ml,未來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倍增。
但這些都需要搭配肝指數值,才能做好判斷。如很多年輕人,體內病毒雖然不斷地複製,濃度很高達幾億,但身體的免疫細胞不會去攻擊病毒,也就不破壞肝細胞(免疫容忍期),因此谷丙轉氨酶正常,暫時不必太擔心病毒量多少,也不建議立即治療,吃藥雖說可使病毒量減少,但沒有什麼益處且浪費金錢。
如肝指數異常升高,若半年內有2次谷丙轉氨酶大於正常值上限(間隔3個月),B肝病毒量超過20000 IU/ml,肝臟有一定程度的纖維化即可用藥。
但如測不到病毒,也可能是病毒量很低測不到,甚至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已經出現,但是B肝病毒仍藏在肝細胞核(cccDNA)內,仍需要定期跟蹤,因只要有病毒存在,仍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再重新大量複製。
肝指數異常是因為常熬夜的關係?早點睡覺自然就會好?
長時間熬夜可能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對已存在的慢性病病情可能不利,但目前尚無直接證據顯示對肝臟功能正常的人會造成肝指數異常,也就是說,對肝臟功能正常之人,熬夜不會直接導致肝細胞損傷。
如果有肝指數異常,應該找出引起肝指數異常的原因,給予治療,或排除致病因素,才能使之恢復正常,尤其是感染肝炎病毒並不是早睡就能清除的,因此也不會早點睡就會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