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朋友最近回了一趟鄉下,給帶回來一袋土豆,說是家裡種的,無添加更健康。等打開一看,妻子驚訝了,跟自己在超市的對比,也小太多了,想到之前有人說有些商家會給土豆打膨大劑,難道...
但小陳覺得妻子想的太多,於是打算把家裡剩下的幾顆大土豆做掉吃,結果吃完後就拉了一天肚子,「超市買的大土豆肯定是打了膨大劑,有毒,拉了一天了」妻子卻有點將信將疑,想起前幾天自己也吃了,咋沒這樣的症狀?土豆越大就是打了膨大劑嗎?膨大劑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一、為什麼現在的土豆越來越大,是打了膨大劑嗎?
想當年,土豆最大也就雞蛋般大小,現在卻越長越大,於是有人就懷疑,是不是給打了膨大劑才長這麼大?也不知道會不會對身體有傷害。
膨大劑其實是一種植物激素類化學物質,可以刺激細胞分裂素分泌。雖然該類物質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但可以在種植過程中使用,一般適量使用也是安全的,對促進植物生長有一定作用,但過量使用會產生反作用,所以種植過程中一般不會過量使用膨大劑。
而使用了膨大劑的作物,一般成熟後基本已經消耗完全,殘留很少,不用擔心健康風險。
其實土豆越來越大離不開這3個原因:
首先是種植方法更先進了,比如土地施肥、翻耕、澆灌等都採用了新技術,讓規模化種植成果更加高效,因此產量也隨之上升;
另外土豆通過不斷的研究育種,更多抗病強、產量大、體積大的土豆被投入生產;
最後就是農產品也有品級分銷制度,一般大型商超會收購賣相更好、個頭更大的土豆,而剩下的小土豆則流向其他加工廠。
二、為啥批發市場裡的土豆不發芽,家裡存放卻容易發芽?
經常買土豆的人都知道,土豆常溫下一放幾天,就容易發芽,但市場裡也沒見哪個攤位的土豆出現了發芽現象,這是咋回事?
其實不是商家搞了什麼手腳,這一切還得從土豆說起,作為一種喜涼的作物,一般收穫在9-10月的秋冬季節,土豆這時候採摘下來需要儲存在冷庫,以備市場供應,而且剛收上來的土豆有50天左右的休眠期,怎麼放都不會發芽,一但超出休眠期,等春天來臨土豆就更易發芽。
相信大家都聽過發芽的土豆不能吃有毒的說法,其實是因為發芽的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比較高,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口咽部分灼燒不適、頭暈噁心、腹痛等症狀,嚴重還可能出現脫水、低血壓、呼吸不暢、面部膚色紫紺甚至抽搐、昏迷、中毒死亡。
其實想要避免土豆發芽,正確存放的方法很關鍵,一般建議將土豆存放在避光、低溫乾燥、通風的地方,可以減少發芽幾率。
至於土豆發芽還能不能吃,其實也分情況,土豆發芽如果只是表面輕微產生嫩芽,泛綠,可以將發芽變綠部分削掉,在冷水加醋浸泡可以破壞殘餘龍葵素,再進行食用更安全,但如果土豆已經大面積發芽變綠,建議還是不要再吃了。
三、土豆是高血脂的「催命符」嗎?
有人認為土豆的澱粉含量很高,多吃會導致體內葡萄糖含量過高,引起肥胖、高血脂風險,甚至一度被認為是高血脂的「發物」,這是真的嗎?
其實相比於小麥等高澱粉食品,土豆內的澱粉量真的不多,僅有10-20%,而且能量值很低,一般適量攝入並不容易導致身體肥胖。
此外,土豆中含有一種植物性蛋白補充劑,根據《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示,植物蛋白可以降低血肝固醇水平,無論體重如何,都可以適量攝入。
所以說,土豆不但可以吃,還具有降血脂的效果,即使高血脂患者也可以適量攝入。
但是要注意的是,土豆烹調過程中,儘量避免油炸或高油爆炒等烹飪方式,不然可能會導致油脂攝入過度,建議土豆儘量選擇蒸煮的方式,這樣土豆的營養素也不容易被破壞。
其實對於高血脂患者來說,土豆並不是禁忌食品,真正應該防的是這3樣食物:
1、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高膽固醇的食物長期攝入,會導致人體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漸漸的血流會逐漸變緩,這一變化又會增加血栓、血管堵塞風險,所以高血脂患者要避免攝入該類食品。
2、腌制食物
腌制鹹菜往往含有大量的鹽分,人體攝入後會導致體內鈉含量上升,當血液中鈉離子不斷增加,血管不斷受刺激,也會增加血管硬化、彈性變差等情況,更不利於高血脂病情改善。
3、甜食
甜食的熱量很高,高血脂患者如果經常吃甜食,也會導致血液粘稠度上升,影響血管健康,所以飲食過程中,不宜攝入過多太甜的東西。
對於高血脂的患者來說,飲食調節是控制血脂水平的重要措施,日常注意攝入多元化,增加蔬果比例,全面補充營養,才能防治身體健康問題。
參考資料:
[1]《為什麼現在的土豆越來越大了?》.科普中國.2024-06-28.
[2]《發芽土豆隱藏著一種有毒物質?到底能不能吃?》.廣西疾控.2023-03-15.
[3]《高脂血症「食養指南」發布,8種吃法穩住血脂》.生命時報.2023-02-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