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彥凱:跟著興趣 一路走進北大
》》》「學霸」小檔案
疏彥凱
銅陵市第一中學2023屆高中畢業生
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學習經歷篇
我與銅陵市第一中學的結緣,應該要從初中開始談起——我很有幸在七年級時接觸到了信息學競賽,並從八年級起跟隨銅陵一中信競隊的學長們一同學習。我比他們小三歲,年齡偏小,心智不成熟,經常很多基礎知識跟不上趟,但是他們很熱情地包容、鼓勵並幫助了我,這也加深了我對信息學競賽的熱愛、對這所高中的好感。也是在八年級時,銅陵一中的信息學教練潘澤杭老師為我爭取到了2018年參加信息學高中聯賽的報名資格。那一年,我竭盡所能,一舉拿下了高中組一等獎。這個小驚喜,也為我之後衝刺省隊和國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考出分前,我在銅陵一中的強基體驗營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於是順利進入了學校輔礽實驗班。我的班主任陳良驥老師是學校數學競賽組的教練,我以旁聽生的身份加入了數學競賽小組,但學習重心還是放在了我一直堅持的信息學競賽上。陳老師非常理解並且關心我的情況,考慮到信息學競賽和數學競賽的知識面重疊程度大,他給我信息學競賽學習提供了很多幫助。
高一的信息學競賽經歷可謂是跌宕起伏,先是預賽的超常發揮,接著是高聯的失誤,然後省隊選拔賽的極限翻盤,如願以償進入了省隊,獲得了NOI2021的參賽資格。這之後我輾轉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參加省隊集訓,並最終在全國賽中獲得了銀牌。在我的高中階段,這段經歷無疑是最多彩、最難忘的,我獲得了與高手交流切磋的機會,也見識了全國賽事的宏偉與震撼,更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與進步空間。高二年級後,我雖然也繼續參加信息學競賽,但是由於相關政策的調整,我沒有再一次入選信息學省隊。可以說,信息學競賽以高一年級時的一塊銀牌畫上了一個相對圓滿的句號。
再來說說數學競賽,在高二年級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參加了那一年的高中數學聯賽,首次試水,卻意外獲得了省賽三等獎。這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底氣,我開始往數學競賽方向涉足。可能是有信息學競賽底子的緣故吧,我在數論和組合方面理解知識點的能力具有一些微薄的優勢,而大家公認最簡單的幾何卻是我的短板。經過大半年的學習,我的數學競賽的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並在高三年級時參加了數學高聯,榮獲省賽一等獎。這個成績放眼全國不能稱得上太優秀,但是符合我的預期和定位,算是一個讓我感到很滿足、開心的結果了。
學習方法篇
說完競賽,再來談談文化課。初中階段我學習成績一直還行,中考、以及剛入高中的排名在二三十名左右。高一上學期,經過不斷的調整和適應,我的排名呈現穩步上升態勢,期末考試的時候是年級第二名。之所以對這個排名印象深刻,是因為在接下來的一個學期,我的年級排名發生了巨變。高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為了準備省隊選拔和NOI,把大量文化課的學習時間挪去學習競賽,後來甚至整周整周地請假,更談不上作業和課外練習之類的了。到了期中考試,我掉到了年級七十多名。這種迅速下滑的狀態一度給了我很大的壓力,但國賽在即,我深知不能落得兩手皆空,於是我大膽地申請了月考和期末考試的免考,直接挑選了競賽的路子往下走,沒有再去過多擔心文化課的學習。
競賽成績上文已經說了,迎面而來的高二對我來說是文化課的恢復期。一段時間的停課之後,我感覺班上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以前成績和我相當的同學,這會兒已經變得遙不可及;很多以前成績還不如我的同學,這會兒已經實現了反超甚至碾壓。沒辦法,只能追趕。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的成績最終穩定在了中考入學名次。
也就是說,高三對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開局。我對文化課找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這鼓舞著我在大一輪、大二輪的複習中緊跟老師的腳步,找准了自己的學習節奏。後來我的學習成績也是明顯地好轉,到了高三下學期,我在全部的六次模考中穩居前十,其中五次前五、兩次第一。可能受到銀牌破格的心理安慰吧,我高考時沒有什麼壓力,發揮得也是相對平穩,最終取得了690分,進入北京大學,給高中三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說給學弟學妹的話
1. 我覺得競賽也好、高考也好,取得成功一定要有興趣驅使。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對於某一件事物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觀念。從另一個現實的角度來說,學習需要正反饋。也就是說,適當的好成績會鼓舞我們,讓我們獲得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但是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所以面對失利時,一定要調整好心理狀態,調整心理預期,不要因為失敗而迷失了方向。
2. 高中階段,我們要學會權衡。競賽和高考之間,高考的不同科目之間,都需要我們合理安排時間。談及於此,陳良驥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自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合適的節奏,要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聽取老師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情況,有條理、有規劃地為之努力,同時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安排,在未來取得理想的結果。
(本版稿件由疏彥凱口述 通訊員李翀 記者程榕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