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國種植10億棵樹,還會有沙塵暴嗎?這項計劃正在實施

2023-10-24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在蒙古國種植10億棵樹,還會有沙塵暴嗎?這項計劃正在實施

在蒙古國種植10億棵樹,還會有沙塵暴嗎?這項計劃正在實施

幾乎在每年的春天到初夏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出現沙塵暴,這些沙塵暴的來源地範圍也很廣大,有我國的西北地區,也有東北地區,但影響我國北方,南方和東北地區的大規模沙塵暴的主要來源地有兩個,一個是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另一個就是北邊的蒙古國。

蒙古國是世界上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沙化面積已達國土面積的76.9%,其中45.4%面積的國土沙漠化已經達到「嚴重」或「非常嚴重」的程度,而且沙發麵積仍在不斷擴大,程度也在不斷加深,統計顯示蒙古國遭遇的氣象災難數量相比1990年已增加三倍。

其實從衛星地圖上就能看到,蒙古國範圍內大部分地區都是「白地」,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地面缺少綠植的沙漠和戈壁灘,大風吹起的時候會捲起地面的沙塵形成沙塵暴。

而受其影響最大的國家就是我國,因為我國恰好處於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的寒流的下風口,源於蒙古國的沙塵會直接進入我國西北、北方和東北地區,如果沙塵比較強勁,還會深入到我國南方地區。所以基本上除了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和新疆西部地區之外,我國其他所有地區幾乎都會受到來自蒙古國的沙塵暴的影響。

另外,來自蒙古國的沙塵暴還會進入到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家,甚至會橫渡太平洋飄散到美國等國家。

當然,作為沙塵暴的原產地,蒙古國本身也會受到沙塵暴的嚴重困擾,每年的春季到初夏時節,每當大風吹起,蒙古國很多地方都會被沙塵暴籠罩。所以,治理沙塵暴是蒙古國和我國都很關心的事情。

治理沙塵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地面上增加綠色植被,我國治理內蒙古乃至西北地區等地的沙塵暴,採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比如舉世聞名的「三北防護林」,就是要在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42.4%的西北、北方和東北部分地區植樹造林,把406.9萬平方公里左右的沙漠、戈壁灘和沙化土地進行綠色植被覆蓋,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浩大,時間持續最長的綠化工程。

數十年不斷的植樹造林,三北防護林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大約23%左右,在阻擋沙漠擴大,遏制耕地沙漠化,治理沙塵暴等方面初見成效,聯合國也多次讚揚了我國的這一功臣,並且認為我國是百年來世界上增加綠色植被面積最大的國家。而到2050年,三北防護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還要達到26%左右。

我國的「三北防護林」計劃也對蒙古國有著很大的啟發,於是在2021年11月15日,蒙古國在舉行全國林業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種植「十億棵樹計劃」,以求改變土地沙化和治理沙塵暴等環保和生態建設目標,同時也想藉此促進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該計劃暫定於2030年之前完成,還有6年時間去實施,完成後沙塵暴勢必會減少。

顧名思義,「十億棵樹計劃」就是蒙古國要在國內種植十億棵樹,這個規模還是相當大的,分攤到蒙古國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意味著每平方公里要種植600多棵樹,當然這些樹並不會是在蒙古每平方公里上都進行栽種,而是會在沙漠化比較嚴重,沙塵暴容易形成的地方進行栽植,那麼在這些地方,每平方公里的樹木栽植密度肯定會在千棵以上,較為稠密的地方,很可能每平方公里會有上萬棵,這樣的栽植密度將會在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沙塵暴的形成方面起到較大作用。

種植十億棵樹,目的就是要消滅沙塵暴,改變沙漠生態環境。所以這一計劃也得到了我國的積極回應,並且也已明確表示支持,因為這對我國的生態和環境建設有很大助益,中蒙兩國聯合行動,該計劃也會成為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補充,因此我們明確表示將助力蒙古國實施「種植十億棵樹計劃」。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近期在我國舉辦,數十個國家來到我國共商發展大計,在會後列出的務實合作項目清單中,支持蒙古國種植「十億棵樹計劃」就位列其中,兩國業已成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這也代表著我國在三北防護林造林計劃外出國「狙擊」沙塵暴!中蒙兩國將攜手應對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的挑戰,共同完成環境和生態改善目標,造福於兩國人民,同時也為地球大氣碳減排貢獻力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如此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對水的需求也是相當大的,要在最乾旱的沙漠中讓植物正常生長,保證水的供給至關重要,所以這個水的來源和輸送供給才是一個大問題,不過有我國的三北防護林成功經驗在前,蒙古國的種植10億棵樹計劃應該也能成功實施。

消息來源:

《央視新聞 時政新聞眼》10月20日報道《高峰論壇圓滿成功,中方願繼續支持蒙方「種植十億棵樹」計劃》

《封面新聞》9月3日報道《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揭牌 我國將助力蒙古國「種植十億棵樹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b54d575401fb213e23e46f68a56d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