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兒子大多很「黏媽媽」?寶媽要知曉背後真相,男孩將來更自信

2022-04-16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為何兒子大多很「黏媽媽」?寶媽要知曉背後真相,男孩將來更自信

兒子和媽媽更親,這一點我是很有體會的。兒子已經上三年級了,有大事小事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媽媽」,即使爸爸就在眼前,仿佛他是個隱形人,也只有媽媽能解決問題。

兒子是媽媽上輩子的小情人,許多媽媽也都是有著這樣「幸福的煩惱」,兒子黏媽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太嚴重就要引起重視了。

周末的時候,我們幾個朋友一起約著去郊遊,大家也都帶著孩子。朋友的兒子軒軒已經8歲了。出來野餐,最興奮的就是孩子們,大人們著手準備食材,幾個小朋友都在草地上追著玩,忙著發現春天的小秘密。

只有軒軒,寸步不離地待在媽媽身邊,媽媽鼓勵他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他越是往媽媽身後縮。媽媽解釋說,這個孩子有一點自卑,整天黏著媽媽,自己也很擔心,怕他長大以後變成「媽寶男」。

男孩比較喜歡黏著媽媽,是很正常的現象

為什麼大多數的男孩都喜歡黏著媽媽呢?我從我兒子口中得到的答案是,因為爸爸很嚴厲,我有點害怕他

男孩特別調皮搗蛋,而爸爸對待孩子是比較缺乏耐心的,當兒子犯錯的時候,爸爸們經常是很嚴厲地批評教育孩子。所以,孩子有事情也不願意找爸爸處理,媽媽比較好說話,當然是事事都找媽媽了。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曾說過: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

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心理學家們認為,男孩的安全感來自於媽媽,價值感來自於爸爸。

從孕期,孩子在媽媽溫暖的子宮裡成長,當他出生以後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在3歲之前,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弱,他的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男孩,他們的發育比女孩要慢,感情更單純,對媽媽的依賴感也更強烈。

男孩在3歲以前依賴媽媽,媽媽如果知道孩子粘人是為了索要安全感,那麼就應該給孩子積極的回應。這樣滿足兒子的生理需要,孩子吃飽、穿暖,心情愉快,感受到來自媽媽的安全和信任。這樣的男孩長大以後,就會比較活潑開朗,勇於探索周圍的環境,更自信啦!

我們給孩子關心、愛護,讓孩子對家庭有歸屬感。但是,不能給孩子沒有規則的溺愛和阻止孩子逐漸獨立的成長機會。如果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對媽媽非常依賴的,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的,妨礙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以媽媽在孩子上小學後應該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那麼,面對兒子對媽媽的依賴,媽媽該如何處理呢?

l 對於孩子的依賴,媽媽要給孩子正面引導,不要有負面情緒。

我兒子小時候,每天對於媽媽上班也是非常牴觸的,我每天都不厭其煩地跟他講道理,從來不會對孩子發脾氣,也不會偷偷地溜走。而且,我幾乎都是會兌現自己的承諾,下班按時回家,回家後就儘量陪在孩子的身邊。

孩子的情感依賴,需要媽媽積極的回應,讓孩子知道,媽媽和你分離也是很難過的,會儘快回來陪著你,孩子的情感上就會得到滿足。我們不能用負面情緒去對待孩子,覺得孩子很煩人,批評訓斥他,孩子的安全感會變得很差。

l 媽媽的信任和鼓勵,能讓孩子越來越獨立。

兒子可以獨立行走的時候,我們帶他去公園就很少抱著他,他走在我前面,我就一邊誇獎他走得快,一邊去追他。孩子很快樂地跑著,不嫌累,不讓抱。

孩子長大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他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我們作為媽媽,不能總是心疼孩子、代替孩子,應該鼓勵孩子去自己做,應該信任孩子可以做好。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孩子會越來越獨立的。

l 多帶孩子接觸外人,擴展孩子的交際圈子。

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媽媽,對媽媽的依賴也更強。如果我們把孩子封閉在自己的懷抱里,他永遠也長不大。媽媽應該多帶孩子接觸一些家庭之外的小朋友,幫助孩子學會信任別人,和朋友友好相處,當孩子有很多熟悉、信任的人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他學會接納別人,對媽媽的依賴感就會逐漸減輕了。

孩子和父母有最深厚的感情,除了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還要讓他去體會這時間更多美好的感情,友情、愛情、人情……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喜歡黏爸爸些還是媽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