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霸總最愛的豪車品牌,在中國每賣一台就要虧數十萬。

2023-11-07     差評

10 月 23 日,捷尼賽思( 中國 )韓方首席協調員李哲在全員會議上抨擊現有的營銷策略。

按照他的說法,捷尼賽思從回歸中國以來,一共虧掉了 30 億。而真金白銀換來的,卻是一年只能賣千把輛車,營銷費用平攤到每台車上高達 71 萬。

難怪有網友開玩笑稱:還不如放棄營銷,把售價砍一半,甚至能少虧點。

在大會上,這位身居高位的李哲歐巴還炮轟員工對公司沒有感情。 ( 不買自家車 )

對於這點,說句公道話,捷方最好還是先從自身找原因。如果能儘快學習某些車企,給員工們開出 5 折的巨額優惠,相信銷量馬上就能起來了。

說到這兒,肯定會有不熟悉韓國車的差友想問: 「 捷尼賽思?啥牌子? 」

說實話,脖子哥自己都還總把它寫錯成 「 傑尼賽思 」 、 「 捷尼賽斯 」 或是 「 捷尼塞斯 」 。

反而那些常看韓劇的女生會對這個品牌更有感知,只要亮出它的車標,一定有印象:這不就是韓劇里財閥、霸總們最常開的那個牌子嘛。

其實簡單講,捷尼賽思是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獨立豪華品牌,類似雷克薩斯之於豐田,林肯之於福特,或是智己之於上汽。

雖說這個牌子講起來可能沒多少人認識,但它跟中國的淵源挺深,迄今為止已經 「 入華 」 三回了。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 2008 年,那時候它還叫 「 現代勞恩斯 」 ,是現代品牌下的進口高端線。代表車型是輛雙門轎跑:勞恩斯酷派,售價 19.9 萬元 - 32.5 萬元。

這個價格放現在可能感覺不是很貴,但要擱在 08 年,這些錢能在北京買小 20 平房子。所以毫無意外,現代勞恩斯在中國完全賣不動。

而在當了 7 年小透明之後,勞恩斯更名為捷恩斯,並作為獨立品牌二次入華。

這次帶來的是中大型豪華轎車 G90 ,依舊是純進口 + 高價的配方。37.8 萬 - 64.88 萬元的售價沒有在市場上激起一絲水花,才賣一年就潤回韓國了。

第三次,也是最近一次,就到了 2018 年。現代集團眼饞中國爆發增長的豪華車市場,終於又想起了捷恩斯。這回韓國人不是小打小鬧了,帶來了旗下包括燃油、純電、轎車、 SUV 在內的全系車型,還重新起了個雅一點的譯名:捷尼賽思。

中國市場,我終於又回來了思密達。

但來來去去這麼多回,捷尼賽思咋就沒整出名氣呢?

只能說戰略上多少有點大病。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它家的賣車策略,那就是 「 在西洋基礎上添加一些中國元素 」 。

就拿營銷來說,捷尼賽思走的是歐美賣車那套畜牧業邏輯:投放海量線下廣告,把知名度搞起來,自然會有客戶乖乖地來看車。

但看這不明覺厲的廣告吧,只能說確實是很有調性、很有想法。

再例如 2021 年的那場外灘無人機表演,據說用上了 3281 架無人機,還創了個最多無人機架次的金氏世界紀錄。

場面整挺大,但對賣車有多少幫助?就很難評。。。

這些花活兒忽悠忽悠老外或許還行,對我們從小看慣了大場面的天朝人來說,那純屬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廣告打得再好,也只是增加顧客的進店幾率。但放眼全國,捷尼賽思只開了 17 家門店,比勞斯萊斯還稀罕,看來是真不想賣車啊。

也難怪韓國總部會緊急派出審計組,全面調查中國區的的所有花費。

對於這些問題,中國區前 CEO 何睿思 Markus Henne 肯定有責任,所以這個德國佬在不久前的 10 月 25 日就拍屁股滾蛋了,而接替他位置的就是開頭提到的韓方首席協調員李哲。

據說李哲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把公司內官方語言從英語變為中文。

照這麼說,過去數年內捷尼賽思的狀態都是 「 一家韓國車企,雇了個德國人,帶著群中國和韓國人,說著英文,在中國賣韓國車 」 。

離了個大譜。

不過談到這兒還漏了個問題,捷尼賽思車究竟咋樣?

如果只談外觀的話,脖子哥 10 分里能給捷尼賽思打 9 分。

隨便選一輛 GV80 來說,看看這 buling buling 的菱形格柵還有大輪轂,嘶哈嘶哈。英國那個賓利品牌知道吧,大家都叫它小捷尼賽思。

但除了 G90 出了個行政加長版以外,其他車型都是全球統一的標軸版,跟 BBA 同級別那些帶 L 的車型一對比,後排空間吃大虧,家庭用戶根本不會考慮它。

標軸就標軸吧,至少操控好,但捷尼賽思又不肯給中國市場引進大功率的 V6 引擎版本,國內車主只能湊活著用 2.0T 引擎小馬拉大車。所以本來心水操控性的那批人,也不會選捷尼賽思。

不給力的不僅僅是車內空間,科技配置也一齊拉跨。例如懸浮式的 14.5 英寸小屏,是觸屏,但不太方便夠到。

還有這塊觸控板,鍍鉻和金屬雕刻的確很漂亮,但印象里這應該是前觸屏時代的老古董了。

至於中控台上,也是密密麻麻一片按鍵和旋鈕。對比新勢力布滿大屏的車艙,就像 iPhone 遇上了諾基亞。

說實話,脖子哥個人其實非常欣賞實體按鍵,因為用起來是真的方便。但老實說,現在看捷尼賽思的這套內飾,我能感覺到它很好用,但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感覺它過時了。

總體看下來,感覺捷尼賽思還是偏於維持全球統一策略,一心想著保住油車基本盤,沒有針對中國市場做細化。

這也帶出了捷尼賽思 「 三進宮 」 卻依舊敗走中國市場的根本因素: 我們不缺所謂 「 進口豪華品牌 」 的平替

對正在崛起的新中產來說,大家的買車預算基本集中在 20 至 50 萬之間。捷尼賽思看起來跟這群人挺適配,但他們多數要麼選 BBA 的入門車型( 要鳳尾 ),要麼會購買蔚來、理想這樣的自主品牌高端車( 選雞頭 )。

至於捷尼賽思這個帶點老氣的 「 進口大現代 」 ,不是雞也不是鳳,硬要用禽類部位來類比的話,最貼切的可能是鴨脖。高不成低不就,定位很尷尬。

其實敗走中國的也不光是捷尼賽思,這兩年幾乎所有韓國車都開始有些賣不動了。

就拿捷尼賽思的母公司現代汽車來說,先是在前年把北京順義一廠賣給了理想,又於今年 8 月掛牌出售 2017 年剛建成的重慶工廠,並計劃在將來進一步關停、出售更多工廠。幾乎就是把 「 斷臂求生 」 四個大字寫在了臉上。

還有現代集團旗下的另一個品牌:起亞, 2016 年時還能在中國年銷 65 萬輛,而今年的 1 - 8 月,就只賣了 3 萬多台。現在對這些韓國車企來說,中國市場就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至於捷尼賽思在中國該怎麼自救,只能說網上鍵盤叫好黨中要是有十分之一真買的話,這牌子早就起飛了。

撰文:邋的司機 編輯:脖子右擰 封面: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捷尼賽思(中國)官方網站

華夏時報:三次入華均折戟,一年賣不出1500輛,捷尼賽思的潰敗

四輪部落:銷量慘澹,捷尼賽思匆忙布局電動化,退場或已不可避免

CEO Magazine :、The Genesis Experience: Markus Henn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a01e024ccb048740894a4942c6ff0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