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十大藝術事件 | 格非談小說未來的革命性變化 | 紀錄片《終曲》背後的坂本龍一故事 | ......
2019年是巴金先生115周年誕辰。在這一年裡,我們看到了對於巴老各種形式的紀念,聽到了許多來自作家和各界人士誠摯的話語——
「在歷史和時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終是一盞明亮的燈,守護著愛、正直、真實、奉獻等美好的價值。」
——中國作協主席、作家鐵凝
上海·巴金故居「溫暖的友情———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
「巴金翻譯的作品大多數都跟他的理想接近,通過翻譯把他的信念傳遞給大家,讀巴金的翻譯與他的創作是完全一致的。」
——復旦大學教授、評論家陳思和
上海·思南讀書會《巴金譯文集》新書分享與對談
「這是(巴金《隨想錄》)一個思想老人、文學老人在生命夕陽下的精神沉思和內心獨白。這份沉思和獨白融鑄著他豐富的人生和貫穿其一生的單純的理想。」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毛時安
大連·第十三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
12月24日,在這充滿溫情和感動的一年即將落幕之時,紀念巴金先生115周年誕辰座談會暨2019收穫文學排行榜頒獎盛典在安徽蚌埠舉行。因為《收穫》而走上文壇、為人所知的作家,受益於巴老文學精神的文學後輩們匯聚在一起,共同紀念和仰望這一棵佇立在他們的文學道路上、長久地提供蔭蔽的「大樹」。
「他那一代的作家對我們的精神生活、對我們的文學越來越重要」
「巴金先生是一個巨大的存在,他對中國文學、對上海文學的貢獻,和所帶來的那份財富,我們今天還在深深受用、受其滋養。」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偉表示。這份財富,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在如今存世的大量文學作品,和巴金、靳以兩位先生創立至今已62年的《收穫》雜誌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一路走來的清晰脈絡;而無論是作品中傳遞出的文本意蘊,還是為作家、為編輯家和翻譯家的巴金先生以畢生精力投身文學事業所昭示的精神品格,從不是某種漸行漸遠的事物,其內蘊和生命力正愈加彰顯。「巴金先生的影響力可以說『逆勢』生長,又不是固守陳規,而是在堅持中發展,在這一點上,傳承他精神的《收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模板,其成功經驗值得思考。」原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汪瀾表示。也正如《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所說,年輕時,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巴金先生那麼重要,「在人到中年、又往老年走時,才發現巴金先生和他那一代的作家、文學大師對我們的精神生活、對我們的文學越來越重要」。
在寫作十年之後,作家弋舟的父親終於接受了兒子以作家身份在世界謀生的可能,他唯一的期待,是希望弋舟做一個體面的作家,「做巴金先生那樣的作家」。「他希望我活得正直、正派、端莊,這是巴老在我父親那一輩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的形象。他們和世界的關係並不完全是劍拔弩張的對立,而有著對巨大的現實規律的尊重。」弋舟說,「在《收穫》的傳統之下,無論外界風向如何,有巴老這麼一個正直正派的文學前輩的存在,心裡多多少少是踏實的。」
無論是日常工作的親密交往,還是來自父輩的言傳身教,如今身在文學現場的許多作家,或多或少與巴金先生有著精神上的聯繫。正如作家鄧一光至今清晰地記得的一幕——1991年的青創會上,巴金先生那句振聾發聵的寄語: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聽到這句話時,下面有兩三秒很安靜,突然掌聲雷動,平復了一下以後,又響起掌聲。接下來的兩三天時間,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這個話。」這樣一句平白的話語,是巴金先生一貫的質樸風格,但在鄧一光看來,卻構成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寫作者畢生都在追求的兩件事。「對我來說,一直要往前走,也未必能做到這兩件事,但一定要努力去做。」
「巴金先生是作為『五四』精神重要的傳遞者存在的」
在復旦大學教授、評論家張新穎看來,「做實事」這三個字貫穿了巴金先生的整個編輯生涯。在上世紀30年代,他以《文學季刊》《文季月刊》《文叢》,把當時出現的新生作家推出來,將「五四」第一代作家所留下的傳統接續下去,推動「五四精神」繼續向前走。之後,無論是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至新中國成立期間,出版了我們所熟悉的現代文學史上的諸多作家作品,還是後來創辦平民出版社,推動包括普希金、雪萊、拜倫等在內的詩人詩作的翻譯出版,「在有限的空間裡,巴金先生所創造的文學資源的影響力,影響了幾代人」。
「如今我們看《收穫》的第一期目錄,魯迅、老舍、沙汀、艾蕪、冰心……那一批不僅是名家,也是老作家。可以說《收穫》一創刊就敢於保護和珍愛從『五四』一代傳承下來的文學力量,將其中的文學傳統和文學精神延續下來。」張新穎表示,「包括復刊之後發表張賢亮、張辛欣這一代作家的作品,背後的精神是一樣的。巴金是《收穫》的精神支柱,這種支柱的含義不止於巴金個人,而是巴金所帶來的『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的傳統,這樣的傳統至今延續在《收穫》身上。」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何平的判斷,也映證了這一點:「巴金先生是作為『五四』精神重要的傳遞者存在的。」在他看來,許多上世紀第一個十年出生的作家,都有對自己人生的反思。「巴金不是一個個例,應該放在這批人中觀察和思考,『五四』精神遺產是怎樣被轉移到1980年代的,這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在《隨想錄》中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巴金先生曾反覆說:我絕不忘記先生。「文中寫到寫作與生活的關係,也談到文品和人品的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講,巴金先生以及他所創辦的《收穫》所繼承的是一筆『五四』的精神遺產。」從文學研究的角度,何平提出,巴金於上世紀30年代在激流三部曲之外,曾寫了一系列特別具有先鋒性、探索性的中短篇小說,「作為現實主義作家,他在早期創作中特別具有先鋒性的這批東西,我們的關注不夠,研究得不充分」。
「進入現代中國以後,巴金晚年寫作光輝燦爛的一面,是對自身的反思。」中山大學教授、評論家謝有順表示,「回顧某個時間段時候,在巴金所經歷的那個時代,只要他的形象存在,就有一種光亮、希望和勇氣,有讓我們溫暖和奮力前行的東西。在精神上,我們要重新認識巴金的這一筆遺產。他在作品背後的力量,和把心交給讀者的誠懇,這些都是文學的本義所在,讓人既感敬佩,又覺得特別溫暖。」
「他那一代的青春和我們這代的青春,區別在哪裡?」
巴金與《隨想錄》手稿
對於更年輕的一代作家來說,需要思考的問題,也許是今天為什麼我們依舊需要巴金。「巴金先生對我們來說曾經是知識、是符號,只有在閱讀深入時才變成具體的人。在時代前行的過程中,總是需要有人對時代進行投射和思考,巴金先生就是這樣的人。」《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作家方岩表示。他坦言,對年輕一代來說,讀《家》也許已經不能心潮澎湃,但他依舊能感受到巴金先生寫《家》時努力尋求與時代共振的真誠和樸素,「這種宏大的真誠的想法,在今天的寫作中是缺失的,也可能是故意迴避的」。對他而言,巴金先生的存在,更像是在歷史通往未來的路途上所需要不斷添加的時代精神和支持,是一種養料和原料,「這對我們所在的時代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討論現代文學史,其實是一個青春的文學史。已經進入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中,很多是在作家二三十歲時候所寫的,有特別青春的色彩在其中。我們常常拿這個『青春』去批評當代的寫作者,巴金那一代的青春和我們這代的青春,區別在哪裡?」華東師大副教授、評論家項靜認為,其中的核心在於責任和勇氣:「上世紀30年代巴金先生最重要的勇氣是突破封建枷鎖走向個人,晚年則表現在將扭曲的自我修復成正常的自我,這些都是青春和責任的表現。」
在這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評論家楊慶祥所關注的,是巴金先生在精神維度上的複雜性。「巴金先生喜歡克魯泡特金的自傳,這就是一位精神構成非常複雜的作家,對一切擁有自己的審美判斷,不是迎合,也不是應對,而是以對話來校正時代的傾向。這也是『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他看來,不被外在思潮、外在價值所動,而是擁有個人強大的主體性、個人性,並以此來與時代對話。在這其中,時代與個人之間會產生豐富、強大、多維的圖景,「這是需要我們來繼承和擴大的東西」。
下午,2019《收穫》文學排行榜頒獎盛典舉行,為今年上榜30部作品的獲獎作家一一頒獎。另據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表示,新版《巴金全集》已經進入編輯收官階段,預計將於明年年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長篇小說榜獲獎作家格非與阿來
活動由《收穫》文學雜誌社、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延芳《收穫》文學專項基金理事會、蚌埠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上海湘江實業有限公司承辦,合作方上海文藝出版社、閱文集團。
收穫文學排行榜與上海文藝出版社達成出版合作,電子書率先發布
附
2019收穫文學排行榜榜單
長篇小說榜
1《雲中記》(阿來)《十月》2019年第1期
2《人,或所有的士兵》(鄧一光)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版
3《大地雙心》(徐皓峰)《收穫》2019年第3期
4《你好,安娜》(蔣韻)《花城》2019年第4期
5《月落荒寺》(格非) 《收穫》2019年第5期
長篇非虛構榜
1《你和我》(萬方)《收穫》2019年第4期
2《南京傳》(葉兆言)譯林出版社 2019年8月版
3《寂靜的孩子》(袁凌)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6月版
4《祭奠阿里》(盧一萍)《收穫長篇專號 .春卷》2019年3月版
5《一個中國人在中國》(曾維浩)《花城》2019年第6期
中篇小說榜
1《開屏術》田耳(《鐘山》2019.4)
2《鮫在水中央》孫頻(《收穫》2019.1)
3《青黴素》尹學芸(《收穫》2019.3)
4《詩眼倦天涯》徐皓峰(《收穫》2019.5)
5《成人記》薛舒(《長江文藝》2019.1)
6《下降流》禹風(《人民文學》2019.2)
7《我們的師傅》凡一平(《十月》2019.4)
8《音樂家》陳春成(豆瓣 2019.7)
9《有糧之家》丁顏(《花城》2019.5)
10《外婆要來了》姚鄂梅(《清明》2019.3)
短篇小說榜
1《燉馬靴》遲子建(《鐘山》2019.1)
2《遲到的青年》黃錦樹(《天涯》2019.6)
3《天台上的父親》邵 麗(《收穫》2019.3)
4《沙鯨》李宏偉(《小說界》2019.4)
5《核桃樹下金銀花》弋舟(《青年作家》2019.10)
6《起夜》雙雪濤(《收穫》2019.1)
7《伶仃》蔡東(《青年文學》2019.3)
8《火車》寧肯(《收穫》2019.5)
9《天使》張惠雯(《文學港》2019.7)
10《荀滑脫逃》朱山坡(《青年文學》2019.1)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新年文創季
郵發代號:3-22